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入库金额怎么计算
答案:3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2 12:19
- 提问者网友:记得曾经
- 2021-01-21 13:14
产品入库金额怎么计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痴妹与他
- 2021-01-21 14:19
产品入库金额计算方法:
1、如果是购进的产品,入库的成本价,就是购进时产品的进货价格。
2、如果是自己生产的产品,按完成产品与在产品分配方法确定,共6种方法: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
(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算法
采用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各月末在产品的成本固定不变。某种产品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就是本月完工产品的成本。
但在年末,在产品成本不应再按固定不变的金额计价,否则会使按固定金额计价的在产品成本与其实际成本有较大差异,影响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这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但各月变化不大的产品或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
(3)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
采用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月末在产品只计算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直接材料成本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且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就全部投入的产品。
(4)约当产量比例法
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应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将产品应负担的全部成本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且生产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的比重相差不大的产品。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如果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和单位工时定额都相差不多,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也可按50%计算。
应当指出,在很多加工生产中,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这时在产品无论完工程度如何,都应和完工产品负担同样材料成本。如果材料是随着生产过程陆续投入的,则按照各工序投入的材料成本在全部材料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5)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该种产品的全部成本(如果有月初在产品,包括月初在产品成本在内)减去按定额成本计算的月末在产品成本,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本;每月生产成本脱离定额的节约差异或超支差异全部计入当月完工产品成本。
这种方法是事先经过调查研究、技术测定或按定额资料,对各个加工阶段上的在产品直接确定一个单位定额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是很大的产品。
这种方法如下: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单位定额成本
完工产品总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完工成品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产成品产量
总结:两步走
第一步,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
第二步,总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完工产品成本
(6)定额比例法
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按照两者的定额消耗耗量或定额成本比例分配,其中直接材料成本,按直接材料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比例分配。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可以按各该定额成本的比例分配,也可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这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
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材料成本+本月投入的实际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人工成本+本月投入的实际人工成本)/(完工产品定额工时+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
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
1、如果是购进的产品,入库的成本价,就是购进时产品的进货价格。
2、如果是自己生产的产品,按完成产品与在产品分配方法确定,共6种方法: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
(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算法
采用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各月末在产品的成本固定不变。某种产品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就是本月完工产品的成本。
但在年末,在产品成本不应再按固定不变的金额计价,否则会使按固定金额计价的在产品成本与其实际成本有较大差异,影响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这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但各月变化不大的产品或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
(3)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
采用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月末在产品只计算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直接材料成本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且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就全部投入的产品。
(4)约当产量比例法
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应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将产品应负担的全部成本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且生产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的比重相差不大的产品。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如果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和单位工时定额都相差不多,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也可按50%计算。
应当指出,在很多加工生产中,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这时在产品无论完工程度如何,都应和完工产品负担同样材料成本。如果材料是随着生产过程陆续投入的,则按照各工序投入的材料成本在全部材料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5)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该种产品的全部成本(如果有月初在产品,包括月初在产品成本在内)减去按定额成本计算的月末在产品成本,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本;每月生产成本脱离定额的节约差异或超支差异全部计入当月完工产品成本。
这种方法是事先经过调查研究、技术测定或按定额资料,对各个加工阶段上的在产品直接确定一个单位定额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是很大的产品。
这种方法如下: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单位定额成本
完工产品总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完工成品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产成品产量
总结:两步走
第一步,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
第二步,总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完工产品成本
(6)定额比例法
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按照两者的定额消耗耗量或定额成本比例分配,其中直接材料成本,按直接材料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比例分配。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可以按各该定额成本的比例分配,也可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这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
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材料成本+本月投入的实际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人工成本+本月投入的实际人工成本)/(完工产品定额工时+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
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时间的尘埃
- 2021-01-21 16:19
1、首先是公司生产多少种产品,如果是一种产品且能当月全部完工,那就按产品数量分配
材料、工资、动力和制造费用;
2、如果是多种产品,则材料分生产用直接材料与间接材料,直接材料直接进入成本,间接材料进入制造费用;
3、人工也分直接人工和间接人工,直接人工入成本,间接入制造费用;
4、燃料及动力、制造费用一般按工时分配到各种产品中 ;
5、如期末有在产品,按约当产量处理,约当产量一般不包括直接材料;
6、分配到各类的产品成本按总的生产数量就可算出单位成本.
材料、工资、动力和制造费用;
2、如果是多种产品,则材料分生产用直接材料与间接材料,直接材料直接进入成本,间接材料进入制造费用;
3、人工也分直接人工和间接人工,直接人工入成本,间接入制造费用;
4、燃料及动力、制造费用一般按工时分配到各种产品中 ;
5、如期末有在产品,按约当产量处理,约当产量一般不包括直接材料;
6、分配到各类的产品成本按总的生产数量就可算出单位成本.
- 2楼网友:独行浪子会拥风
- 2021-01-21 15:40
生产成本在资产负债表中应计入存货科目中。 追问: 也就是说入库的金额可以和出库的金额不一致了 ,我们出库时是按我们和对方商定的单价计算的 回答: 你公司和对方商定的单价是销售单价,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产品数量*销售单价/(1+税率)]贷:应交税费-销项税出库金额是产品成本金额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产成品[销售产品数量*加权平均成本单价] 追问: 那要是我们是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呢,在产品出库时时按销售单价,还是成本价计算金额呢 回答: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销售,都是按成本价计算成本,按销售价计算收入。 追问: 也就是说我商品发出时:借: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销售价) 贷:产成品 ***(销售价)没错吧 回答: 商品发出时,按商品的实际成本,借记“分期收款发出商品”,贷记“库存商品”科目。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企业,还应分摊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或进价与售价)的差额。在每期销售实现(包括第一次收取货款)时,按本期应收的货款金额,借记“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实现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同时,按商品全部销售成本与全部销售收入的比率,计算出本期应结转的营业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