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计算机发展史上的名人足迹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5 05:23
- 提问者网友:wodetian
- 2021-04-04 21:50
探寻计算机发展史上的名人足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猎心人
- 2021-04-04 22:44
19 月亮上的足迹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人类早就有登上月球的愿望,并因此产生了很多美丽的神话传说。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终于把人类的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这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阅读它,可以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本文侧重于记叙,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可以说,吸引人是本文的突出特点。
首先是登月本身这件事吸引人,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就更具吸引力。月球上有什么?人如何才能登上月球?飞船是如何制造的?万一出现意外飞不回来怎么办?在高达每秒10.5公里的飞行速度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宇航员在飞行中怎样吃饭?大小便如何处理?如此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注意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向教师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即便这些问题教师回答不了也不要紧),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所以,“激趣”是教师教学本文的重点。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去设计一种更新的登月计划,每人都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不合逻辑也是非常可贵的。
要让学生认真朗读课文,从朗读的情况就能看出学生的兴趣浓度。对某些句子教师可作朗读指导。比如对阿姆斯特朗的那句名言:“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教师要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适当的读法。
怎样把一件事情叙述得完整生动呢?本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首先是渲染。文章的1、2段进行了渲染,目的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是有明晰的时间线索。从第3段的“这一年的7月16日”开始,作者把登月的全过程按照时间顺序作了详细交代,甚至连几分几秒都写得清清楚楚。这就使读者比较详细地了解登月的具体时间,也增强了事件的生动性。可以说,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是本文写作的又一突出特点。
生动的语言是本文第三个突出特点。语言的生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恰当的描述。在写到火箭发射前的景象时,作者写道:“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这表现了火箭高大雄伟的姿态。写火箭在太空飞翔时,作者写道:“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缓缓地行驶。它飞过了……又飞过了……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这样描述很能激发读者的想像。2.用数字说话。作者比较详细地列举了一系列的数字,它可以帮助读者增加知识,因为这些数字都是富有吸引力的。比如三级火箭的速度分别是6.8、7.67、10.5,就可以令学生遐想不已。3.叙述中有议论。在记叙文中恰当穿插一些议论的句子,可以起到深化理解、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在第4段中作者写道:“一个伟大时代就要来到了……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为遥远的一次旅行。”再比如第11段中:“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这种记叙中加议论的写法是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写作要点。
二、问题研究
传统的语文教学喜欢把课文划分若干段落层次。这种做法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往往陷入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有些课文没有必要划分段落层次。像本文,由于时间线索很明晰,学生完全看得出事件发展的阶段,因此教师不必花费精力去分段。即便分出来了,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教学本文,教师应该在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上下功夫。另外,人类登月已不止一次,教师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其他的有关情况,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找有关材料。还有,有人写文章说,阿波罗登月计划是一场大骗局。也有人说,登月的照片有些是假的。对于这些观点,教师了解一点即可,不必在课堂上给学生讲。一旦学生问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证实一下,因为证实的过程就是锻炼的过程。
练习说明
一 快速默读课文,试把登月的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作简要的解说。
此题激发学生想像。只要能按照时间顺序画出示意图就可以。解说性的文字要简练。
二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与同学讨论:为什么说人类第一次登月“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1.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阿姆斯特朗)
2.踏上月球的第一步,也是踏上太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人类早就有登上月球的愿望,并因此产生了很多美丽的神话传说。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终于把人类的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这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阅读它,可以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本文侧重于记叙,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可以说,吸引人是本文的突出特点。
首先是登月本身这件事吸引人,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就更具吸引力。月球上有什么?人如何才能登上月球?飞船是如何制造的?万一出现意外飞不回来怎么办?在高达每秒10.5公里的飞行速度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宇航员在飞行中怎样吃饭?大小便如何处理?如此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注意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向教师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即便这些问题教师回答不了也不要紧),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所以,“激趣”是教师教学本文的重点。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去设计一种更新的登月计划,每人都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不合逻辑也是非常可贵的。
要让学生认真朗读课文,从朗读的情况就能看出学生的兴趣浓度。对某些句子教师可作朗读指导。比如对阿姆斯特朗的那句名言:“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教师要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适当的读法。
怎样把一件事情叙述得完整生动呢?本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首先是渲染。文章的1、2段进行了渲染,目的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是有明晰的时间线索。从第3段的“这一年的7月16日”开始,作者把登月的全过程按照时间顺序作了详细交代,甚至连几分几秒都写得清清楚楚。这就使读者比较详细地了解登月的具体时间,也增强了事件的生动性。可以说,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是本文写作的又一突出特点。
生动的语言是本文第三个突出特点。语言的生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恰当的描述。在写到火箭发射前的景象时,作者写道:“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这表现了火箭高大雄伟的姿态。写火箭在太空飞翔时,作者写道:“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缓缓地行驶。它飞过了……又飞过了……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这样描述很能激发读者的想像。2.用数字说话。作者比较详细地列举了一系列的数字,它可以帮助读者增加知识,因为这些数字都是富有吸引力的。比如三级火箭的速度分别是6.8、7.67、10.5,就可以令学生遐想不已。3.叙述中有议论。在记叙文中恰当穿插一些议论的句子,可以起到深化理解、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在第4段中作者写道:“一个伟大时代就要来到了……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为遥远的一次旅行。”再比如第11段中:“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这种记叙中加议论的写法是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写作要点。
二、问题研究
传统的语文教学喜欢把课文划分若干段落层次。这种做法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往往陷入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有些课文没有必要划分段落层次。像本文,由于时间线索很明晰,学生完全看得出事件发展的阶段,因此教师不必花费精力去分段。即便分出来了,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教学本文,教师应该在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上下功夫。另外,人类登月已不止一次,教师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其他的有关情况,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找有关材料。还有,有人写文章说,阿波罗登月计划是一场大骗局。也有人说,登月的照片有些是假的。对于这些观点,教师了解一点即可,不必在课堂上给学生讲。一旦学生问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证实一下,因为证实的过程就是锻炼的过程。
练习说明
一 快速默读课文,试把登月的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作简要的解说。
此题激发学生想像。只要能按照时间顺序画出示意图就可以。解说性的文字要简练。
二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与同学讨论:为什么说人类第一次登月“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1.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阿姆斯特朗)
2.踏上月球的第一步,也是踏上太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