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3 06:05
- 提问者网友:姑娘长的好罪过
- 2021-01-22 14:49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乐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1.下列加粗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朝济而夕设版焉C.失其所与,不知D.秦伯说,与郑人盟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夫晋,何厌之有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甲组:越国以鄙远 朝济而夕设版焉乙组: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A.“以”和“而”相同,两个“封”也相同B.“以”和“而”不同,两个“封”也不同C.“以”和“而”相同,两个“封”不同D.“以”和“而”不同,两个“封”相同4.对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的一番话,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烛之武先分析灭郑于秦所失和存郑于秦所得,再分析晋之不讲信义和野心很大,以此说服了秦伯。B.烛之武采用条分缕析的方法,从情、理、利多方位展开说服工作。C.烛之武在分析郑国的命运对秦的影响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D.烛之武自始至终将秦、晋两国加以对照,在对照中使秦伯看透了晋国的目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举杯邀酒敬孤独
- 2021-01-22 15:49
答案:B;A;B;D解析:1.B;2.A;3.B;4.D提示: 1.提示:A项“共”通“供”;C项“知”通“智”;D项“说”通“悦”。 2.提示:B项“以为”句中意为“做为”;C项“行李”句中意为“使者”;D项“厌”句中意为“满足”。 3.提示:“以”表示承接;“而”表示并列;前一个“封”是动词,意为“以……为疆界”;后一个“封”是名词,意为“疆界”。 4.提示:“自始至终将秦、晋两国加以对照”,此句有误。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夜风逐马
- 2021-01-22 17:26
我也是这个答案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