中国画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9 04:31
- 提问者网友:凉末
- 2021-02-18 23:21
中国画的特点有哪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千夜
- 2021-02-18 23:52
问题一:中国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一般特点
学习中国画,首先应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是什么,所以这本书就先从这里谈起。
要想简明地用几句话回答以上的问题并不容易。传统的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适应中国的文化土壤而生根开花,在立意、构图、技法和程式化的表现诸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正是目前国画理论家正在讨论总结的问题。这里试举数点。
一、首重立意胸有成竹- -中国画的构思
中国画创作,以立意为先,许多绘画理论家都首先强调这一点,不管是画山水、画人物、还是画花鸟。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一段关于六法的论述: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大意而归乎用笔。他认为立意在完.画中才能有变态、有奇意。
宋代以画梅花著名的华光和尚,法号仲仁,传为华光著作的《画梅指迷》中,有一段画梅全决, 开头就是画梅全决,生意为先。到了清代的方薰,著有《山静居画论》.在这里也强调了立意与作画之关系,他说: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他认为平庸者作画必平庸,俗气者作画也俗气,因为缺乏画家最宝贵的立意,所以作品平庸。
意人利文艺复八时期的画家达·芬奇,也有近似的近在他曾说:一个画家应当描绘两件最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这与我国晋代人物画家顾消之所提出的巧密于精思是十分一致的。
意是从哪里来的?一是画家对现实生活的丰富体察、创作经验的充分积累;另一点便是画家本人的修养,这样在创作之先,画什么,怎么画,在头脑中形成了成熟的构思。
宋代画家文与可,别人称赞他胸有成竹,即在他没有落笔画竹之前,头脑中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在胸中、笔下跃跃欲出,这时便能落笔而就。'胸有成竹遂成为我国赞誉善于计划安排事情的成语。
在张彦远提出的立意之前,南产时代的谢赫即有'创意、'明意之说。创意之画,不落陈套,用意精当,借景以生境,笔少而意多,在这一意义上讲作为一个画家,不仅要在平时注意练笔、锤炼个人的表现技巧,更为重要者,还要认真地加强练意之功。很多习画者,常常只是注意在练笔上下功夫,而忽略了练意,这是值得注意的。
二、以线造型以形传神——中国画的造型规律
中国画是以线存形的,通过线勾出轮廓、质感、体积来。德国的诗人歌德称美术有用光表现得神态活现的那种本领,说明西洋画用光为造型手段之一。但中国画主要是以线为造型之基础,这就使中西绘画在造型手段上有明显之分野,但这并非说西洋画完全排斥用线,而是说光可以作为绘画的主要语言而用于绘画的。法国的罗丹曾经强调过:一根规定的线通贯着大宇宙,是说造型艺术从宇宙如何分割出来的问题,也并非以此作为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段来看待。而中国画无论对山水的破线或是衣服的纹线,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线型,巧妙地描绘着各种形象。
以形写神是晋代画家顾恺之的一句名言,从而确立了中国艺术神高于形的美学观。它与纯以抽象性为高的近代欧洲美学观具很大的区别,即画人不仅仅于形似.还要升高于神似,画出人的精神面貌,不停止于外形之模拟,不拘泥于自然之真实,这一论见为艺术家建立起艺术应竭力企求之高度,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历代出......余下全文>>问题二:中国画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1、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达到线墨色交相辉映;
2、以画开拓诗的意境,画中有诗,托物喻情;
3、将书、画、印三者融合一体,产生形意相生,形色相映的艺术效果。问题三:介绍一下国画的特点 国画做为中国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有着自己明显的与其它艺术形式不一样的地方。
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呢?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
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而写意呢?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
从艺术的分科来看,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
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饨,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谈与更淡,这都是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由于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余下全文>>问题四:什么是中国画 中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的特点太多了。可见的绘画史有近2000年。
粗略的想想,材料上,制作工艺上很特殊。题材,形式上很特别。思想内容的上也极具特点。
六朝绘画,隋唐五代,宋元,直至明清,要总结绘画上的特点,不就是一部绘画风格简史嘛?
还可以是观念史、材料史、、、太多了,难以详述。
非要一言以蔽之,国画之特点。。博大精深,深奥幽玄。问题五:中国画的特点及绘画的基本技能有哪些? 中国画的特点一、以形写神 所谓“神”就是神气和性格,人徒知人之有神气有性格,而不知物也同样有神气有性格。中国画家,描绘世间万物,其所追求的,并非仅仅将对象的外形在画面上再现为满足,主要是紧紧的抓住对象的性格,把它反映出来,即写物的神。没有神的形是死的形,能够写神,则写形的任务就完成了。不过神离不开形,离开了形,就没有神,神是在形之中表现的,神的变化是与形的变化相适应的,形神两者之间有着有机的联系。 中国画家对于所画的东西,都必须经过长期的观察,深入的、准确的分析,所以对于所画的对象就能够非常熟悉,充分地体会和掌握对象的特殊本质及其规律、特征等,作画的时候,把画家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表现的对象中去,将对象的性格和画家的性格两者融合起来,迁想妙得,提笔一挥,就能够把对象的形和神真实生动的表现出来。 二、高度提炼 中国画家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题材以后,都要经过一番高度提炼的功夫。所谓高度提炼,就是用艺术手法加以处理,哪些可以删减,哪些可以夸张,经过去粗取精,千锤百炼之后,把一般事物的形象提炼成艺术的形象,虽然简而又简,却掌握了事物的特征,不但没有失掉真实性反而比真实的东西更纯粹更集中更有概括性,更具有动人的魅力,所以中国画笔墨洗练,寥寥几笔就能够把事物塑造的恰到好处。中国画不画影子,不注重画光,也可以从这里得到理解。 三、空间灵活 首先,在中国画画面上,常留有大块的空白,例如山水画,在应当画天和水的地方往往不着墨色,留出白纸使虚实相生,人物画、花鸟画也往往不画背景,使主体更加突出,这种处理方法在西洋画里是很难看到的,但在中国画里却很普遍,几乎成为一种规律。其次,在画山水画的时候,有三远之说即高远、平远、深远的方法,这是处理空间的基本方法,并且用三远作为基础,拿来灵活地处理其他特殊画幅形式的空间。例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运用散点透视的方法,好像从高处望下来似的鸟瞰法,形形色色众多的人物、景物、船只、车马、店铺等都历历可见,这种方法也是中国画家灵活处理空间的一种天才创造。 四、讲究意境 中国画最讲究意境。所谓意境,是指画中的境界,即诗中有画境,画中有诗意的境界。这种境界一定是在画家对生活有深切的感受,被对象所深深感动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的。一幅画不仅仅是对事物的单纯描绘,还有画家富有感染力的感情投入,使看画的人可以受到感动和震撼,上面谈到的“迁想妙得”,就是达到了物我两融的境界。境界中最能感动人的是富有含蓄的意境,含蓄可以使人产生联想。如深山藏古寺之画,踏花归来马蹄香之画就是相当含蓄的例子。要含蓄就要藏,古人讲: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就是这个道理。(如图)但是意境一定要从生活中提炼而来,从诗中体悟而来,不能主观臆造,不能无病呻吟。 五、重线不重面 线的运用,在中国画画面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可以说,中国画在基础上是由线组成的。在西洋画中,线的作用仅只是作为形象的界限,表示轮廓,是从属于形的,而在中国画中,线的本身是可以独立存在的,线的作用并非仅只限于表达轮廓,还可以同时表现“形、质、势”三者。详细点说,就是关于空间、动势、质感、凸凹、明暗、性格无不能借用线的曲直、粗细、长短、干湿、浓淡的巧妙运用而生动的表现出来。在一笔之间就可以兼有浓淡干湿之妙, “下笔便有凸凹之形”,这也是衡量线条质量的一个标准。 历代的画家,对于线的运用方法,有过很多的创造,譬如山的皴法有二十六种之多,画人物衣褶的描法也有十八种,画花鸟可用双勾的方法勾勒枝干花叶,线的使用范围可以说非常广泛的。 线的质量,与书法是有一......余下全文>>
中国画一般特点
学习中国画,首先应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是什么,所以这本书就先从这里谈起。
要想简明地用几句话回答以上的问题并不容易。传统的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适应中国的文化土壤而生根开花,在立意、构图、技法和程式化的表现诸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正是目前国画理论家正在讨论总结的问题。这里试举数点。
一、首重立意胸有成竹- -中国画的构思
中国画创作,以立意为先,许多绘画理论家都首先强调这一点,不管是画山水、画人物、还是画花鸟。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一段关于六法的论述: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大意而归乎用笔。他认为立意在完.画中才能有变态、有奇意。
宋代以画梅花著名的华光和尚,法号仲仁,传为华光著作的《画梅指迷》中,有一段画梅全决, 开头就是画梅全决,生意为先。到了清代的方薰,著有《山静居画论》.在这里也强调了立意与作画之关系,他说: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他认为平庸者作画必平庸,俗气者作画也俗气,因为缺乏画家最宝贵的立意,所以作品平庸。
意人利文艺复八时期的画家达·芬奇,也有近似的近在他曾说:一个画家应当描绘两件最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这与我国晋代人物画家顾消之所提出的巧密于精思是十分一致的。
意是从哪里来的?一是画家对现实生活的丰富体察、创作经验的充分积累;另一点便是画家本人的修养,这样在创作之先,画什么,怎么画,在头脑中形成了成熟的构思。
宋代画家文与可,别人称赞他胸有成竹,即在他没有落笔画竹之前,头脑中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在胸中、笔下跃跃欲出,这时便能落笔而就。'胸有成竹遂成为我国赞誉善于计划安排事情的成语。
在张彦远提出的立意之前,南产时代的谢赫即有'创意、'明意之说。创意之画,不落陈套,用意精当,借景以生境,笔少而意多,在这一意义上讲作为一个画家,不仅要在平时注意练笔、锤炼个人的表现技巧,更为重要者,还要认真地加强练意之功。很多习画者,常常只是注意在练笔上下功夫,而忽略了练意,这是值得注意的。
二、以线造型以形传神——中国画的造型规律
中国画是以线存形的,通过线勾出轮廓、质感、体积来。德国的诗人歌德称美术有用光表现得神态活现的那种本领,说明西洋画用光为造型手段之一。但中国画主要是以线为造型之基础,这就使中西绘画在造型手段上有明显之分野,但这并非说西洋画完全排斥用线,而是说光可以作为绘画的主要语言而用于绘画的。法国的罗丹曾经强调过:一根规定的线通贯着大宇宙,是说造型艺术从宇宙如何分割出来的问题,也并非以此作为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段来看待。而中国画无论对山水的破线或是衣服的纹线,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线型,巧妙地描绘着各种形象。
以形写神是晋代画家顾恺之的一句名言,从而确立了中国艺术神高于形的美学观。它与纯以抽象性为高的近代欧洲美学观具很大的区别,即画人不仅仅于形似.还要升高于神似,画出人的精神面貌,不停止于外形之模拟,不拘泥于自然之真实,这一论见为艺术家建立起艺术应竭力企求之高度,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历代出......余下全文>>问题二:中国画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1、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达到线墨色交相辉映;
2、以画开拓诗的意境,画中有诗,托物喻情;
3、将书、画、印三者融合一体,产生形意相生,形色相映的艺术效果。问题三:介绍一下国画的特点 国画做为中国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有着自己明显的与其它艺术形式不一样的地方。
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呢?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
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而写意呢?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
从艺术的分科来看,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
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饨,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谈与更淡,这都是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由于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余下全文>>问题四:什么是中国画 中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的特点太多了。可见的绘画史有近2000年。
粗略的想想,材料上,制作工艺上很特殊。题材,形式上很特别。思想内容的上也极具特点。
六朝绘画,隋唐五代,宋元,直至明清,要总结绘画上的特点,不就是一部绘画风格简史嘛?
还可以是观念史、材料史、、、太多了,难以详述。
非要一言以蔽之,国画之特点。。博大精深,深奥幽玄。问题五:中国画的特点及绘画的基本技能有哪些? 中国画的特点一、以形写神 所谓“神”就是神气和性格,人徒知人之有神气有性格,而不知物也同样有神气有性格。中国画家,描绘世间万物,其所追求的,并非仅仅将对象的外形在画面上再现为满足,主要是紧紧的抓住对象的性格,把它反映出来,即写物的神。没有神的形是死的形,能够写神,则写形的任务就完成了。不过神离不开形,离开了形,就没有神,神是在形之中表现的,神的变化是与形的变化相适应的,形神两者之间有着有机的联系。 中国画家对于所画的东西,都必须经过长期的观察,深入的、准确的分析,所以对于所画的对象就能够非常熟悉,充分地体会和掌握对象的特殊本质及其规律、特征等,作画的时候,把画家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表现的对象中去,将对象的性格和画家的性格两者融合起来,迁想妙得,提笔一挥,就能够把对象的形和神真实生动的表现出来。 二、高度提炼 中国画家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题材以后,都要经过一番高度提炼的功夫。所谓高度提炼,就是用艺术手法加以处理,哪些可以删减,哪些可以夸张,经过去粗取精,千锤百炼之后,把一般事物的形象提炼成艺术的形象,虽然简而又简,却掌握了事物的特征,不但没有失掉真实性反而比真实的东西更纯粹更集中更有概括性,更具有动人的魅力,所以中国画笔墨洗练,寥寥几笔就能够把事物塑造的恰到好处。中国画不画影子,不注重画光,也可以从这里得到理解。 三、空间灵活 首先,在中国画画面上,常留有大块的空白,例如山水画,在应当画天和水的地方往往不着墨色,留出白纸使虚实相生,人物画、花鸟画也往往不画背景,使主体更加突出,这种处理方法在西洋画里是很难看到的,但在中国画里却很普遍,几乎成为一种规律。其次,在画山水画的时候,有三远之说即高远、平远、深远的方法,这是处理空间的基本方法,并且用三远作为基础,拿来灵活地处理其他特殊画幅形式的空间。例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运用散点透视的方法,好像从高处望下来似的鸟瞰法,形形色色众多的人物、景物、船只、车马、店铺等都历历可见,这种方法也是中国画家灵活处理空间的一种天才创造。 四、讲究意境 中国画最讲究意境。所谓意境,是指画中的境界,即诗中有画境,画中有诗意的境界。这种境界一定是在画家对生活有深切的感受,被对象所深深感动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的。一幅画不仅仅是对事物的单纯描绘,还有画家富有感染力的感情投入,使看画的人可以受到感动和震撼,上面谈到的“迁想妙得”,就是达到了物我两融的境界。境界中最能感动人的是富有含蓄的意境,含蓄可以使人产生联想。如深山藏古寺之画,踏花归来马蹄香之画就是相当含蓄的例子。要含蓄就要藏,古人讲: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就是这个道理。(如图)但是意境一定要从生活中提炼而来,从诗中体悟而来,不能主观臆造,不能无病呻吟。 五、重线不重面 线的运用,在中国画画面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可以说,中国画在基础上是由线组成的。在西洋画中,线的作用仅只是作为形象的界限,表示轮廓,是从属于形的,而在中国画中,线的本身是可以独立存在的,线的作用并非仅只限于表达轮廓,还可以同时表现“形、质、势”三者。详细点说,就是关于空间、动势、质感、凸凹、明暗、性格无不能借用线的曲直、粗细、长短、干湿、浓淡的巧妙运用而生动的表现出来。在一笔之间就可以兼有浓淡干湿之妙, “下笔便有凸凹之形”,这也是衡量线条质量的一个标准。 历代的画家,对于线的运用方法,有过很多的创造,譬如山的皴法有二十六种之多,画人物衣褶的描法也有十八种,画花鸟可用双勾的方法勾勒枝干花叶,线的使用范围可以说非常广泛的。 线的质量,与书法是有一......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