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补益类的中药是该饭前喝还是饭后喝?
答案:5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9 15:40
- 提问者网友:风月客
- 2021-04-09 12:20
喝补益类的中药是该饭前喝还是饭后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大漠
- 2021-04-09 13:23
中药忌口有一个总原则:服用温热或寒凉的中药时就尽量食用中性平和的食物,因为中药与食物的性味相反,就会使药力抵消减弱,达不到应有的疗效;在一些情况下,药与食物的性味相同,也会使药对人体的力度增加,超过人体能承受的范围,而适得其反。
常见5类中药的正确服用方法
1、丸剂
丸剂是多种药物与赋形剂混合制成的内服固体制剂。
中药有以炼制过的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蜜丸;有以水或其它液体为粘合剂制成的丸药,也叫“水泛丸”;有以米、面等为赋形剂做成的糊丸;有以蜂蜡为赋形剂制成的蜡丸。现代还有浓缩丸、滴丸等剂型。
优点:丸剂的优点是在胃肠道内缓慢崩解,逐渐释放药物。符合慢病缓治的原则,并具有对毒剧药物起延缓吸收的作用。
服用方法:丸药可以吞服、嚼服;较大的蜜丸可以分搓成小粒吞服。水糊丸较硬,内服后对某些病人引起胃内不适感,可先用水浸溶化后服用。但对胃消化道有强烈刺激的药物不能溶化后服。
2、散剂
散剂是将药物磨成细粉供内服、外用或特殊之用。
优点:散剂比丸剂、片剂发挥作用快。特别是在中医外科外用时,便于灵活运用,符合辨证施治的原则。
服用方法:内服散剂容易刺激呼吸道及消化道,不易下咽,可以用水拌成糊状内服或随饮食拌服。
外用散剂用于撒布疮面,如平肉散,肉芽生长过高时用之,以使其表面腐蚀脱落与皮平,便于皮肤生长;生肌散用于肉芽新鲜的溃疡,有生肌收口的作用。3、煎膏剂
煎膏剂又叫膏滋,是用中药多次加水煎煮,去渣,将药液再蒸发浓缩,加入砂糖、冰糖、饴糖或蜂蜜制成的稠厚半流体膏状制剂。如养阴清肺膏、雪梨膏、益母草膏等。
优点:吸收快,便于服用。
服用方法:用时以温开水冲服。
4、汤剂
汤剂是各种药材放在一起,用砂锅煎成汤。煎半小时左右,药物成分溶到汤中,倒出约150-200毫升。一般一副药煎两次。
优点:吸收快,药效快。
服用方法:一般早晚服用各1杯。现在很多医院代煎药,方便了患者。有些汤剂为洗剂,按医生叮嘱洗患处就可以。
5、中药口服液
中药口服液是一种利用现代工艺,萃取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最终制成的浓缩液。一般10ML/支,一盒10支。
优点:口味好,服用方便。
服用方法:一般每日3次,每次1支。
服用中药饮食禁忌多
配合中药治疗的同时,要注意饮食,才能达到药效,否则疾病不易好转。
胃肠有积滞:饮食宜清淡,不能给予油腻、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如肉、蛋、鱼等,这些食物容易加重胃肠负担,不利于药物作用的发挥。同时不宜多吃以淀粉为主的食物,如土豆、黄豆等,这些食物容易产气而致腹胀。
久病体虚:在清淡易消化饮食前提下,适当喝些鸡汤或鱼汤,有利于体虚的康复。小米、红枣、银耳、木耳及其他新鲜瓜果蔬菜,适当的选择服用,也有利于治疗。
忌发物:过敏性哮喘、皮炎及疮疖不能吃鸡、猪头肉、鱼、虾、蟹、韭菜等发物,这些东西容易产生过敏,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所谓“发物”,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容易诱发旧病,加重新病。常见的发物有
肉蛋类:猪头肉、鸡肉、鸡蛋、牛肉、羊肉、狗肉、鹅肉、鹅蛋、鸭蛋等;
鱼虾类:鲤鱼、鲢鱼、黄鱼、带鱼、黄鳝、蚌肉、虾、蟹等;
蔬菜类:香椿、芥菜、菠菜、豆芽、莴苣、茄子、茭白、韭菜、南瓜、蘑菇等;
水果类:杏子、李子、桃子、银杏、芒果、杨梅、樱桃、荔枝、甜瓜等瓜果;
调味类:葱、椒、姜、蒜之类辛辣刺激性调味食品;
其它类:菜油、糟、酒酿、白酒、豌豆、黄大豆、豆腐、豆腐乳、蚕蛹等。
最佳服药时间
中药一般服法是一天两次,每天早晚各服1次,或一天3次,分早、中、晚各服1次,但根据治疗需要,具体还可分下列10种:
1、饭前服。一般病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疗肠道疾病,也宜在饭前服药,因这时胃是空的,服药后,大部分能直接和消化道黏膜接触,可以较快、较多地被吸收而起作用。
2、饭后服。病位在上,应在饭后服药。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或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的药,在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毒性较大的药,也宜在饭后服,避免吸收太快,导致中毒。
3、冷服。一般是指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应冷服。冷服有两种含义:一个是指寒性药剂放凉后服,如治疗大热实证病症者;再是指热性药剂冷后服用,如治疗真寒假热病症。
4、温服。凡平和的药、补益的药,均宜温服,使其益气,增强补益的功能。
5、热服。凡伤风感冒、解毒的药,宜趁热大口服下,以达到发汗目的;祛寒通血脉的药也如此。
6、顿服。是指药性峻烈的小剂量汤药,要一次服完。目的在于使药物在不伤正气的情况下,集中药力,发挥其最大效应,如通便、化淤血等。
7、频服。凡咽喉病者、呕吐病者,宜采用多次频服的方法。缓缓服下,能使汤药充分接触患部,较快见效。
8、空腹服。凡滋补的汤药,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充分吸收。
9、睡前服。安眠镇静的药,宜睡前服用。此外,有积滞、胸膈病者,服药后宜仰卧;有头、脑、耳、目病者,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患者,服药后要左右侧卧。
10、隔夜服。主要是指驱虫病,在睡前服一次后,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一次,使肠道寄生虫更易被麻醉或杀死,以便排出体外。
总之,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尽量发挥药物的预防、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为原则。不管是在饭前或饭后服药,都应有半小时至一小时的间隔,以免影响药效。
常见5类中药的正确服用方法
1、丸剂
丸剂是多种药物与赋形剂混合制成的内服固体制剂。
中药有以炼制过的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蜜丸;有以水或其它液体为粘合剂制成的丸药,也叫“水泛丸”;有以米、面等为赋形剂做成的糊丸;有以蜂蜡为赋形剂制成的蜡丸。现代还有浓缩丸、滴丸等剂型。
优点:丸剂的优点是在胃肠道内缓慢崩解,逐渐释放药物。符合慢病缓治的原则,并具有对毒剧药物起延缓吸收的作用。
服用方法:丸药可以吞服、嚼服;较大的蜜丸可以分搓成小粒吞服。水糊丸较硬,内服后对某些病人引起胃内不适感,可先用水浸溶化后服用。但对胃消化道有强烈刺激的药物不能溶化后服。
2、散剂
散剂是将药物磨成细粉供内服、外用或特殊之用。
优点:散剂比丸剂、片剂发挥作用快。特别是在中医外科外用时,便于灵活运用,符合辨证施治的原则。
服用方法:内服散剂容易刺激呼吸道及消化道,不易下咽,可以用水拌成糊状内服或随饮食拌服。
外用散剂用于撒布疮面,如平肉散,肉芽生长过高时用之,以使其表面腐蚀脱落与皮平,便于皮肤生长;生肌散用于肉芽新鲜的溃疡,有生肌收口的作用。3、煎膏剂
煎膏剂又叫膏滋,是用中药多次加水煎煮,去渣,将药液再蒸发浓缩,加入砂糖、冰糖、饴糖或蜂蜜制成的稠厚半流体膏状制剂。如养阴清肺膏、雪梨膏、益母草膏等。
优点:吸收快,便于服用。
服用方法:用时以温开水冲服。
4、汤剂
汤剂是各种药材放在一起,用砂锅煎成汤。煎半小时左右,药物成分溶到汤中,倒出约150-200毫升。一般一副药煎两次。
优点:吸收快,药效快。
服用方法:一般早晚服用各1杯。现在很多医院代煎药,方便了患者。有些汤剂为洗剂,按医生叮嘱洗患处就可以。
5、中药口服液
中药口服液是一种利用现代工艺,萃取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最终制成的浓缩液。一般10ML/支,一盒10支。
优点:口味好,服用方便。
服用方法:一般每日3次,每次1支。
服用中药饮食禁忌多
配合中药治疗的同时,要注意饮食,才能达到药效,否则疾病不易好转。
胃肠有积滞:饮食宜清淡,不能给予油腻、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如肉、蛋、鱼等,这些食物容易加重胃肠负担,不利于药物作用的发挥。同时不宜多吃以淀粉为主的食物,如土豆、黄豆等,这些食物容易产气而致腹胀。
久病体虚:在清淡易消化饮食前提下,适当喝些鸡汤或鱼汤,有利于体虚的康复。小米、红枣、银耳、木耳及其他新鲜瓜果蔬菜,适当的选择服用,也有利于治疗。
忌发物:过敏性哮喘、皮炎及疮疖不能吃鸡、猪头肉、鱼、虾、蟹、韭菜等发物,这些东西容易产生过敏,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所谓“发物”,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容易诱发旧病,加重新病。常见的发物有
肉蛋类:猪头肉、鸡肉、鸡蛋、牛肉、羊肉、狗肉、鹅肉、鹅蛋、鸭蛋等;
鱼虾类:鲤鱼、鲢鱼、黄鱼、带鱼、黄鳝、蚌肉、虾、蟹等;
蔬菜类:香椿、芥菜、菠菜、豆芽、莴苣、茄子、茭白、韭菜、南瓜、蘑菇等;
水果类:杏子、李子、桃子、银杏、芒果、杨梅、樱桃、荔枝、甜瓜等瓜果;
调味类:葱、椒、姜、蒜之类辛辣刺激性调味食品;
其它类:菜油、糟、酒酿、白酒、豌豆、黄大豆、豆腐、豆腐乳、蚕蛹等。
最佳服药时间
中药一般服法是一天两次,每天早晚各服1次,或一天3次,分早、中、晚各服1次,但根据治疗需要,具体还可分下列10种:
1、饭前服。一般病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疗肠道疾病,也宜在饭前服药,因这时胃是空的,服药后,大部分能直接和消化道黏膜接触,可以较快、较多地被吸收而起作用。
2、饭后服。病位在上,应在饭后服药。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或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的药,在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毒性较大的药,也宜在饭后服,避免吸收太快,导致中毒。
3、冷服。一般是指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应冷服。冷服有两种含义:一个是指寒性药剂放凉后服,如治疗大热实证病症者;再是指热性药剂冷后服用,如治疗真寒假热病症。
4、温服。凡平和的药、补益的药,均宜温服,使其益气,增强补益的功能。
5、热服。凡伤风感冒、解毒的药,宜趁热大口服下,以达到发汗目的;祛寒通血脉的药也如此。
6、顿服。是指药性峻烈的小剂量汤药,要一次服完。目的在于使药物在不伤正气的情况下,集中药力,发挥其最大效应,如通便、化淤血等。
7、频服。凡咽喉病者、呕吐病者,宜采用多次频服的方法。缓缓服下,能使汤药充分接触患部,较快见效。
8、空腹服。凡滋补的汤药,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充分吸收。
9、睡前服。安眠镇静的药,宜睡前服用。此外,有积滞、胸膈病者,服药后宜仰卧;有头、脑、耳、目病者,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患者,服药后要左右侧卧。
10、隔夜服。主要是指驱虫病,在睡前服一次后,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一次,使肠道寄生虫更易被麻醉或杀死,以便排出体外。
总之,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尽量发挥药物的预防、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为原则。不管是在饭前或饭后服药,都应有半小时至一小时的间隔,以免影响药效。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笑迎怀羞
- 2021-04-09 16:22
最好空腹喝.
- 2楼网友:神也偏爱
- 2021-04-09 15:17
补益类都需要空腹服用,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效果比较好,因为空腹,小肠吸收能力比较强
- 3楼网友:神鬼未生
- 2021-04-09 14:32
中药十种服法
餐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用于治疗肝肾虚症和肠胃病,以及腰以下疾病的药均宜餐前服。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性容易下达,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粘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餐后服: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用于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或因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的药,或毒性较大的药,均宜在饭后服用,以免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
餐间服: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常用于治疗脾胃病。
睡前服: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用药后应仰卧;有心、口、耳病等,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症时,服药后应按药性的升降作用选择睡姿,如药性升发,应择健康部位侧卧,如药性沉降,应择患病部位侧卧。
隔夜服: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一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一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冲服:沉香、木香等贵重药物或芳香药,久煎影响药力,有时要冲服,即先将药物置入杯中,乘热将药冲入,温浸片刻再服。肉桂、藏红花等热水浸泡后即可服用,以免久煎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挥发。
冷服:在药液冷却后服。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宜冷服。
温服:药煎好后放一会,待其不冷不热时服。凡平和补益药均宜温服。
热服:在药液比较热时服用。凡解表药宜趁热服下,以达到发汗的目的,袪寒、通血脉的药也宜热服。
- 4楼网友:往事隔山水
- 2021-04-09 13:45
补肾类是要空腹喝的,所以,无论饭前或是后,都要错开半小时或是一小时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