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我们不仅常常听到,并且已十分适应和习惯了这样的词语,即每当...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19 13:00
- 提问者网友:活着好累
- 2021-12-18 13:00
阅读沈敏特的《舆论是不能“制造”的》一文,完成下面题目。(10 分)①我们不仅常常听到,并且已十分适应和习惯了这样的词语,即每当要做一件大事时,运作策划中会有这样一个环节,我们理所当然称之为“大造舆论”;至于很多商业或娱乐行业的炒作中,更把“大造舆论”作为重要手段。 ②但是,舆论是不能制造的;可以制造出来的,绝不是舆论。③上溯历史,中国确有“大造舆论”的传统。如我们最熟悉的陈胜要称王大楚,就让亲信装神弄鬼,燃起篝火,假作狐鸣,发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叫声。还有制造舆论的最经典例证,是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专门给他老子制作的一份报纸,这份报纸大量制造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舆论”。袁世凯于是放心大胆地加快了登基步伐,结果也加快了走向覆灭的步伐,创造了一个王朝寿命最短(八十三天)的“吉尼斯纪录”。这种“大造”,确有一时之效,而最终的效果是制造了自己的覆灭。④热衷于“大造舆论”者的心理前提,是对“大造舆论”的一种依赖性迷信,总以为这种按自己利益需要所制造出来的“舆论”,具有神奇的魔力。殊不知,这种人为“大造”的舆论,会有一时之效,归根到底却是始于欺人而终于自欺。舆论的本质是民心、民情、民意,只有背弃人民,才需要“大造舆论”。⑤时至今日,网络固然也可以利用来“制造舆论”,在网络上人们可以看到大量“制造”出来的“舆论”;但人们同样可以在网络上看到更多真正承载着民心、民情、民意的舆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网络使舆论发挥出这样的功能,在这六十年中是空前的。没有网络,南京市江宁区那位房产局局长的贪污行为能如此快速地揭露出来吗?没有网络,弱女子邓玉娇会获得无罪判决吗?网络使舆论自下而上、自然生成的特征获得了难以阻挡的发挥,它送给舆论最重要的礼物就是:难以阻挡! (选自2010年第19期《凤凰周刊》,选文有删改)1.阅读全文后回答,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3分)2.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3.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中两个“难以阻挡”的含义。(4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玩家
- 2021-12-18 13:47
1.舆论是不能制造的。(或“舆论是不能制造的;可以制造出来的,绝不是舆论。)(3分)2.举例论证(1分),以陈胜、袁世凯的事为例,证明了中国确有“大造舆论”的传统(1分),令人信服(1分)。3.网络约束、限制不了舆论的生成(2分)。网络上的舆论会受到网民的监督和跟踪,产生的效果和影响是制造“舆论”者难以估计和预料的(2分)【解析】1.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2.常用的论证方法要掌握,了解每一种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答时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学生应培养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有利于对文章中心的把握。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鸠书
- 2021-12-18 13:56
这个答案应该是对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