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景公猎休坐地晏子席而谏>>和<<景公谓梁丘据与己和晏子谏>>译文
答案:3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4 03:50
- 提问者网友:蓝琪梦莎
- 2021-03-23 12:15
求<<景公猎休坐地晏子席而谏>>和<<景公谓梁丘据与己和晏子谏>>译文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1-03-23 13:30
景公猎休坐地晏子席而谏
景公猎休,坐地而食(1),晏子后至,左右灭葭而席(2)。公不说(3),曰:“寡人不席而坐地,二三子莫席,而子独搴草而坐之(4),何也(5)?”晏子对曰:“臣闻介胄坐陈不席(6),狱讼不席,尸坐堂上不席(7),三者皆忧也。故不敢以忧侍坐。(8)”公曰:“诺(9)。”令人下席曰(10):“大夫皆席,寡人亦席矣(11)。”
(1) 则虞案:北堂书钞一百三十三、艺文类聚六十九、御览七百九引与此同。御览三百九十三引无“而”字,一千引无“而食”二字。
(2) 则虞案:“左右”二字恐衍文。晏子后至。独搴草而坐,是搴草者,晏子自为,非左右为之也,故景公有此问。北堂书钞、类聚、御览三百九十三、七百九、一千引皆无“左右”二字。“席”,书钞、类聚及御览一千引皆作“坐”,七百九“灭”误作“戍”。“灭”者,孙星衍云:“说文:‘搣,批也;批,捽也。’‘搣’与‘灭’同。”
(3) 则虞案:御览一千引作“公问其故□□”。
(4) 孙星衍云:“‘搴’,‘□’省文。说文:‘□,拔取也。’”
(5) 则虞案:说苑杂言篇作“寡人自以坐地,二三子皆坐地,吾子独搴草而坐之,何也”。书钞、类聚皆作“子独席何也”,御览七百九同,惟“独”作“犹”。
(6) 则虞案:书钞、类聚、御览一千皆无“陈”字,御览三百九十二、元刻本、活字本及明刻各本俱作“阵”,“坐陈”不辞,“陈”字恐后人所增。
(7) 孙星衍云:“艺文类聚、御览作‘狱户不席’,‘户’盖‘尸’之误。说苑作‘唯丧与狱坐于地’,盖约此文也。‘尸坐堂上’,言尸在堂,则坐者不席与。” ◎王念孙云:“案尸为死人,则不言坐堂上。御览百卉部七引作‘尸在堂’,是也(檀弓‘知悼子在堂’)。今本‘在’作‘坐’者,涉上下诸‘坐’字而误,‘上’字疑亦后人所加。” ◎则虞案:指海本已改“坐”为“在”。
(8) 则虞案:说苑作“今不敢以丧狱之事侍於君矣”。书钞、类聚、御览七百九、三百九十三引“故”上皆有“以”字,三百九十三、一千引皆无“故”字,又“侍坐”作“示君”。
(9) 王念孙云:“案‘诺’本作‘善’,‘父曰善’者,善晏子之席而后坐也。凡晏子有所请于公者,则下有‘公曰诺’之文,此是晏子自言其所以设席之故,非有所请于公,公无为诺之也。盖‘善’与‘若’字相似,‘善’误为‘若’(后第十四‘善其衣服节俭’,谏上篇‘公曰善’,杂下篇‘以善为师’,今本‘善’字并误作‘若’),后人因改为‘诺’耳。北堂书钞服饰部二、艺文类聚服饰部上、御览服用部十一引此并作‘公曰善’。” ◎则虞案:指海本已改作“善”。
(10)则虞案:御览一千引无“曰”字“诺”字。
(11)则虞案:类聚引无“矣”字。
景公谓梁丘据与己和晏子谏
景公至自畋(2),晏子侍于遄台,梁丘据造焉(3)。公曰:“维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4),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5),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且平(6);奏鬷无言(7),时矣祛帯!?8)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大小,短长(9),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流(10),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11)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12),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公曰:“善。”(13)
(1) 则虞案:此用左昭二十年传文,只增“公曰善”三字。
(2) 孙星衍云:“左传作‘田’。”
(3) 孙星衍云:“‘梁丘据’,左传作‘子犹’,称其字。”
(4) 孙星衍云:“说文:‘燀,炊也。’” ◎则虞案:杜注同。
(5) 则虞案:杜注:“济,益也;泄,减也。”元刻本、活字本“过”误作“遇”。
(6) 孙星衍云:“诗、左传作‘既平’。”
(7) 孙星衍云:“诗作‘鬷假’,传:‘鬷,总;假,大也。’左传作‘鬷嘏’,礼记中庸篇作‘奏假’,郑氏注言:‘奏大乐于宗庙之中。’此作‘奏鬷’,未详也。” ◎王念孙云:“按昭二十年左传作‘鬷嘏无言’,此篇全用左传,则此文亦当与彼同,今作‘奏鬷无言’者,后人依中庸旁记‘奏’字,而写者误合之,又脱去‘嘏’字耳,当依左传改正。” ◎黄以周云:“凌本作‘鬷嘏’。”
(8) 孙星衍云:“商颂烈祖之诗。”
(9) 则虞案:元本误作“矩长”,吴怀保诸本作“短长”。
(10)孙星衍云:“左传作‘周流’,杜预注:‘周,密也。’陆德明音义传本皆作‘流’,然此五句皆相对,不应独作‘周流’。古本有作‘疏’者,按注训‘周’为‘密’,则与‘疏’相对,宜为‘疏’耳。” ◎苏舆云:“今本左传作‘疏’,作‘流’者,俗本也。”
(11)孙星衍云:“豳风狼跋之诗。”
(12)孙星衍云:“左传作‘壹’。”
(13)则虞案:荀悦申鉴卷四云:“君子食和羹以平其气,听和声以平其志,纳和言以平其政,履和行以平其德。夫酸咸甘苦不同,嘉味以济,谓之和羹;宫商角徵不同,嘉音以章,谓之和声;臧否损益不同,中正以训,谓之和言;趋舍动静不同,雅度以平,谓之和行。人之言曰:‘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则几於丧国焉。’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晏子亦云:‘以水济水,谁能食之;琴瑟一声,谁能听之。’诗云:‘亦有和羹,既戒且平;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此之谓也。”可发此章之义。
景公猎休,坐地而食(1),晏子后至,左右灭葭而席(2)。公不说(3),曰:“寡人不席而坐地,二三子莫席,而子独搴草而坐之(4),何也(5)?”晏子对曰:“臣闻介胄坐陈不席(6),狱讼不席,尸坐堂上不席(7),三者皆忧也。故不敢以忧侍坐。(8)”公曰:“诺(9)。”令人下席曰(10):“大夫皆席,寡人亦席矣(11)。”
(1) 则虞案:北堂书钞一百三十三、艺文类聚六十九、御览七百九引与此同。御览三百九十三引无“而”字,一千引无“而食”二字。
(2) 则虞案:“左右”二字恐衍文。晏子后至。独搴草而坐,是搴草者,晏子自为,非左右为之也,故景公有此问。北堂书钞、类聚、御览三百九十三、七百九、一千引皆无“左右”二字。“席”,书钞、类聚及御览一千引皆作“坐”,七百九“灭”误作“戍”。“灭”者,孙星衍云:“说文:‘搣,批也;批,捽也。’‘搣’与‘灭’同。”
(3) 则虞案:御览一千引作“公问其故□□”。
(4) 孙星衍云:“‘搴’,‘□’省文。说文:‘□,拔取也。’”
(5) 则虞案:说苑杂言篇作“寡人自以坐地,二三子皆坐地,吾子独搴草而坐之,何也”。书钞、类聚皆作“子独席何也”,御览七百九同,惟“独”作“犹”。
(6) 则虞案:书钞、类聚、御览一千皆无“陈”字,御览三百九十二、元刻本、活字本及明刻各本俱作“阵”,“坐陈”不辞,“陈”字恐后人所增。
(7) 孙星衍云:“艺文类聚、御览作‘狱户不席’,‘户’盖‘尸’之误。说苑作‘唯丧与狱坐于地’,盖约此文也。‘尸坐堂上’,言尸在堂,则坐者不席与。” ◎王念孙云:“案尸为死人,则不言坐堂上。御览百卉部七引作‘尸在堂’,是也(檀弓‘知悼子在堂’)。今本‘在’作‘坐’者,涉上下诸‘坐’字而误,‘上’字疑亦后人所加。” ◎则虞案:指海本已改“坐”为“在”。
(8) 则虞案:说苑作“今不敢以丧狱之事侍於君矣”。书钞、类聚、御览七百九、三百九十三引“故”上皆有“以”字,三百九十三、一千引皆无“故”字,又“侍坐”作“示君”。
(9) 王念孙云:“案‘诺’本作‘善’,‘父曰善’者,善晏子之席而后坐也。凡晏子有所请于公者,则下有‘公曰诺’之文,此是晏子自言其所以设席之故,非有所请于公,公无为诺之也。盖‘善’与‘若’字相似,‘善’误为‘若’(后第十四‘善其衣服节俭’,谏上篇‘公曰善’,杂下篇‘以善为师’,今本‘善’字并误作‘若’),后人因改为‘诺’耳。北堂书钞服饰部二、艺文类聚服饰部上、御览服用部十一引此并作‘公曰善’。” ◎则虞案:指海本已改作“善”。
(10)则虞案:御览一千引无“曰”字“诺”字。
(11)则虞案:类聚引无“矣”字。
景公谓梁丘据与己和晏子谏
景公至自畋(2),晏子侍于遄台,梁丘据造焉(3)。公曰:“维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4),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5),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且平(6);奏鬷无言(7),时矣祛帯!?8)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大小,短长(9),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流(10),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11)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12),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公曰:“善。”(13)
(1) 则虞案:此用左昭二十年传文,只增“公曰善”三字。
(2) 孙星衍云:“左传作‘田’。”
(3) 孙星衍云:“‘梁丘据’,左传作‘子犹’,称其字。”
(4) 孙星衍云:“说文:‘燀,炊也。’” ◎则虞案:杜注同。
(5) 则虞案:杜注:“济,益也;泄,减也。”元刻本、活字本“过”误作“遇”。
(6) 孙星衍云:“诗、左传作‘既平’。”
(7) 孙星衍云:“诗作‘鬷假’,传:‘鬷,总;假,大也。’左传作‘鬷嘏’,礼记中庸篇作‘奏假’,郑氏注言:‘奏大乐于宗庙之中。’此作‘奏鬷’,未详也。” ◎王念孙云:“按昭二十年左传作‘鬷嘏无言’,此篇全用左传,则此文亦当与彼同,今作‘奏鬷无言’者,后人依中庸旁记‘奏’字,而写者误合之,又脱去‘嘏’字耳,当依左传改正。” ◎黄以周云:“凌本作‘鬷嘏’。”
(8) 孙星衍云:“商颂烈祖之诗。”
(9) 则虞案:元本误作“矩长”,吴怀保诸本作“短长”。
(10)孙星衍云:“左传作‘周流’,杜预注:‘周,密也。’陆德明音义传本皆作‘流’,然此五句皆相对,不应独作‘周流’。古本有作‘疏’者,按注训‘周’为‘密’,则与‘疏’相对,宜为‘疏’耳。” ◎苏舆云:“今本左传作‘疏’,作‘流’者,俗本也。”
(11)孙星衍云:“豳风狼跋之诗。”
(12)孙星衍云:“左传作‘壹’。”
(13)则虞案:荀悦申鉴卷四云:“君子食和羹以平其气,听和声以平其志,纳和言以平其政,履和行以平其德。夫酸咸甘苦不同,嘉味以济,谓之和羹;宫商角徵不同,嘉音以章,谓之和声;臧否损益不同,中正以训,谓之和言;趋舍动静不同,雅度以平,谓之和行。人之言曰:‘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则几於丧国焉。’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晏子亦云:‘以水济水,谁能食之;琴瑟一声,谁能听之。’诗云:‘亦有和羹,既戒且平;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此之谓也。”可发此章之义。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街头电车
- 2021-03-23 16:05
晏子谏齐景公
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 2楼网友:冷風如刀
- 2021-03-23 14:33
牛```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