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徐霞客的资料和他写的《徐霞客游记》的资料

答案:4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7 02:57
要少点 不过要好
最佳答案
《徐霞客游记》
简 介

《徐霞客游记》系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徐霞客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徐 霞 客
简 介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厦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视徐霞客为游圣,步徐霞客足迹,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已成为中国旅游界的崭新时尚.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全部回答
旅行家——徐霞客 一个奇人,一本奇书,我国明代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1586-1641)以他的双脚丈量人生,同时也书写了一个千古传奇。 《徐霞客游记》作为徐霞客一生的主要成就,以日记体裁详细地记录了他一生旅行生涯中的所见所闻,包括山川河流、气候植被、风俗人情等,既富有文学色彩,又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由他的好友季梦良整理而成。书中对我国石灰岩地区岩溶地貌的记述,详尽系统,是世界上较早的一本关于岩溶地貌的论著。 饱尝河山美 收尽天下奇 初春的江南,虽然大地回春,万物萌生,微风吹来,却不免还带有一丝寒意。这季节交替之时,正是出外旅行的大好季节。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徐霞客衣冠整齐,身背行装,踏上了外出旅游的征程。这时的徐霞客血气方刚,年仅22岁。 徐霞客生活在缙绅富贵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从小就特别喜爱看历史、地理和游记一类的书籍。书中的一切深深打动了徐霞客幼小的心灵。他暗暗地下定决心,将来要干一番自己所喜爱的事业。然而事不由人,徐霞客毕竟出身于当时中国封建官僚家庭,祖上几代为官,到了他的父辈虽然“不喜冠带交”,隐迹田园。但是,当时皓首穷经,走达官仕途之路,仍然是一股不可抗拒的社会风尚和历史潮流。徐霞客无力也不可能完全摆脱时代的羁绊,然而送镜拇竺挪⒚挥邢蛐煜伎痛蚩?5彼??偈О苤?螅?拖露ň鲂恼跬芽凭俚募纤??匦侣裢酚谒?嬲?行巳さ氖榧??校?⒈枷蜃约合蛲?丫玫氖澜纭??獬雎糜危?ヌ剿鞔笞匀坏陌旅亍?br> 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是徐霞客迈向旅游生涯的开端。这一年,他肩负背囊,手持油伞,告别了家人,徒步南行,被誉为“江南明珠”的太湖成了他第一个出游的地方。碧波万顷的湖面,银光粼粼。远处的山峦,郁郁葱葱,真可谓山清水秀,初出茅庐的徐霞客大饱眼福。他一鼓作气,游览了斜插在太湖中的西山和东山,然后满载着内心的喜悦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至此以后,徐霞客差不多每年都要外出旅游考察,历时30余年。他北历燕冀,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遍及当时14个省,即现在的江苏、浙江。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16个省和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徐霞客在外出旅游考察过程中,得到了他母亲的大力支持。母亲激励他说:“志在四方,男子事也。”徐霞客的母亲甚至不顾70岁高龄,还满怀豪情伴同徐霞客游览了荆溪、勾曲(今江苏宜兴一带)。每次当徐霞客旅游考察归来,向母亲和家人谈起所见所闻、各地风土人情以及灵怪惊险之举时,母亲总是发出朗朗笑声,从心底里感到满足和高兴。 怀着自己的宏伟志向,加上家庭的大力支持,徐霞客不畏寒暑,游历了泰山、天台山、雁荡山、黄山、武夷山、嵩山、华山、五台山、落迦山、太和山、恒山、罗浮山、盘山,又邀游了大渡河、金沙江、澜沧江、星宿海(现青海省境内)等,中华大地名山大川尽收眼底,真可谓“饱尝河山美,收尽天下奇”。徐霞客在应举成风的时代,不入世俗,以考察大自然为己任,可算得上我国亘古第一人也。 不避风雨 不惮虎狼 崇帧九年(1636年)是徐霞客外出旅游考察具有转折性的一年。当时,徐霞客已51岁。在此之前,他虽然多次外出旅游考察,但大多短期而归,因为他时刻眷恋着自己的母亲。这一年,当他母亲去世以后,徐霞客少了一种难以割舍的牵挂,可以无忧无虑地外出远游了。于是他从家乡出发,途经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到了此次旅游和考察最远的地方——云南,历时5个春秋。这次外出考察,也是徐霞客一生中最后一次和为期最长的一次。 他长年累月,不分寒暑,攀山越岭,奔波在荒山野林之中,不仅接受着大自然的严酷考验而且还时时受到种种人为因素的挑战。在这次考察旅行途中,徐霞客曾经三次遇盗,四次绝粮,到了“身无寸丝”、饥肠辘辘的境地。但是,这些困难都没能动摇徐霞客的意志和信念。他仍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完成了考察祖国大西南的宿愿。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一些好心人曾善意地规劝徐霞客不要再冒着风险继续进行考察了,还是尽早回去为好。如果他回故乡的话,他们可以为其备好行装。徐霞客则以事业为重,毫不动摇地说:“我如果遇到困难就结束考察返回故乡,以后若想重新出来进行考察,妻子和儿女必定不会同意。我继续考察的意志不能改变。” 他甚至作好了牺牲一切的打算,豪言壮语道:“我已背着挖土的工具,什么地方不能埋我的骨头?”为了克服考察途中所遇到的困难,他不耻向乡里人借贷,或用别人惠赠给他的物品向村妇换得数筒粮食,或变卖几个零钱作为自己继续考察的经费。为了探寻自然界的奥秘,徐霞客猎奇而从,见险而行,登山必登最高之巅,下洞必到最深之地。他不信邪,不信鬼,无论是“神龙精怪”,还是巨蟒猛兽,都无所畏惧。 一次他在湖南茶陵欲考察麻叶洞时,消息传出,轰动了周围的乡亲,短时间里砍柴的拿着镰刀,种田的拿着锄耙,烧饭的停下烟火,织布的停住机梭,甚至连十几岁牧童也十分好奇地赶来,密密麻麻地把洞口包围起来。当徐霞客准备下洞时,围观的人群一下子沸腾起来了,有人说:“洞中有神龙。”有人说:“洞中有精怪,不会法术的人是不能降服这些东西的。”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探头下望,没有一个人不为徐霞客担心。然而徐霞客却毫不畏惧。他从容地脱下衣服,拿着火把下洞进行探察。在洞中,他不仅没有遇到人们传说的各种神龙精怪,反而亲身感受了“石幻异形,肤理顿换,片窍俱灵”的另一番大千世界。 当徐霞客考察完毕回到洞口时,充满着疑虑、焦急地守候在洞口的近百人一下子将他围了起来,他们的疑惑和担心烟消云散,无不对徐霞客的惊人之举投以敬佩的目光。 我国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曾经说过:“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徐霞客所具备的“途穷不忧,行误不悔,瞑则寝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实,不避风雨,不惮虎狼”的大无畏精神,正是他取得成功的根本所在,并且也为在科学上作出诸多贡献所必备的最为可贵的品格。
《徐霞客游记》 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徐霞客经30多年旅 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在地理学上的重要成就有:①对喀斯特地区的类型分布和各地区间的差异,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有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仅在中国广西、贵州、云南3省区,他亲自探查过的洞穴便有270多个,且一般都有方向 、高度、宽度和深度的具体记载。并初步论述其成因,指出一些岩洞是水的机械侵蚀造成,钟乳石是含钙质的水滴蒸发后逐渐凝聚而成等。他是中国和世界广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驱。②纠正了文献记载的关于中国水道源流的一些错误。如否定自《尚书·禹贡》以来流行1000多年的“岷山导江”旧说,肯定金沙江是长江上源。正确指出河岸弯曲或岩岸近逼水流之处冲刷侵蚀厉害,河床坡度与侵蚀力的大小成正比等问题。对喷泉的发生和潜流作用的形成,也有科学的解释。③观察记述了很多植物的生态品种,明确提出了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分布和开花早晚的各种影响。④调查了云南腾冲打鹰山的火山遗迹,科学地记录与解释了火山喷发出来的红色浮石的质地及成因;对地热现象的详细描述在中国也是最早的;对所到之处的人文地理情况,包括各地的经济、交通、城镇聚落、少数民族和风土文物等,也作了不少精彩的记述。他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上超越前人的贡献,特别是关于喀斯特地貌的详细记述和探索,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在文学上的主要特点是:写景记事,悉从真实中来,具有浓厚的生活实感;写景状物,力求精细,常运用动态描写或拟人手法,远较前人游记细致入微;词汇丰富,敏于创制;绝不因袭套语,落入窠臼;写景时注重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时注意表现人的主观感觉;通过丰富的描绘手段,使游记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具有恒久的审美价值。此外,在记游的同时,还常常兼及当时各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人情、少数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间的战争兼并等等情事,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载,具有一定历史学、民族学价值。《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徐霞客(1586年-1641年)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号。他出生在江苏江阴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称得上是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帝。徐霞客幼年受父亲影响,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十五岁那年,他应过一回童子试,没有考取。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也不再勉强,就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徐霞客的祖上修筑了一座万卷楼来藏书,这给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他读书非常认真,凡是读过的内容,别人问起,他都能记得。家里的藏书还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他还到处搜集没有见到过的书籍。他只要看到好书,即使没带钱,也要脱掉身上的衣服去换书。十九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去寻访名山大川,但是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父母在,不远游”,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没有准备马上出游。他的母亲是个读书识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励儿子说: “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你出外游历去吧!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广增见识。怎么能因为我在,就象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留在家园,无所作为呢?”徐霞客听了这番话,非常激动,决心去远游。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就离开了家乡。这一年,他二十二岁。从此,直到五十六岁逝世,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 徐霞客在完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先后游历了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_广西、贵州、云南等十六个省。东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腾冲,南到广西南宁一带,北至河北蓟县的盘山,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更可贵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还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见的边疆地区。他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他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 徐霞客二十八岁那年,来到温州攀登雁荡山。他想起古书上说的雁荡山顶有个大湖,就决定爬到山顶去看看。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只见山脊笔直,简直无处下脚,怎么能有湖呢?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罢休,继续前行到一个大悬崖,路没有了。他仔细观察悬崖,发现下面有个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条长长的布带子系在悬崖顶上的一块岩石上,然后抓住布带子悬空而下,到了小平台上才发现下面斗深百丈,无法下去。他只好抓住布带,脚蹬悬崖,吃力地往上爬,准备爬回崖顶。爬着爬着,带子断了,幸好他机敏地抓住了一块突出的岩石,不然就会掉下深渊,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断了的带子结起来,又费力地向上攀援,终于爬上了崖顶。还有一次,他去黄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当地人告诉他有些地方积雪有齐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无法上去。徐霞客没有被吓住,他拄了一根铁杖探路,上到半山腰,山势越来越陡。山坡背阴的地方最难攀登,路上结成坚冰,又陡又滑,脚踩上去,就滑下来。徐霞客就用铁杖在冰上凿坑。脚踩着坑一步一步地缓慢攀登,终于爬了上去。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惊奇,因为他们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经好几个月了。他还走过福建武夷山的三条险径:大王峰的百丈危梯,白云岩的千仞绝壁和接笋峰的“鸡胸”、“龙脊”。在他登上大王峰时,已是日头将落,下山寻路不得,他就用手抓住攀悬的荆棘,“乱坠而下”。他在中岳嵩山,从太室绝顶上也是顺着山峡往下悬溜下来的。徐霞客惊人的游迹,的确可以说明他是一位千古奇人。 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在什么地方住宿,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他写下的游记有二百四十多万字,可惜大多失散了。留下来的经过后人整理成书,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四十多万字,是把科学和文学溶合在一起的一大“奇书”。 徐霞客的游历,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如他对福建建溪和宁洋溪水流的考察,就是一例。黎岭和马岭分别为建溪和宁洋溪的发源地,两座岭的高度大致相等,可是两条溪水入海的流程相差很大,建溪长,而宁洋溪短。徐霞客经过考察,找出宁洋溪的水流比建溪快的结论。“程愈迫则流愈急”,也就是说路程越短,水流越急。这个地理学上的著名结论,就是由徐霞客通过实地考察得出来的。他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他对许多河流的水道源进行了探索,象广西的左右江,湘江支流萧、彬二水,云南南北二盘江以及长江等等,其中以长江最为深入。浩荡的长江流经大半个中国,它的发源地在哪儿,很长时间都是个谜。战国时期的一部地理书《禹贡》,书中有“岷江导江”的说法,后来的书都沿用这一说。徐霞客对此产生了怀疑。他带着这个疑问“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出石门金沙”,查出金沙江发源于昆仑山南麓,比岷江长一千多里,于是断定金沙江才是长江上源。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徐霞客没能找到长江的真正源头。但他为寻找长江源头,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在他以后很长时间内也没有人找到。直到1978年,国家派出考察队才确认长江的正源是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的沱沱河。 徐霞客还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分布很广泛。徐霞客在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作了详细的考察,对各地不同的石灰岩地貌作了详细的描述、记载和研究。他还考察了一百多个石灰岩洞。在湘南九嶷山,他听说有个飞龙岩,就请当地的和尚明宗引导,带着火炬去考察。飞龙岩是个巨大的洞穴,曲曲折折,洞里有洞,洞内又是坑又是水,很难行走。徐霞客全不顾及,一直深入进去,他的鞋跑掉了也不在乎。明宗几次劝他回去,他都不听。直到火炬快烧完了,他才恋恋不舍地往回走。他没有任何仪器,全凭目测步量,但他的考察大都十分科学。如对桂林七星岩十五个洞口的记载,同今天我们的地理研究人员的实地勘测,结果大体相符。徐霞客去世后的一百多年,欧洲人才开始考察石灰岩地貌,徐霞客称得上是世界最早的石灰岩地貌学者。 徐霞客在地理科学上的贡献很多。除上述所说,他对火山、温泉等地热现象也都有考察研究,对气候的变化,对植物因地势高度不同而变化等自然现象,都作了认真的描述和考察。此外,他对农业、手工业、交通的状况,对各地的名胜古迹演变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也都有生动的描述和记载。他的这部奇书,在文学上的价值也很高,篇篇都可以说是优美的散文。 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是在1636年,那时他已五十一岁了。这次他主要游历了我国的西南地区,一直到达中缅交界的腾越(今云南腾冲),至1640年重新返回家乡。他回乡不久就病倒了。他在病中还翻看自己收集的岩石标本。临死前,他手里还紧紧的握着考察中带回的两块石头。 徐霞客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在科学事业上奋勇攀登的精神,是值得后人永远学习的。 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厦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视徐霞客为游圣,步徐霞客足迹,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已成为中国旅游界的崭新时尚。 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 第二阶段为28岁(1613)至48岁(1633)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 第三阶段为51岁(1636)至54岁(1639)为纪游后段,历时4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卷游记。 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19个省、市、自治区。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55岁(164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56岁(1641)正月病逝于家中。遗作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 他以目验的事实,修正了许多古代地志沿误之处,破除了若干迷信臆说。他从朴素的科学方法出发,阐明了地下水压力原理,得出河流流速与流程成反比的分析,观察到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生态的影响。特别是他实地勘查了100多个石灰岩溶洞,正确指出岩溶地貌的成因和特征。这一发现,早于欧洲人约两个世纪。他用日记体写的记游散文,运用了丰富的描绘手段。具有恒久的审美价值。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中国农业银行(河坝镇五一路)地址好找么,我有
我想上警校 听别人说 没上高中的不能上 我现
我想问一本系统小说,我忘了名字了,内容大概
驭说的意思是什么啊?知道的请说下!
实验开启生物科学的大门,下列关于实验或研究
家里的软床睡了腰酸,为什么宾馆里的软床睡了
我去年九月份办了一个合约机的套餐,我办的只
和情人说好分手了,第五天又给我打电话了,怎么
中国人民银行(南洲镇人民路)地址好找么,我有
消防管刷防锈漆为什么脱落
男,55岁。呕鲜血4小时。共2次,约200ml,黑
族曾祖母的意思是什么啊?知道的请说下!
苹果手机丢失了售后会给发短信吗
steam星露谷物语 全好感度要多久
长安星卡为什么老是水温高
推荐资讯
使用支付宝给信用卡还款多还了一部分,这部分
鑫星幼儿园(贺州昭平县)地址好找么,我有些事
罗森地址好找么,我有些事要过去
某DNA分子中,鸟嘌呤占碱基总数的15%,那么,
从上海地铁9号线哪里坐车离松新枫专线最近
下列关于预收账款的帐务处理中,正确的有()。
玩逆战的人为什么没有穿越火线的多
如图,锐角△ABC中 E点在BC上 点D在AC上 BD AE
【纤维素酶】纤维素酶的作用呢?
瑞昌瑞丽商务宾馆怎么去啊,我要去那办事
中国象棋怎么下 口诀
(8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被发现以来,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