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题诗贺寿读后感一篇,400字
答案:3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3 13:53
- 提问者网友:嘚啵嘚啵
- 2021-03-22 19:46
30分钟内写好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詩光轨車
- 2021-03-22 20:27
我们都看过周星驰和巩俐主演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面的唐伯虎原名唐寅,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能诗擅文,很有才华。
有一次,一个富贵人家的老太太庆寿,儿孙们为她大摆筵席,遍请宾客。唐伯虎是有名的才子,也在邀请之列。
席间,客人纷纷向老太太祝寿。有的祝她“寿比南山”,有的祝她万事如意。把老太太乐得合不拢嘴。
后来,有人提议唐伯虎题诗贺寿,众人叫好。未等伯虎同意,老太太的儿子已经让人把笔墨纸端了出来。唐伯虎觉得却之不恭,略一思索就提笔写了起来。众人纷纷围观,一看写出来的第一句是“这个婆娘不是人”,在座的大吃一惊,儿孙们火冒三丈,刚要发作,只见唐伯虎提笔写下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大家惊叹一声,转怒为喜了,都不自觉的读了起来,连连叫好。老太太笑逐颜开。
唐伯虎接着写出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本来热热闹闹,忽然平静下来。众人勃然大怒,儿孙们怒不可遏,老太太唉声叹气。唐伯虎微微一笑,第四句大声读了出来:“偷得蟠桃奉至亲。”然后大笔一挥写了出来。在座的掌声如雷。
“文思看山不喜平”,伯虎题诗悬念丛生,令人佩服。难怪貌美如仙的秋香投怀送抱呢!
有一次,一个富贵人家的老太太庆寿,儿孙们为她大摆筵席,遍请宾客。唐伯虎是有名的才子,也在邀请之列。
席间,客人纷纷向老太太祝寿。有的祝她“寿比南山”,有的祝她万事如意。把老太太乐得合不拢嘴。
后来,有人提议唐伯虎题诗贺寿,众人叫好。未等伯虎同意,老太太的儿子已经让人把笔墨纸端了出来。唐伯虎觉得却之不恭,略一思索就提笔写了起来。众人纷纷围观,一看写出来的第一句是“这个婆娘不是人”,在座的大吃一惊,儿孙们火冒三丈,刚要发作,只见唐伯虎提笔写下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大家惊叹一声,转怒为喜了,都不自觉的读了起来,连连叫好。老太太笑逐颜开。
唐伯虎接着写出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本来热热闹闹,忽然平静下来。众人勃然大怒,儿孙们怒不可遏,老太太唉声叹气。唐伯虎微微一笑,第四句大声读了出来:“偷得蟠桃奉至亲。”然后大笔一挥写了出来。在座的掌声如雷。
“文思看山不喜平”,伯虎题诗悬念丛生,令人佩服。难怪貌美如仙的秋香投怀送抱呢!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西岸风
- 2021-03-22 21:15
文似观山不喜平,唐伯虎的技巧就是:欲扬先抑,巧用“不是人”跟“去做贼”这样的骂人话来打埋伏,然后再像说相声“抖包袱”一样解释出:做寿的老太太是仙女、有福气,儿子们都有孝顺之心。
从而起到了波谰起伏,奇峰突出的艺术效果。
(故事)
明朝时,苏州出了个著名的大画家姓唐名寅,号伯虎,他和祝枝山、文征明、徐昌谷被称为“吴中四才子”。唐伯虎博学多才,为人随和,不拘小节,生性诙谐幽默,不但画画得好,诗也写得好;而且,他写的诗或是在画上题的诗,头一句或头几句看似平淡无奇,有时是信手拈来,但第二句或结束句却奇峰突起,意韵顿生,不同凡响。
有一年苏州城里一户人家母亲年满七十,儿孙们为母亲祝寿大摆宴席,并托人请来唐伯虎为母亲寿诞作画。在厅堂上,唐伯虎当众挥毫画了一幅《蟠桃贺寿图》,老太太的儿孙及贺寿的众亲友一直屏声静气,围看作画。当唐伯虎画完最后一笔时,大家齐声喝采。画画好还要题诗,只见唐伯虎不加思索,提笔写上一句“堂前老妇不是人”,老太太的几个儿子心里甚感意外:“这大画家在画上怎写母亲不是人?不是人是什么?难道是妖怪白骨精不成?”正纳闷时,唐伯虎已写出第二句:“南海观音下凡尘;”,大家恍然大喜,原来唐伯虎写老太太不是人,是把老太太比喻为南海观音菩萨来到凡间。正高兴时,不料唐伯虎写出第三句却是“养的儿孙都是贼”,老太太的儿孙们一看,心里顿时恼怒万分:“唐伯虎这厮太无礼,竟然把我们说成是贼,”,恨得咬牙切齿,正待发作时,唐伯虎已写出第四句:“偷来蟠桃献母亲。”一看第四句,老太太的儿孙们马上笑逐颜开,转怒为喜。原来唐伯虎是把咱们儿孙比喻象孙悟空一样有本事,能把传说中王母娘娘种的吃了长生不老的蟠桃偷来,而且偷来不是自己吃,是献给母亲,是大孝,能做这样的贼可是了不起。大家围着唐伯虎,着实称赞了一番,盛情款待后又送了丰厚的润笔费。
有一天,座落苏州城外的东来寺方丈慧园法师逝世了,寺里主持派一人找到唐伯虎,欲请他写一幅挽联。当时唐伯虎正和几个朋友在一起作画,问来人是什么人去世写挽联,来人说:“东来寺死了个和尚。”唐伯虎提笔在手,边念边写“东来寺死个和尚”,那人大惊说:“唐先生使不得,你怎么照我说的话写,我是说东来寺死了个和尚,请你写挽联。”唐伯虎笑着说:“你莫着急嘛,你再看我写的下一句,”说着,写出第二句“天竺国多尊如来。”一看第二句,那来人和众画友恍然大悟,佩服万分,方知唐伯虎所写慧园和尚虽在阳间死了,却是到天竺国当佛祖去了。
唐伯虎有很多朋友,其中有一个叫张灵的,诗书画都很好,和唐伯虎志趣相投,相交甚厚。有一次,张灵约上唐伯虎,两人故意穿上一身破烂衣衫,到一酒店饮酒,二人边饮边谈诗论画,谈兴正浓时,进来一伙做丝绸生意的商人,落座后,听到邻桌两个叫化子模样的人在高谈阔论,觉得好笑。为首的一人倒也随和,走过来对唐张二人说:“听你们在谈诗,可移座和我们边饮边叙,若真会作诗,二位酒钱算我请客。”唐伯虎和张灵想,何不就此和这些商人开个玩笑,于是就挪座到商人这桌来,三杯酒下肚,乘着酒兴,张灵说:“我二人不单会写诗而且可一人一句即兴联诗。”为首的商人说:“不经相商,一人一句能成诗,真是奇才了,那就以下雪为题,请二位联诗一首。”唐伯虎笑着说:“这有何难”,商人向店家索纸笔来,唐伯虎提笔就写上“一片”,众人笑说:“以一片起头能写成咏雪诗吗?”说着,张灵接笔写上“两片”。唐伯虎又接着写上“三四片”。一商人笑念道:“一片两片三四片,这叫诗吗?”可张灵接笔另起一行写上“五片六片”后摆下笔来,众人就都大笑起来,一人说:“叫化子真不会写诗,如会写诗,也就不当叫花子了,两个都只会数雪片,写什么诗嘛!”一人笑问唐伯虎:“你怕不会接着写上七片八片吧?”另一人说:“他怕还要写上九片十片哟!”不料唐伯虎真就在“五片六片”后面写上“七八片”,张灵接着又写上“九片十片千万片”,众人这才静下来细看,只见唐伯虎又写下最后一句“飞入湖中皆不见”,这样: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千万片,
飞入湖中皆不见。”
一首咏雪诗就联成了,而且, 最后一句确为点睛之笔,二人接着又谈了些写诗绘画之事,那些商人闻所未闻,佩服得五体投地。酒足饭饱后,唐伯虎和张灵嘻嘻哈哈,摇摆而去。众商人疑为遇上仙家奇人,后向店家打听,方知是“才子”唐伯虎和张灵。
- 2楼网友:洎扰庸人
- 2021-03-22 20:42
文似观山不喜平,唐伯虎的技巧就是:欲扬先抑,巧用“不是人”跟“去做贼”这样的骂人话来打埋伏,然后再像说相声“抖包袱”一样解释出:做寿的老太太是仙女、有福气,儿子们都有孝顺之心。
从而起到了波谰起伏,奇峰突出的艺术效果。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