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芳可曾被封过八贤王??历史上有这个人吗??
答案:3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1 18:21
- 提问者网友:浮克旳回音
- 2021-11-10 17:54
赵德芳可曾被封过八贤王??历史上有这个人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英雄的欲望
- 2021-11-10 19:17
看杨家将的戏,常见有八贤王,作为一个正面人物而出现。八贤王即赵德芳。赵德芳在历史上实有其人,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四子,病死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三月,只有二十三岁.这时杨业还没有死(死于986年),杨延昭才二十四岁,尚未做边关的统帅。因此,历史上的赵德芳,不可能和杨家将有过戏曲<<潘杨讼>>,<<寇准背靴>>,<<辕门斩子>>,<<破洪州>>等所写的那种关系.
又<<宋史>>只说赵德芳死后,宋太宗追封他为歧王,后改楚王,徽宗时才改封秦王,并没有封为八贤王的事.孤本<<元明杂剧>><<八大王开诏救忠臣>>才说他是"八大王",明熊大木所著小说<<北宋志传>>则只称他为"八王".说太宗封德芳为"八贤王",大概是从<<贺后骂殿>>一剧开始.
由于史料的简述,赵德芳的为人怎样,我们从正史上完全看不出来,那么,为什么小说和戏曲中,他又变成一个形象突出的正面人物呢?如果说是由于杨家将故事的发展,需要从有权有势的王室中找出一个人物作为和奸宦对抗的力量,使得矛盾更加尖锐化,复杂化,那么,太祖有子四人,太宗有子九人,其弟魏王廷美又有子十人,赵德芳这一辈的王族有的是,为什么不找别人而偏偏找到了赵德芳呢?这大概出于人们对他的同情.因为据司马光<<涑水纪闻>>所说,太祖死后,赵德芳本来有机会继承皇位,而结果给他的叔父(太宗)抢先占去了.(这段史料<<续资治通鉴>>也吸收进去了.)加上<<湘山野录>>又有光义阴谋夺位的传说,所以<<贺后骂殿>>一剧,作者把同情寄予德昭(太祖次子),德芳兄弟的一方,该不是偶然的事.可以说,小说,戏曲中的赵德芳是虚构的人物,但其所以这样虚构,也有其历史的根据.
又<<宋史>>只说赵德芳死后,宋太宗追封他为歧王,后改楚王,徽宗时才改封秦王,并没有封为八贤王的事.孤本<<元明杂剧>><<八大王开诏救忠臣>>才说他是"八大王",明熊大木所著小说<<北宋志传>>则只称他为"八王".说太宗封德芳为"八贤王",大概是从<<贺后骂殿>>一剧开始.
由于史料的简述,赵德芳的为人怎样,我们从正史上完全看不出来,那么,为什么小说和戏曲中,他又变成一个形象突出的正面人物呢?如果说是由于杨家将故事的发展,需要从有权有势的王室中找出一个人物作为和奸宦对抗的力量,使得矛盾更加尖锐化,复杂化,那么,太祖有子四人,太宗有子九人,其弟魏王廷美又有子十人,赵德芳这一辈的王族有的是,为什么不找别人而偏偏找到了赵德芳呢?这大概出于人们对他的同情.因为据司马光<<涑水纪闻>>所说,太祖死后,赵德芳本来有机会继承皇位,而结果给他的叔父(太宗)抢先占去了.(这段史料<<续资治通鉴>>也吸收进去了.)加上<<湘山野录>>又有光义阴谋夺位的传说,所以<<贺后骂殿>>一剧,作者把同情寄予德昭(太祖次子),德芳兄弟的一方,该不是偶然的事.可以说,小说,戏曲中的赵德芳是虚构的人物,但其所以这样虚构,也有其历史的根据.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爱难随人意
- 2021-11-10 21:48
有啊单田芳先生的评书白眉大侠里就有这个人啊!八贤王赵德芳.
- 2楼网友:佘樂
- 2021-11-10 20:20
八贤王”的原型
有关杨家将的故事或戏剧中,总有一个正气凛然,仗义执言的八贤王,他诙谐、机智,周旋于皇帝、奸臣、杨家将之间,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刻助杨家将一臂之力,似乎是当时朝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杨家将的故事是有一定历史依据的,这位八贤王也不会是凭空塑造的,但他是哪一个历史人物的化身呢?
从八贤王的名字赵德芳来看,他的原型应是宋太祖的第四子。《宋史·宗室传》记载:太祖有四个儿子,第四子德芳被封为秦王,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等重要职务,太平兴国六年(981)病亡,才二十三岁。他在世的时候,杨家将中老令公杨业还活着,六郎杨延晤也未任边关统帅,因此这个赵德芳与杨家将不会发生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八贤王应是宋太祖的皇位继承人赵德昭(德芳之兄)。他聪明英武,喜愠不形于色,深得太祖信任,曾“赐金简一柄,如不法之属得专诛戮”。太祖传位给皇弟太宗,德昭失去了当天子的机会,太宗虽然封他为武功郡王,朝会时位列宰相之上,但内心对这位颇有韬略的侄子存有戒心。尤其是太平兴国四年(979)出征幽州时,一天夜间,一件偶发的事情使军营中惊扰不安,军士到处寻找太宗却不知其踪影,有人提出立德昭为帝。太宗得知,更为不满。回朝后,当德昭提醒他论功行赏时,他以充满怀疑、忌恨的口吻说:“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德昭闻言,退而自刎,因为他深知在猜忌心极重的太宗手下,决不会得到善终。人们对这位失去皇位又死于非命的皇子十分同情,就让他化为公正无私、一忠二孝、有上殿不参、下殿不辞,上打昏君、下打谗臣特权的八贤王,帮助杨家将对付那些危害朝政的权臣。但是,德昭从未被封为八贤王,怎么会平白无故地与八贤王沾边?
因此,又有人认为,八贤王之称得之于太宗第八子元伊。此人“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外夷”,时入呼之日“八大王”。虽然,这八大王的作为与八贤王的故事相距甚远,但他的事迹影响、丰富了八贤王的传说,还是有可能的。
总之,“八贤王”在历史上找不到一个完全与之对应、吻合的人物。他是由宋初宗室的一些轶闻,加上人民群众的感情倾向,经过剧作家的艺术加工,融合而成的人物。在民间传说中,他的出现,不仅增加了戏剧性的冲突,还满足了人们崇敬忠臣、惩处权奸的心理要求。正因为这样,这位虚构的戏剧性人物“八贤王”赵德芳,才会如此栩栩如生地活在人们的印象中。
有关杨家将的故事或戏剧中,总有一个正气凛然,仗义执言的八贤王,他诙谐、机智,周旋于皇帝、奸臣、杨家将之间,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刻助杨家将一臂之力,似乎是当时朝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杨家将的故事是有一定历史依据的,这位八贤王也不会是凭空塑造的,但他是哪一个历史人物的化身呢?
从八贤王的名字赵德芳来看,他的原型应是宋太祖的第四子。《宋史·宗室传》记载:太祖有四个儿子,第四子德芳被封为秦王,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等重要职务,太平兴国六年(981)病亡,才二十三岁。他在世的时候,杨家将中老令公杨业还活着,六郎杨延晤也未任边关统帅,因此这个赵德芳与杨家将不会发生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八贤王应是宋太祖的皇位继承人赵德昭(德芳之兄)。他聪明英武,喜愠不形于色,深得太祖信任,曾“赐金简一柄,如不法之属得专诛戮”。太祖传位给皇弟太宗,德昭失去了当天子的机会,太宗虽然封他为武功郡王,朝会时位列宰相之上,但内心对这位颇有韬略的侄子存有戒心。尤其是太平兴国四年(979)出征幽州时,一天夜间,一件偶发的事情使军营中惊扰不安,军士到处寻找太宗却不知其踪影,有人提出立德昭为帝。太宗得知,更为不满。回朝后,当德昭提醒他论功行赏时,他以充满怀疑、忌恨的口吻说:“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德昭闻言,退而自刎,因为他深知在猜忌心极重的太宗手下,决不会得到善终。人们对这位失去皇位又死于非命的皇子十分同情,就让他化为公正无私、一忠二孝、有上殿不参、下殿不辞,上打昏君、下打谗臣特权的八贤王,帮助杨家将对付那些危害朝政的权臣。但是,德昭从未被封为八贤王,怎么会平白无故地与八贤王沾边?
因此,又有人认为,八贤王之称得之于太宗第八子元伊。此人“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外夷”,时入呼之日“八大王”。虽然,这八大王的作为与八贤王的故事相距甚远,但他的事迹影响、丰富了八贤王的传说,还是有可能的。
总之,“八贤王”在历史上找不到一个完全与之对应、吻合的人物。他是由宋初宗室的一些轶闻,加上人民群众的感情倾向,经过剧作家的艺术加工,融合而成的人物。在民间传说中,他的出现,不仅增加了戏剧性的冲突,还满足了人们崇敬忠臣、惩处权奸的心理要求。正因为这样,这位虚构的戏剧性人物“八贤王”赵德芳,才会如此栩栩如生地活在人们的印象中。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