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票是谁倡导发行的?
解决时间 2021-04-13 11:32
- 提问者网友:嗝是迷路的屁
- 2021-04-12 15:25
中国邮票是谁倡导发行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21-04-12 15:55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最近,据大龙邮票专家考证,认为大龙邮票图案设计者是个中国人,而不是先前推测的外国人,但设计者姓名及发行的准确时间很难查明,成为中国早期邮票发行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
“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于进口纸张不同的缘故,分三次刷发行.第一次1878年发行,因用硬性半透明薄纸,称为“薄纸大龙“第二次于1882年发行因排版时每枚邮票之间的距距离稍大,票幅比第一次的纵横各宽出2毫米,称为“阔边大龙“,其中5分银未使用过的新票极少见,25枚的全张新票存世仅一张,是中国早期邮票最著名的孤品;第三次于1883年发行.纸质比前两次都厚一些,通称“厚纸大龙“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齿孔周边带有纤维毛的称“厚纸毛齿大龙“邮票.大龙邮票后由于铜模损坏,没有再印大龙邮票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在邮票发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因而比较珍贵,在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时,邮电部于1988年7月20日发行小型张一枚,以全套3枚大龙邮票为主图,采用票中票的形式设计,首次用7色机印制成功,这在邮票印制史上罕见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北京香山举办“大龙邮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邮票博物馆举办大龙邮票专题邮展,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大龙邮票纪念专集>,还摄制了<中国邮票电视系列片(一)---大龙邮票>电视专题片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第幾種人
- 2021-04-12 17:10
中国邮票是:
英国的罗兰·希尔爵士倡导发行的,将它贴在邮件上,作为已经支付了邮费的凭证。1840年英国采纳了罗兰·希尔的建议。这一年的5月6日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邮票正式发行。 希尔因此成为邮票使用的倡导人。
- 2楼网友:骨子里都是戏
- 2021-04-12 16:46
根据现在已知的材料可以判定:大龙邮票既没有规定正式的发行日期,也没有统一的使用日期。尽管早在1840年英国发行黑便士邮票时就曾明确规定过这两个日期,但海关邮政的试办者没有照此办理。我们现在知道: 一、德璀琳在1878年3月9,日受命试办邮政之前,就已经意识到邮票在近代邮政中的作用,并且急于得到邮票。1878年6月15日德璀琳在给上海造册处代理税务司夏德的公函中表明,邮票的母模已于1877年5月刻好,印制邮票的纸张也已购存。这就是说早在一年前,他就作好了印制邮票的准备。后来改变了主意,于11月通过海关驻伦敦办事处向英国的印刷厂订印。但由于海途漫长,一时难以运回,最后决定仍“回到我原来的计划,即请造册处给我们准备一批最迫切需要的邮票。”①上海造册处接受印制邮票的任务后,立即赶印,并于7月18日将首批5分银邮票500张,计12500枚发往试办邮政的中心天津。②上海造册处从接受任务到印出第一批邮票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可见当时需要之急。 二、天津海关税务司署于1878年7月24日收到上海造册处寄出的首批5分银邮票是肯定无疑的。③从德璀琳给北京副税务司雷乐石的信中得知,直到8月18日,天津还没有规定用邮票代替邮资登记簿,也没有很快作出这样规定的准备。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习惯势力的阻碍,如同他信中写的“人们已经习惯并乐于使用邮资登记簿,而不习惯用新式的邮票”。二是邮票面值不全,“尚未有邮寄报纸所必须的1分银邮票”。④但是,这里德璀琳并没有说明邮票与邮资登记簿是否同时使用。因此不能得出这样的论断:在8月18日以前和其后的一段时间内,天津没有使用大龙邮票。德璀琳还在信中告诉雷乐石,北京何时用邮票代替邮资登记簿,悉由北京自行决定,也就是说各地不作统一规定。⑤ 三、1878年8月18日和20日德璀琳给夏德的3封公函说明,在8月18日以前已向邮票收集者欧瓦尔出售3分银邮票67张和5分银邮票25张。⑥当时向私人出售邮票尚不止此。据外国邮刊资料,曾任中国政府法律事务代表的集邮家哈利生·海尔·沙甫赠给美国集邮家哈利·林奎士1分银、3分银、5分银盖销票各一枚,销印日期分别为:5分银1878年7月26日,3分银1878年7月29日。沙甫在致林奎士的信中说:“此一套邮票业经盖戳,虽并未实际经邮局使用,但仍不失为饶有趣味的海内孤品。此票,以余意度之,当系特别盖销之供公务存查之用者。”⑦上述两组材料说明,在天津收到5分银和3分银邮票之后,已经向某些邮票收集者出售,并为之盖销日戳。至于德璀琳在一年前就同意欧瓦尔预订首批邮票一事,从邮局经营集邮业务的角度看,虽属少见,但不足为怪。 综上所述,大龙邮票是应邮政业务之急赶印出来的,虽未正式规定发行日期,但邮票到达天津海关之日,就是合法的发行日期。合法发行日期,就是指从该日起邮票可以在邮政业务中付诸使用,而其有效性得到法定承认。当然有时合法的发行日期并不等于实际使用的日期。天津、北京、牛庄(营口)、烟台、上海收到邮票的日期不同,实际使用的日期也不相同,而且都是自行决定的。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发行日期而不是各地实际使用的日期。后者应作为另一个问题来研究。 这里,还要再说一点。人们习惯称大龙邮票是一套3种(习惯称3枚,是不确切的)。事实上,这3种邮票不是同时印好和同时发行的。1878年6月15日德璀琳致夏德的信中,只要求印制3分银和5分银邮票各10万枚,未提,1分银票。⑧在天津收到上述两种邮票之后,德璀琳才在9月29日致夏德的函中,要求印制1分银邮票10万枚。⑨可见当7月24日天津收到上海寄去的首批5分银邮票时,1分银邮票尚未订印。首批3分银邮票虽然已从上海发出,但尚未到达天津。⑩我们把7月24日定为大龙邮票的合法发行日期只能指面值5分银的一种,而不能包括3分银和1分银票。所谓全套,这是后人归纳的,当时并没有这样规定,只不过是需要什么面值的就印什么面值。如果照那样的归纳法,英国1840年发行的黑便士和蓝便士(前后间隔只有一周)也应该是一套。但人们只称黑便士是世界上第一种邮票,而不把蓝使士包括在内。同样,我国邮票中率先问世的是5分银大龙,它应该是中国的第一种邮票。 概括起来说:中国第一种邮票是5分银大龙,发行于1878年7月24日。
中国近代邮政开办与大龙邮票的诞生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 清政府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签订《天津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有保护各国使臣专差之责, 各国使臣文件以及各国税务司与总税务司往来文件均由清政府办理外交和通商事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转交中国驿站代寄,但由于通过驿站有诸多不便, 1865年海关总税务司署迁至北京后,总理衙门就把各国驻华使馆的往来信件交由总税务司署办理。 从1866年起,在北京海关总税务司署和上海、镇江、天津海关内设立了邮务办事处,负责收寄驻华使馆的往来文件、各海关的公文和海关职员的私人信件。1878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向总理衙门提出: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上海五处开设送信官局,由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主办。 1878年3月9日赫德委派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上述五处依照欧洲邮政章程试办近代邮政。3月23日起开始收寄华洋公众信件。为简化收寄手续,德璀琳委托海关总税务司署上海造册处负责印制邮票, 当时曾经设计了多种邮票图案, 如: “万年有象”、“六和宝塔”、“飞龙图”、“龙凤戏珠”、“双龙争珠”等,皆未采用, 最后选中的图案是“云龙戏珠图”。邮票图案中间是一条张牙舞爪、卷曲盘绕的团龙,四周衬以云彩水浪,全套共三种面值,分别为1分银(绿色)、3分银(红色)、5分银(黄色)。这套邮票最初并无正式名称,以后通称大龙邮票。第一批大龙邮票于1878年7月24日运到天津,以后在各地陆续发行。 共发行过三期:第一期1878年发行,纸质较硬,呈半透明,俗称“薄纸大龙”。第二期1882年发行,因票幅加宽,俗称“阔边大龙”。第三期1883年发行,纸质较厚,不透明,俗称“厚纸大龙”。 第二期发行的“阔边大龙”5分银票,因库房原有纸张用完,改用法国纸印刷,这种法国纸薄且脆,极易破损,加之发行时间短,印量少,而这期间的邮件又非常多,故这种阔边黄5分新票流存极少。而整版新票更是宝中之宝,现存世仅一张,原由美国著名集邮家施塔收藏,故被誉为西半球最罕贵的华邮。施塔逝世后,其遗集于1991年9月11日由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公司拍卖,大龙阔边黄5分25枚全张新票由香港集邮家林文琰以37400英镑拍得, 流落海外百年的华邮珍品,终于重新回到中国人手中。
来源:www.artxun.com
相关知识链接: http://baike.baidu.com/view/48525.htm?fr=ala0
我要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