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传(节选)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8 19:10
- 提问者网友:眉目添风霜
- 2021-04-08 15:48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7分)林徽因传(节选)张清平①1920年初夏,林徽因伴随父亲来到了欧洲。②各处景物走马灯似的从眼前流过,各种印象叠加在了一起:巴黎街头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空气,罗马游览胜地绿色松林如波涛般望不到尽头,阿尔卑斯山上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法兰克福一碧如洗的蓝天上盘旋的鸽群,钟声、鸟鸣、树林、草地组成了和谐的交响,风情万种;遗址、遗迹如珍奇宝石穿成的项链,浪漫多姿;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③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在父亲频繁外出的时间里,孤零零的她时常想,父亲出去给别人演讲些什么呢?他讲的那些问题有那么重要吗?他怎么根本就不在意近在身旁的女儿呢?④一个人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偎在壁炉旁,一本接一本地阅读英文版的书刊。此时,她才对北京培华女子中学严谨的学风心怀感激。来到英国后,她没有怎么费力就能够自如地与人交流和用英语阅读。她读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读丁尼生、霍普金斯、勃郎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刚开始,她的阅读还带有学习英语的目的,可读着读着,这些书就引领着她进入了一个令她心醉神迷的世界。尽管其中的一些作品她早在国内就看过林琴南的中译本,可如今读过原著,她才知道那些文言的译本是多么蹩脚,简直不能传达原文的情致于万一。徽因天性敏感细腻,文学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种种体验,激起了她强烈的共鸣。⑤伦敦的天气仿佛永远只有好坏两极。春夏之际,太阳明媚而艳丽。垂柳柔柔的枝条在风中软软地飘荡,星星点点的野花点缀着青葱绵密的草坪,一切都有着鲜明的色彩,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这时节,徽因总爱跟着女房东一同外出。女房东是一位建筑师,徽因常和她一道出去写生、作画。她最爱去的地方是剑桥一带,那里有画不完的各种建筑和景致。徽因拿着一本书,坐在草坪上,四下望去,皇家教堂富丽庄严,皇家学院散发着宁静、幽雅的气息,“三一学院”图书楼上,拜伦雕像风神潇洒地凝视着遥远的天际。⑥在国内,徽因随着家庭的搬迁,南来北往走过许多地方,出国后跟着父亲也到过一些城市。可只有在这里,在尽情领略了英国剑桥脱尽尘埃的景色后,她才恍然觉察,那 的碧草、 的流水、 的睡莲、 的朝晖晚霞,好像可以随着空气、星光一起渗透进人的灵魂。⑦她想起小时候住在祖父家,看过好多宋元名家的山水画。那时她不明白,为什么那些画卷上,总是画着那么雄奇的山川,那豆大的房舍和米粒大小的人物。如今她懂了,人在自然的怀抱里真是很小,小到只想变成一株草、一朵花、一滴露珠。在与女房东的交谈中,徽因知道了建筑师与盖房子的人的区别,懂得了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果然就对这些建筑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⑧从这时起,徽因萌生出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相关链接】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曾参与国徽设计和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改造传统景泰蓝,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1.第⑥段横线上填写的词语依次是 (3分)A.潺潺奔涌无边青青明艳灿烂窈窕玲珑B.无边青青窈窕玲珑明艳灿烂潺潺奔涌C.无边青青潺潺奔涌窈窕玲珑明艳灿烂D.潺潺奔涌窈窕玲珑无边青青明艳灿烂2.第②段画线句“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 。(4分)3.第③段中提到“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的感受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 ;(2) (4分)4.阅读第⑦段,完成题目。(5分)(1)根据上文,“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句中“这样的眼光”具体指的是 。(2分)(2)用“这样的眼光”看苏州园林,从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字数不限;3分) 5.下列对结尾画线句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林徽因喜欢欧洲优美的风光,因此产生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B.林徽因领悟了建筑学的真谛,从而立下成为建筑学家的愿望。C.林徽因立志成为建筑学家与身为建筑师的女房东也有一定的关系。D.林徽因的立志源于她顿悟了中国传统美学和欧洲建筑艺术的共性。6.结合本文内容和相关链接,我们知道,林徽因的成就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请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80字左右;8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动情书生
- 2021-04-08 17:16
1.C2.比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欧洲历史悠久风光奇丽的特点,表达出林徽因初到欧洲时新奇与喜悦的感受。(意到即可)3.(1)眼前的新世界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2)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4.(1)建筑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2)答题举隅: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追求自然之趣,像是一幅幅美术画(暗含“艺术性”)。5.A6.感点列举:热爱读书、少年立志、家学渊源、环境熏陶等【解析】1.试题分析:“那 的碧草、 的流水、 的睡莲、 的朝晖晚霞”,从选项中所给的词语来看,填入横向上的依次是:无边青青、潺潺奔涌、窈窕玲珑、明艳灿烂。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点评:解答选词填空类题目,联系具体语境,一要揣摩词语的轻重程度来适应语义和语境,例如“陌生”与“生疏”所表示的程度是不一样的,“陌生”表示初次接触,不熟悉,“生疏”则是以前有接触或熟悉,时间长了,变得不熟悉,或因接触时间不长,次数不多而不熟悉;二要限定词义的范围;三要分清词性与语法功能;四凭借语感与第一印象来作答。2.试题分析:“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古老而迷人的欧洲比作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欧洲历史悠久、风光奇丽的特点,同时表达出林徽因初到欧洲时新奇与喜悦的感受。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子能力。点评: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判断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再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表现了什么/表达了某种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等,而每一种修辞手法又各有其作用,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进行分类整理,写作时可以恰当运用,以增加文章的文采。3.试题分析:“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从这句话来看,她的感受主要是来自:(1)眼前的新世界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2)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这两个方面。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筛选的能力。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4.试题分析:(1)“如今她懂了,人在自然的怀抱里真是很小,小到只想变成一株草、一朵花、一滴露珠。在与女房东的交谈中,徽因知道了建筑师与盖房子的人的区别,懂得了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果然就对这些建筑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概括出,“这样的眼光”指的就是“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也就是艺术的眼光。(2)本题时一道拓展迁移题,要求用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的眼光去看苏中园林,答题时,要确定一个角度,再简要分析建筑与艺术的关系语言表述通顺流畅。比如说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追求自然之趣,像是一幅幅美术画,具有“艺术性”。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点评:做这类题目时,联系文中的人物和事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5.试题分析:“从这时起,徽因萌生出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林徽因并不是因为喜欢欧洲优美的风光,因此产生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而是她领悟了建筑和艺术的真谛,明白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立下了在建筑上有所为的愿望。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分析能力。点评:怎样才能使思维直切要点,快速准确地分析其含义和作用呢?对于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把所用修辞去除,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或深奥,或抽象,或省略,我们应该把深奥说浅显,抽象说具体,省略补完整。6.试题分析:林徽因酷爱读书,并且博览群书,从小就有学习建筑的志向,在欧洲的生活,那种环境对她的熏陶等等,是她最终走向了成功。从她的成功历程中,我们有很多东西值得借鉴和学习。解答时,要结合文章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启示。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点评:做这类题目时,联系文中的人物和事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轻雾山林
- 2021-04-08 18:06
对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
阴历怎么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