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人会说,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4 04:10
- 提问者网友:不爱我么
- 2021-01-03 17:53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也许有人会说,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说这话,大概自以为是。可是仔细想想,就会看出漏洞。 第一,书本的记载,老师的讲解,大都是前人思想和研究的结果。可是世界是天天在变动、在进步的。变动和进步又不断地给我们带来许多新道理、新知识、新问题,往往不是前人留下的知识和道理所能包含的,有时甚至彼此冲突。假使墨守旧说,不能发问,那怎样能研究,文明又怎样能进步呢? 其次,知识和道理,是各个人研究出来的。各个人或少数人的见识有限,不免要弄出错误来。而各种知识和道理,经过传播,往往会有歪曲和失实的地方。我们若是一味吸取,不去审问,岂不会把错的、伪的当做了对的、真的,使那些对的、真的反而永不可见?再说,即使我们所吸取的都是真的、对的,经过反复的审问,真的自会益见其真,对的自会益见其对。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得到切实和透彻的了解,获得正确的定论。 更进一步说,求知识明道理,不光是懂得了、记住了就算完事,更要紧的,是把知识和道理贯穿到生活和习惯里去。必须这样,知识和道理才能让我们终身受用,才不会失去学习的价值。怎样贯穿到生活和习惯里去呢?第一步就要把书本上看到的、从教师那里听到的,同实际生活里的事物参照比较。在参照比较中,发问是最重要的。发现的问题越多,对于事物一定看得越清楚;同时对于自己的所学也一定更有把握,知道怎样把它安排到生活里去。1.选文是针对什么说法从反面论证的?共列出几个理由?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________2.文章有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请把它找出来并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3.文章画线的两句话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4.文中加粗的词“自以为是”怎样理解?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荒野風
- 2021-01-03 18:52
答案:解析: 1.针对“也许有人会说……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这些说法。共列出三个理由。道理论证。 2.可是仔细想想,就会看出漏洞。 3.反问、设问。加强语气,引起读者的高度重视。 4.自以为是对的,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上分大魔王
- 2021-01-03 19:16
这个答案应该是对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
阴历怎么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