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小学科学书(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三年级下册第55页高倍显微镜下看到的两幅图片是什么?

答案:4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8 21:12
小学科学书(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三年级下册第55页高倍显微镜下看到的两幅图片是什么?
最佳答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一单元
第1课,观察蜗牛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
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
知识与技能:
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照顾小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二,教学重难点:
能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
(1) 学生课前捉到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等.
(2) 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等.
(3) 供学生实验用的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特制的纸盒(里边涂黑,盖子上开个长条孔)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平时大家都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让大家猜猜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板书:蜗牛)
2,检查学生捉到的蜗牛.说说你在哪里捉到的蜗牛
二, 观察蜗牛
1, 发给学生放大镜,谈话:同学们,这是什么 (放大镜)你能用它来干什么 (观察蜗牛)(板书:观察)
2, 现在就请大家仔细观察蜗牛,并把它画下来,你可以给你的蜗牛起个名字.
3, 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画的蜗牛.
三, 研究蜗牛
1, 你还想了解蜗牛的哪些方面
2, 找到和你研究同样问题的伙伴,与他们组成一个小组,制定研究计划.讨论:你们准备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研究你们想了解的问题 需要哪些实验用品
3, 根据各小组所研究的问题,分别给学生提供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等实验用品.
4, 提出实验要求: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实验前能不能给你们的实验结果先做一个预测 各小组的记录员要做好实验研究记录.
5,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研究.(教师巡视,根据出现的情况进行点拨)
6, 汇报交流研究成果: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 得出了什么结论 与你们预测的结果一致吗
四, 拓展
今天我们通过对蜗牛的研究,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家能不能根据你对蜗牛的了解,给你捉到的蜗牛设计一个家,饲养它,让它成为你的好朋友呢
第2课,观察蚂蚁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
2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3 能对蚂蚁的形态和行为特征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探究蚂蚁秘密的乐趣.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干净的瓶子,筷子,糖水,放大镜,肉,苹果,米饭,奶糖,植物的种子,死昆虫,喷水壶等.
教学过程:
一,指导捉蚂蚁.
1,准备几只干净的瓶子.
2,用筷子前端沾点糖水,靠近蚂蚁.
3,蚂蚁一上来,就把它甩进瓶子.
二,观察并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
1,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2,学生分组自己观察.
3,指导学生把观察结果写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三,研究不同蚁穴中的蚂蚁的相处情况.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① 把不同地方捉到的两只蚂蚁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反映.
② 再多放几只试试,注意使数量不等.
2,学生分组研究.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活动结束,告诉学生把蚂蚁放回到捉它的地方)
四,研究蚂蚁的食性.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把苹果,米饭,奶糖,死昆虫等多种物品放在一群蚂蚁的周围,观察什么食物吸引过去的蚂蚁最多.
2,各小组实验.
3,各小组汇报研究结果,教师把各组的结果汇总板书.
4,全班统计结果.分析蚂蚁吃什么.
五,研究下雨时蚂蚁的反应.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用喷水壶模拟下小雨.观察蚂蚁在下雨时的反应.
2,分组研究观察.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
六,研究蚂蚁的其他行为和习性.
1,学生讨论自己研究的项目.
1,教师重点指导有难度的小组.
2,学生自主研究.
七,教师课堂小结.
第3课,观察鱼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用文字和图画观察记录鱼.
2 能对鱼的形态特点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知识与技能:
知道鱼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探究鱼的特征方面的兴趣.
2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看法.
教学重点,难点:
能对鱼的形态特点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鱼,鱼缸,放大镜,水槽,回形针,直尺,记录纸
学生准备:鱼,鱼缸,放大镜,水罐,直尺,
教学过程:
一,指导观察并描述鱼的特征.
1,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观察要求,并描述观察到的鱼把观察到的鱼画下来.
2,学生自主观察.(注意提醒学生不要把鱼捞出水来)
3,学生汇报观察情况,
4,指导学生对他们的发现进行猜测,推测.
二,研讨感兴趣的问题并分组.
1,指导学生讨论:关于鱼,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2,师生讨论.(教师板书问题)
可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
① 鱼听得见声音吗
② 鱼知道饥饱吗
③ 鱼怎样运动的
④ 研究鱼鳞花纹的年轮.
⑤ 鱼怎样睡觉
⑥ 于是怎样呼吸的
……
3,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问题,把学生按研究的问题进行分组.
5,指导小组学生制定研究计划,方案.
6,全班讨论,研究,完善研究计划.
三,分组研究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分组自主研究(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研究或者巡视各组研究的情况)
四,交流研究成果.
1,各小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汇报展示成果的形式可以多样,如:描述,画,数据等)
小组汇报时有组长主要发言,其他组员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出疑问请这个小组回答.这样共同研讨,活跃课堂气氛.
2,教师简要小结.
五,教师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2,观察鱼
鱼听得见声音吗
鱼知道饥饱吗
鱼怎样运动的
研究鱼鳞花纹的年轮.
……
第4课,动物-人类的朋友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学会搜集,阅读资料来提高对动物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
*认识保护动物特别是珍稀动物的重要性.
*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珍稀动物是全人类的财富要保护它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珍爱动物朋友.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保护动物特别是珍稀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珍稀野生动物的录像带,挂图,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动物朋友.
1,指导学生阅读.
2,讨论:"为什么说动物使人类的朋友 ".
3,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开展竞赛:比一比,哪一小组结交的动物朋友多,认识了解的动物朋友多.)
4,讨论:你最喜欢的动物,并说一说理由.
二,指导学生认识一些珍稀的野生动物.
1,教师播放录像,学生阅读资料,看书.
2,研讨: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感受,观点.
3,大家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三,认识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一些野生动物的方法.
1,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中所示内容是否正确,谈谈自己的想法.
2,请学生设想出保护野生动物的其他措施.
3,总结概括.
四,调查了解当地的野生动物资源.
1,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研究.
2,指导学生制作海报等形式汇报.
3,对学生进行评比.
五,教师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啄木鸟
人类的朋友——动物 牛
小白鼠……
第二单元 土壤与生命
第1课,土壤里有什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1, 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 挖土壤(室外活动)
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 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 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 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
(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
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第2课,落叶变成了什么
一,教学目标:
1, 过程与方法:
*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制作肥料袋.
*能够经历成肥的全过程.
*能够用图画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2, 知识与技能:
*知道死了的动植物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变成的.
*知道在成肥过程中蚯蚓的作用.
*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坚持长期观察,有持久性.
*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准备:
一块有明显落叶的土地,一堆土,蚯吲,一壶经过处理的水,每个学生带一些植物,吸管,小铲子,塑料袋,一张黑纸,胶带,报纸,抹布,记录纸,放大镜等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猜一猜,落叶会变成什么
2, 今天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 自主学习
1, 观察有落叶的土地
(1) 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落叶下有什么 土壤是什么颜色的
(2) 从土里捡出一些烂叶子,用塑料袋装好带到班上.
2, 自主研究
(1)把烂叶子按腐烂程度排队.
(2)交流:你认为落叶在土壤里是怎么变化的 落叶最终变成了什么 土壤的颜色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
3, 制作肥料袋
(1) 为了能证明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什么,我们将做一个小实验,这个小实验将要花费你们一段时间,希望你们能长期坚持下去.
(2) 讲解制作肥料袋的方法.(同桌两人为一组对比)
① 把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往土壤里放入一些植物,搅拌.
② 往塑料袋里加上一些水,同桌两人一人放蚯蚓,一人不放.
③ 在自己的肥料袋上贴上标签,将肥料袋放在不被干扰的角落里,用黑纸盖上.
(3) 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
(4) 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
4, 观察肥料袋
(1) 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
(2) 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
5, 管理肥料袋
(1) 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
(2) 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
(三) 总结巩固
概述课文,提醒学生坚持观察记录.
第3课,我们周围的土壤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能够独立地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
*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
*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2,知识与技能:
*知道沙,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
*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了解不同种类的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
*了解不同土壤里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自己感观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
*具有探究土壤的热情.
*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沙子,黏土和腐殖土若干,一堆新鲜的当地土壤.
学生准备:每两个学生一组,每组学生准备:沙子,黏土,腐殖土,3只塑料汤匙,3张白纸,木棒,研钵一套,报纸,抹布,一小桶水,搅拌棒,纸和盘子.3只塑料杯子,两只放大镜,两根木筷,一只硬纸板盘子,过滤装置一套,表格若干张.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我们周围的土壤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 它们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不同 今天我们来研
究这个问题.
(二) 自主学习
1, 用沉淀法认识土壤中的三种成分
(1) 把土块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你有什么发现
(2) 学生观察,记录.
(3) 小组交流,汇报.
(4) 小结:把土块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可以看到水面上飘浮着一些东西,这是土壤中的腐殖质,再细看一下水中的土块,你会发现它在水中明显地分成两层:上面一层颗粒较细,是黏土;下面一层颗粒较粗,是沙.
2, 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质的特征
(1) 拿出准备的土壤放在桌上仔细观察:
① 摸:感觉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潮湿程度.
② 看:观察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颜色深浅.
③ 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及土壤的粗糙程度.
④ 握,搓:感觉土壤的黏性.
⑤ 嗅:感觉土壤的气味.
⑥ 摇:听听干土壤的发出的声音.
⑦ 涂抹:感觉土壤在纸上留下的痕迹.
(2) 学生自主研究,小组交流.
(3) 小结:含沙多的土壤 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叫壤土.
3, 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渗水性
(1) 在渗水装置中放入同样多的这三种物质,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等它们停止渗水时观察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
(2) 学生观察,小组交流.
(3) 交流:它们为什么渗出的水不一样多 谁渗出的水多 谁保留的水多 说明什么问题
(4) 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下你们的研究成果.
(三) 总结巩固
概述课文.
课后研究:
1, 调查家乡的土壤
制定出计划,按计划实施并做好记录.
2,这些植物适合种植在哪种土壤中 我们家乡的土壤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
第4课,土壤和我们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交流自己的想法,能够参与讨论.
*能够用《土壤小报》的形式将自己的土壤知识表达出来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
*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
*知道垃圾等对土壤的危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土壤的重要,能够感激土壤.
*能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纸若干张.
学生准备: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土壤和我们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 自主学习
1, 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1) 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
(2)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
(3) 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 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 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1) 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2)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 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1) 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2)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4, 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1) 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2)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 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 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 巩固应用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第三单元 植物的一生
第1课,种子里面有什么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
意识到坚持性和细心操作,认真观察是做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素养.
1,能够做种子前发实验.
2,会解剖种子,会用放大镜观察种子.
3,能够将观察到的种子画下来.
知道种子里有"胚"
教学重点:
1,知道种子的构造.
教学难点:
1,设计种子萌发的实验.
二,课前准备
教师:
放大镜,绿豆,培养皿或学生.3个分格的小盒子或三只同样的小器皿.(每组一套)
学生:
用水泡过的菜豆,花生,葵花子,蚕豆,黄豆种子和与之对应的干种子自带做绿豆发芽实验的器皿
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一,谈话
导入,回忆原有知识,引发研究内容
1,你已经知道那些植物的知识
2,倾听学生发言,了解学生已有知识.
3,了解种子吗
发表自己的看法
填写活动记录
学生提出种子构造!
能参与讨论,并在小组中发表意见.较快的记录;对研究问题有兴趣
二,解剖观察种子,发现种子的共同点
1,提出:你认识那些植物的种子
2,提出:只有解剖了种子,才能观察.
3,你觉得解剖观察时要注意什么
4,解剖观察其他植物种子,你发现什么
1,说出常见植物种子的名字.
2,讨论发表注意点.
3,解剖,观察大豆的种子,并记录.
4,学生解剖其他种子,发现种子的构造相同点!讨论归纳
1, 讨论积极,认真倾听.
2, 实验,观察,记录合作好.
三,讨论种子的萌发
1, 猜一猜种子为何能长出一棵植物 你能根据你的观察说说吗
2, 指导实验(讨论注意点)
1, 讨论,发表意见
2, 一起做好种子萌发的实验,填写活动记录
1, 积极发现问题
2, 能完成7天实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四,交流问题
关于今天的学习,你们还有哪些问题
共同讨论
第二课,种油菜
一,教材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
体验种植油菜的乐趣
能够用图画和文字把油菜最初的生长状况记录下来.
了解油菜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
会用图画文字记录实验日记.
教学难点:
持之以恒种植与管理.
二,课前准备
教师:
大花盆l~2个.或校园内选一块种植地
学生:油菜种子(或别的短生长期草本植物种子),小花盆.牙签,小铲,水,纸巾.学具袋里提供的油菜种子需要经过"春化处理",教师可集中处理,
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一,延伸导入
种子里的胚,有何作用
汇报
回答积极
二,观察油菜籽,种植油菜
油菜籽中有没有胚 你怎么认为
我们来种油菜,研究
1, 讨论回答
2, 看29页图学生讨论种植注意点;
3, 按步骤种植
讨论积极
小组和作好
三,种好我们的油菜
谈话:油菜籽我们一种到土壤中了!是不是万事大吉了 怎样才能种好油菜,使它也快乐的生长
学生讨论,汇报,如何管理,观察,记录
汇报积极,有好的建议,并呈现对种植好油菜强烈的兴趣,并能持续的管理种植油菜.
四,深入研究
你能在种植油菜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一些科学研究吗 比如用对比实验,研究油菜对光,水,土壤,肥料不同的要求!
学生积极讨论;
小组讨论实验设计,汇报
能有自己组的研究课题,会设计实验,并能去做.
四,教学后记(反思与重建)
第三课,油菜开花了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
体会到种植的辛苦,意识到要爱惜油菜花.
1,会用镊子摘取油菜花,将它解剖并制成标本.
2,记录花蕾的形状和颜色.
认识油菜花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认识油菜花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会用镊子解剖油菜花,观察记录
二,课前准备
教师:
一朵油菜花,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台纸.(每人一套)
学生:
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一,谈谈我的油菜
请你根据你的种植记录,描述油菜的生长,到花开过程
学生汇报,并补充发表自己不同的发现
汇报积极,敢于说出自己的不同发现.
二,解剖油菜花,观察
教师演示用镊子解剖油菜花
1, 学生提出疑问,共同解答;
2, 学生进行解剖油菜花的实验
认真观察演示实验,能提出疑问困难,实验认真细致
三,制作油菜花标本
1, 指导看图34页
2, 为什么要做标本
3, 标本制作注意点讨论
1, 讨论怎样做;
2, 动手做一做;
3, 完成标本,保护方法
小组合作协调,互相帮助.
四,课后延伸
观察更多的花,了解它们的构造,或做标本,
鼓励学生好好做
注意保护花草树木!!
1, 说出自己想要观察的花
2, 说说自己打算怎么去做
对课后研究有热情,更有自己的研究打算
四,教学后记(反思与重建)
第4课,谁给花传粉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
体验种油菜带给自己的乐趣,增强继续照料好它的信心.
1,观察干蜜蜂的身体,并能以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2,能够对"棉签和干蜜蜂谁沾花粉的本领高"进行预测,并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
1,认识蜜蜂在传播花粉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蜜蜂与花的关系.
2,知道干蜜蜂的身体是什么样的,为"昆虫"概念的建立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
教学重点:观察干蜜蜂的身体,并能以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教学难点:能够对"棉签和干蜜蜂谁沾花粉的本领高"进行预测,并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
二,课前准备
教师:油菜花,棉签,干蜜蜂(没有计学具,工具箱的学校可以选择别的昆虫),小塑料袋,放大镜.
学生:
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一,谈话导入
在解剖油菜花,制作油菜花标本的时候,我们不小心碰掉下来的花粉.也许只知道它是生长在雄蕊顶端的一种粉末状的东西.
学生汇报:没有想到蜜蜂在花丛中忙忙碌碌会与它有关.
二,观察花粉
找一找花粉在花的什么地方.(2)说说传粉是怎么回事.
1, 学生观察花粉;用放大镜观察,用手指沾一点儿花粉捻一捻,说一说花粉是什么样的一种物体.说说花粉的形态
2, 讨论传粉的意义
认真观察,积极汇报
三,探究蜜蜂粘花粉本领的特点
1, 察蜜蜂的身上脚上,你发现什么
2,有什么作用吗
3,怎样证明蜜蜂的这种构造和传粉有关
4,比实验设计意图,实验注意点
1, 学生观察汇报
2,讨论汇报蜜蜂特点可能的作用
3,学生设计实验
4,根据36页提示,实验分析,汇报
讨论热烈,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敢于设计实验
观察认真细致
四,花和蜜蜂的关系,
讨论:蜜蜂与花的关系
探究传粉后与花那部分有关,
指导学生实验方法!
学生汇报,
说说实验的方法:
传粉后摘去:1花瓣,2花萼,花蕊,分别用塑料袋罩(可以选择做不同的实验)
敢于假设,设计实验
五,作业与延伸
1, 查阅资料或观察发现: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需要蜜蜂蝴蝶传粉,
2, 观察其他传粉昆虫的特点
3,了解植物其它传粉方式,记录在活动记录本中
1, 学生讨论
2, 选题研究
对课后研究兴趣浓,能简单说出自己研究的设想和方法
四,教学后记(反思与重建)
第5课,收获和播种
第四单元 固体和液体
第1课,认识固体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辨别周围的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2,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并能描述出来.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混合前固体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文具盒,石块,笔,鸡蛋等各种固体;水,饮料,胶水,酒精等液体;天平,量筒,量杯.
分组实验材料:烧杯,水,面粉,筷子,小勺,放大镜,筛子.
2,学生准备:各种固体,锤子等.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有关固体和液体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关于固体和液体,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
(二)自主学习.
1,按固体和液体两类给物体分类.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一些物体,请学生按固体和液体分类.
(2)师生交流.
(3)还有哪些物体是固体或者是液体.
(4)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牙膏是固体还是液体 "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不需要下定论,只要学生能够说出道理即可.
(5)教师演示"和面"的实验.
往水里加水,不停地搅拌,直到搅不动为止.边搅动边让学生描述当时是固体还是液体 从而让学生明确固体和液体的区别.
全部回答
自己翻吧。
根据描述,第一幅图是黄色的,像是从哪儿长出两根什么东西。

我的观察是,第一幅图是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毛发。在皮肤上有许多毛囊,像个小袋子从皮肤表面向深部凹陷,直至较深的皮下组织中,毛发就从毛囊的底部逐渐向外长。有点类似于土里面长出树苗啥的来。
根据描述,第二幅图是蓝色的。好像是好多羽毛一样的东西。
我的观察是,第二幅图确实是羽毛,是一种鸟类的羽毛。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一单元
第1课,观察蜗牛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
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
知识与技能:
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照顾小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二,教学重难点:
能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
(1) 学生课前捉到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等.
(2) 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等.
(3) 供学生实验用的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特制的纸盒(里边涂黑,盖子上开个长条孔)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平时大家都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让大家猜猜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板书:蜗牛)
2,检查学生捉到的蜗牛.说说你在哪里捉到的蜗牛
二, 观察蜗牛
1, 发给学生放大镜,谈话:同学们,这是什么 (放大镜)你能用它来干什么 (观察蜗牛)(板书:观察)
2, 现在就请大家仔细观察蜗牛,并把它画下来,你可以给你的蜗牛起个名字.
3, 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画的蜗牛.
三, 研究蜗牛
1, 你还想了解蜗牛的哪些方面
2, 找到和你研究同样问题的伙伴,与他们组成一个小组,制定研究计划.讨论:你们准备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研究你们想了解的问题 需要哪些实验用品
3, 根据各小组所研究的问题,分别给学生提供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等实验用品.
4, 提出实验要求: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实验前能不能给你们的实验结果先做一个预测 各小组的记录员要做好实验研究记录.
5,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研究.(教师巡视,根据出现的情况进行点拨)
6, 汇报交流研究成果: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 得出了什么结论 与你们预测的结果一致吗
四, 拓展
今天我们通过对蜗牛的研究,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家能不能根据你对蜗牛的了解,给你捉到的蜗牛设计一个家,饲养它,让它成为你的好朋友呢
第2课,观察蚂蚁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
2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3 能对蚂蚁的形态和行为特征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探究蚂蚁秘密的乐趣.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干净的瓶子,筷子,糖水,放大镜,肉,苹果,米饭,奶糖,植物的种子,死昆虫,喷水壶等.
教学过程:
一,指导捉蚂蚁.
1,准备几只干净的瓶子.
2,用筷子前端沾点糖水,靠近蚂蚁.
3,蚂蚁一上来,就把它甩进瓶子.
二,观察并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
1,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2,学生分组自己观察.
3,指导学生把观察结果写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三,研究不同蚁穴中的蚂蚁的相处情况.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① 把不同地方捉到的两只蚂蚁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反映.
② 再多放几只试试,注意使数量不等.
2,学生分组研究.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活动结束,告诉学生把蚂蚁放回到捉它的地方)
四,研究蚂蚁的食性.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把苹果,米饭,奶糖,死昆虫等多种物品放在一群蚂蚁的周围,观察什么食物吸引过去的蚂蚁最多.
2,各小组实验.
3,各小组汇报研究结果,教师把各组的结果汇总板书.
4,全班统计结果.分析蚂蚁吃什么.
五,研究下雨时蚂蚁的反应.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用喷水壶模拟下小雨.观察蚂蚁在下雨时的反应.
2,分组研究观察.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
六,研究蚂蚁的其他行为和习性.
1,学生讨论自己研究的项目.
1,教师重点指导有难度的小组.
2,学生自主研究.
七,教师课堂小结.
第3课,观察鱼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用文字和图画观察记录鱼.
2 能对鱼的形态特点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知识与技能:
知道鱼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探究鱼的特征方面的兴趣.
2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看法.
教学重点,难点:
能对鱼的形态特点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鱼,鱼缸,放大镜,水槽,回形针,直尺,记录纸
学生准备:鱼,鱼缸,放大镜,水罐,直尺,
教学过程:
一,指导观察并描述鱼的特征.
1,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观察要求,并描述观察到的鱼把观察到的鱼画下来.
2,学生自主观察.(注意提醒学生不要把鱼捞出水来)
3,学生汇报观察情况,
4,指导学生对他们的发现进行猜测,推测.
二,研讨感兴趣的问题并分组.
1,指导学生讨论:关于鱼,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2,师生讨论.(教师板书问题)
可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
① 鱼听得见声音吗
② 鱼知道饥饱吗
③ 鱼怎样运动的
④ 研究鱼鳞花纹的年轮.
⑤ 鱼怎样睡觉
⑥ 于是怎样呼吸的
……
3,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问题,把学生按研究的问题进行分组.
5,指导小组学生制定研究计划,方案.
6,全班讨论,研究,完善研究计划.
三,分组研究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分组自主研究(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研究或者巡视各组研究的情况)
四,交流研究成果.
1,各小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汇报展示成果的形式可以多样,如:描述,画,数据等)
小组汇报时有组长主要发言,其他组员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出疑问请这个小组回答.这样共同研讨,活跃课堂气氛.
2,教师简要小结.
五,教师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2,观察鱼
鱼听得见声音吗
鱼知道饥饱吗
鱼怎样运动的
研究鱼鳞花纹的年轮.
……
第4课,动物-人类的朋友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学会搜集,阅读资料来提高对动物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
*认识保护动物特别是珍稀动物的重要性.
*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珍稀动物是全人类的财富要保护它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珍爱动物朋友.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保护动物特别是珍稀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珍稀野生动物的录像带,挂图,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动物朋友.
1,指导学生阅读.
2,讨论:"为什么说动物使人类的朋友 ".
3,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开展竞赛:比一比,哪一小组结交的动物朋友多,认识了解的动物朋友多.)
4,讨论:你最喜欢的动物,并说一说理由.
二,指导学生认识一些珍稀的野生动物.
1,教师播放录像,学生阅读资料,看书.
2,研讨: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感受,观点.
3,大家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三,认识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一些野生动物的方法.
1,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中所示内容是否正确,谈谈自己的想法.
2,请学生设想出保护野生动物的其他措施.
3,总结概括.
四,调查了解当地的野生动物资源.
1,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研究.
2,指导学生制作海报等形式汇报.
3,对学生进行评比.
五,教师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啄木鸟
人类的朋友——动物 牛
小白鼠……
第二单元 土壤与生命
第1课,土壤里有什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1, 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 挖土壤(室外活动)
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 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 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 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
(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
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第2课,落叶变成了什么
一,教学目标:
1, 过程与方法:
*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制作肥料袋.
*能够经历成肥的全过程.
*能够用图画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2, 知识与技能:
*知道死了的动植物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变成的.
*知道在成肥过程中蚯蚓的作用.
*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坚持长期观察,有持久性.
*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准备:
一块有明显落叶的土地,一堆土,蚯吲,一壶经过处理的水,每个学生带一些植物,吸管,小铲子,塑料袋,一张黑纸,胶带,报纸,抹布,记录纸,放大镜等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猜一猜,落叶会变成什么
2, 今天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 自主学习
1, 观察有落叶的土地
(1) 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落叶下有什么 土壤是什么颜色的
(2) 从土里捡出一些烂叶子,用塑料袋装好带到班上.
2, 自主研究
(1)把烂叶子按腐烂程度排队.
(2)交流:你认为落叶在土壤里是怎么变化的 落叶最终变成了什么 土壤的颜色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
3, 制作肥料袋
(1) 为了能证明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什么,我们将做一个小实验,这个小实验将要花费你们一段时间,希望你们能长期坚持下去.
(2) 讲解制作肥料袋的方法.(同桌两人为一组对比)
① 把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往土壤里放入一些植物,搅拌.
② 往塑料袋里加上一些水,同桌两人一人放蚯蚓,一人不放.
③ 在自己的肥料袋上贴上标签,将肥料袋放在不被干扰的角落里,用黑纸盖上.
(3) 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
(4) 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
4, 观察肥料袋
(1) 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
(2) 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
5, 管理肥料袋
(1) 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
(2) 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
(三) 总结巩固
概述课文,提醒学生坚持观察记录.
第3课,我们周围的土壤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能够独立地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
*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
*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2,知识与技能:
*知道沙,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
*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了解不同种类的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
*了解不同土壤里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自己感观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
*具有探究土壤的热情.
*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沙子,黏土和腐殖土若干,一堆新鲜的当地土壤.
学生准备:每两个学生一组,每组学生准备:沙子,黏土,腐殖土,3只塑料汤匙,3张白纸,木棒,研钵一套,报纸,抹布,一小桶水,搅拌棒,纸和盘子.3只塑料杯子,两只放大镜,两根木筷,一只硬纸板盘子,过滤装置一套,表格若干张.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我们周围的土壤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 它们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不同 今天我们来研
究这个问题.
(二) 自主学习
1, 用沉淀法认识土壤中的三种成分
(1) 把土块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你有什么发现
(2) 学生观察,记录.
(3) 小组交流,汇报.
(4) 小结:把土块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可以看到水面上飘浮着一些东西,这是土壤中的腐殖质,再细看一下水中的土块,你会发现它在水中明显地分成两层:上面一层颗粒较细,是黏土;下面一层颗粒较粗,是沙.
2, 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质的特征
(1) 拿出准备的土壤放在桌上仔细观察:
① 摸:感觉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潮湿程度.
② 看:观察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颜色深浅.
③ 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及土壤的粗糙程度.
④ 握,搓:感觉土壤的黏性.
⑤ 嗅:感觉土壤的气味.
⑥ 摇:听听干土壤的发出的声音.
⑦ 涂抹:感觉土壤在纸上留下的痕迹.
(2) 学生自主研究,小组交流.
(3) 小结:含沙多的土壤 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叫壤土.
3, 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渗水性
(1) 在渗水装置中放入同样多的这三种物质,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等它们停止渗水时观察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
(2) 学生观察,小组交流.
(3) 交流:它们为什么渗出的水不一样多 谁渗出的水多 谁保留的水多 说明什么问题
(4) 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下你们的研究成果.
(三) 总结巩固
概述课文.
课后研究:
1, 调查家乡的土壤
制定出计划,按计划实施并做好记录.
2,这些植物适合种植在哪种土壤中 我们家乡的土壤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
第4课,土壤和我们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交流自己的想法,能够参与讨论.
*能够用《土壤小报》的形式将自己的土壤知识表达出来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
*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
*知道垃圾等对土壤的危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土壤的重要,能够感激土壤.
*能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纸若干张.
学生准备: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土壤和我们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 自主学习
1, 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1) 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
(2)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
(3) 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 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 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1) 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2)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 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1) 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2)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4, 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1) 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2)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 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 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 巩固应用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第三单元 植物的一生
第1课,种子里面有什么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
意识到坚持性和细心操作,认真观察是做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素养.
1,能够做种子前发实验.
2,会解剖种子,会用放大镜观察种子.
3,能够将观察到的种子画下来.
知道种子里有"胚"
教学重点:
1,知道种子的构造.
教学难点:
1,设计种子萌发的实验.
二,课前准备
教师:
放大镜,绿豆,培养皿或学生.3个分格的小盒子或三只同样的小器皿.(每组一套)
学生:
用水泡过的菜豆,花生,葵花子,蚕豆,黄豆种子和与之对应的干种子自带做绿豆发芽实验的器皿
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一,谈话
导入,回忆原有知识,引发研究内容
1,你已经知道那些植物的知识
2,倾听学生发言,了解学生已有知识.
3,了解种子吗
发表自己的看法
填写活动记录
学生提出种子构造!
能参与讨论,并在小组中发表意见.较快的记录;对研究问题有兴趣
二,解剖观察种子,发现种子的共同点
1,提出:你认识那些植物的种子
2,提出:只有解剖了种子,才能观察.
3,你觉得解剖观察时要注意什么
4,解剖观察其他植物种子,你发现什么
1,说出常见植物种子的名字.
2,讨论发表注意点.
3,解剖,观察大豆的种子,并记录.
4,学生解剖其他种子,发现种子的构造相同点!讨论归纳
1, 讨论积极,认真倾听.
2, 实验,观察,记录合作好.
三,讨论种子的萌发
1, 猜一猜种子为何能长出一棵植物 你能根据你的观察说说吗
2, 指导实验(讨论注意点)
1, 讨论,发表意见
2, 一起做好种子萌发的实验,填写活动记录
1, 积极发现问题
2, 能完成7天实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四,交流问题
关于今天的学习,你们还有哪些问题
共同讨论
第二课,种油菜
一,教材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
体验种植油菜的乐趣
能够用图画和文字把油菜最初的生长状况记录下来.
了解油菜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
会用图画文字记录实验日记.
教学难点:
持之以恒种植与管理.
二,课前准备
教师:
大花盆l~2个.或校园内选一块种植地
学生:油菜种子(或别的短生长期草本植物种子),小花盆.牙签,小铲,水,纸巾.学具袋里提供的油菜种子需要经过"春化处理",教师可集中处理,
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一,延伸导入
种子里的胚,有何作用
汇报
回答积极
二,观察油菜籽,种植油菜
油菜籽中有没有胚 你怎么认为
我们来种油菜,研究
1, 讨论回答
2, 看29页图学生讨论种植注意点;
3, 按步骤种植
讨论积极
小组和作好
三,种好我们的油菜
谈话:油菜籽我们一种到土壤中了!是不是万事大吉了 怎样才能种好油菜,使它也快乐的生长
学生讨论,汇报,如何管理,观察,记录
汇报积极,有好的建议,并呈现对种植好油菜强烈的兴趣,并能持续的管理种植油菜.
四,深入研究
你能在种植油菜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一些科学研究吗 比如用对比实验,研究油菜对光,水,土壤,肥料不同的要求!
学生积极讨论;
小组讨论实验设计,汇报
能有自己组的研究课题,会设计实验,并能去做.
四,教学后记(反思与重建)
第三课,油菜开花了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
体会到种植的辛苦,意识到要爱惜油菜花.
1,会用镊子摘取油菜花,将它解剖并制成标本.
2,记录花蕾的形状和颜色.
认识油菜花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认识油菜花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会用镊子解剖油菜花,观察记录
二,课前准备
教师:
一朵油菜花,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台纸.(每人一套)
学生:
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一,谈谈我的油菜
请你根据你的种植记录,描述油菜的生长,到花开过程
学生汇报,并补充发表自己不同的发现
汇报积极,敢于说出自己的不同发现.
二,解剖油菜花,观察
教师演示用镊子解剖油菜花
1, 学生提出疑问,共同解答;
2, 学生进行解剖油菜花的实验
认真观察演示实验,能提出疑问困难,实验认真细致
三,制作油菜花标本
1, 指导看图34页
2, 为什么要做标本
3, 标本制作注意点讨论
1, 讨论怎样做;
2, 动手做一做;
3, 完成标本,保护方法
小组合作协调,互相帮助.
四,课后延伸
观察更多的花,了解它们的构造,或做标本,
鼓励学生好好做
注意保护花草树木!!
1, 说出自己想要观察的花
2, 说说自己打算怎么去做
对课后研究有热情,更有自己的研究打算
四,教学后记(反思与重建)
第4课,谁给花传粉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
体验种油菜带给自己的乐趣,增强继续照料好它的信心.
1,观察干蜜蜂的身体,并能以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2,能够对"棉签和干蜜蜂谁沾花粉的本领高"进行预测,并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
1,认识蜜蜂在传播花粉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蜜蜂与花的关系.
2,知道干蜜蜂的身体是什么样的,为"昆虫"概念的建立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
教学重点:观察干蜜蜂的身体,并能以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教学难点:能够对"棉签和干蜜蜂谁沾花粉的本领高"进行预测,并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
二,课前准备
教师:油菜花,棉签,干蜜蜂(没有计学具,工具箱的学校可以选择别的昆虫),小塑料袋,放大镜.
学生:
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一,谈话导入
在解剖油菜花,制作油菜花标本的时候,我们不小心碰掉下来的花粉.也许只知道它是生长在雄蕊顶端的一种粉末状的东西.
学生汇报:没有想到蜜蜂在花丛中忙忙碌碌会与它有关.
二,观察花粉
找一找花粉在花的什么地方.(2)说说传粉是怎么回事.
1, 学生观察花粉;用放大镜观察,用手指沾一点儿花粉捻一捻,说一说花粉是什么样的一种物体.说说花粉的形态
2, 讨论传粉的意义
认真观察,积极汇报
三,探究蜜蜂粘花粉本领的特点
1, 察蜜蜂的身上脚上,你发现什么
2,有什么作用吗
3,怎样证明蜜蜂的这种构造和传粉有关
4,比实验设计意图,实验注意点
1, 学生观察汇报
2,讨论汇报蜜蜂特点可能的作用
3,学生设计实验
4,根据36页提示,实验分析,汇报
讨论热烈,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敢于设计实验
观察认真细致
四,花和蜜蜂的关系,
讨论:蜜蜂与花的关系
探究传粉后与花那部分有关,
指导学生实验方法!
学生汇报,
说说实验的方法:
传粉后摘去:1花瓣,2花萼,花蕊,分别用塑料袋罩(可以选择做不同的实验)
敢于假设,设计实验
五,作业与延伸
1, 查阅资料或观察发现: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需要蜜蜂蝴蝶传粉,
2, 观察其他传粉昆虫的特点
3,了解植物其它传粉方式,记录在活动记录本中
1, 学生讨论
2, 选题研究
对课后研究兴趣浓,能简单说出自己研究的设想和方法
四,教学后记(反思与重建)
第5课,收获和播种
第四单元 固体和液体
第1课,认识固体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辨别周围的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2,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并能描述出来.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混合前固体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文具盒,石块,笔,鸡蛋等各种固体;水,饮料,胶水,酒精等液体;天平,量筒,量杯.
分组实验材料:烧杯,水,面粉,筷子,小勺,放大镜,筛子.
2,学生准备:各种固体,锤子等.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有关固体和液体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关于固体和液体,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
(二)自主学习.
1,按固体和液体两类给物体分类.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一些物体,请学生按固体和液体分类.
(2)师生交流.
(3)还有哪些物体是固体或者是液体.
(4)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牙膏是固体还是液体 "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不需要下定论,只要学生能够说出道理即可.
(5)教师演示"和面"的实验.
往水里加水,不停地搅拌,直到搅不动为止.边搅动边让学生描述当时是固体还是液体 从而让学生明确固体和液体的区别.

。。。。。。。。。。

知道单元课时的话,答案就清楚了。

现在这个问题你大概已经解决了。

还是希望采纳答案 多谢~~~~追问哥们,我只是想知道那两幅图是什么而已,您的回答我全部看了,貌似木有找到……抱歉哈……追答不上小学很久了。
抱歉。

问老师或者高年级同学不可以嘛?

学习进步~~~~~~~~~~~~~~··追问谢谢你的回答哈……追答呃 采纳一下吧 多谢~~~~~~~~~~~~~·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单选题Afterseveralday'shardworking,we
sin^4a+cos^4a=1,则sina-cosa=
56乘4乘5减算怎么算?
为什么散户的大量抛售股票导致股价下跌呢?
求天注定电影有酬谢
单选题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
最新泰国旅游签证,从12月1号起是不是在国内
9.5万的汽车分期百分之40 算上保险购置税手续
coreldraw标注怎么标注?那种带箭头的,我用
I once did a year of voluntary service in
“人缘”差,怎么办?
广州哪里做肋骨鼻最好?
武汉徐东到武汉的汉口里坐什么车
如何制作头尾部带有星号的条形码
穿越火线蹬腿ju怎么设置按键的
推荐资讯
盐城儿童学游泳在哪,有下午和晚上学的
去养老院活动的新闻稿怎么写
被家里的小猫抓的很深要紧吗?
古代为什么要有后宫三千
北京哪个商场快时尚品牌多.例如:UR ZARA H
阀门连接形式-两不同连接是怎样连接
问题:在自己家门口装摄像头违法吗?
苹果反回圆键怎么打开
上海紫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把一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5份可用分
武汉理工的学长学姐们,武汉理工复试晚吗?是
玫瑰江湖中的沐晟到底喜欢谁啊?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