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武传》:《传》曰:“李将军。。。。。。”苏武有之矣。中的“亡”、“辱”是什么意思?
2.愚人食盐中“便自念言”中的“念”的意思。
3.(1)袁虎少贫中的“少”、“佣”、“闻”、“致”、“要”、“已”
(2)袁虎有哪些过人才情?
(3)文中是如何表现袁虎的才华的?
4.在《陶侃不弃旧物》——(1)这里的“性”、“检”、“咸”、“覆”、“以”、“用”是什么意思?
(2)“陶公性检厉,勤于事”的依据是什么?
(3)文中表现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一些文言文(简单)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6 20:07
- 提问者网友:抽煙菂渘情少年
- 2021-02-06 13:19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雪起风沙痕
- 2021-02-06 14:52
1、《凿壁借光》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启示:文言文‘凿壁借光’表现了匡衡人穷志坚,发奋读书的精神
2、《孟母戒子》
【原文】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 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矢,复得。”其母引刀裂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 矣。
【译文】
孟子小时侯,倍数的时候。她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背书有时会中断下来,过一会就又会背诵下去,她的母亲知道他是遗忘了,就叫他过来说,:“背书怎么会停下来呢?”孟子回答说:“有的地方忘记了,过一会又记起来了。”他的母亲没有说什么,便拿起剪刀八织成的布剪断了,用这来告戒孟子。从此以后,孟子背书,不再遗忘了。
启示: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不能半途而废。父母教育孩子要用适当的方式,言传身教,事半功倍. 。
3、《自相矛盾》
【原文】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本来嘛,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能同时并存的。
启示:如果不实事求是,过分强调绝对的一面,前后互相抵触,势必造成思维混乱,陷入不能自圆其说的尴尬局面。
启示:如果不实事求是,过分强调绝对的一面,前后互相抵触,势必造成思维混乱,陷入不能自圆其说的尴尬局面。
4、《守株待兔》
【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
宋国有个耕田的人,他的田地里有个树墩子。一只兔子跑过来,恰巧碰在上面,撞断脖子死了。他毫不费力地拣到了这只死兔子,于是干脆放下农具,守候在树墩子旁边,希望再拣到一只。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启示:偶然性不能代替必然性。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做有意义的事。
5、《买椟还珠》
【原文】
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译文】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启示:做事要分主次,别丢了真正珍贵的东西,而留下了不珍贵的东西。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启示:文言文‘凿壁借光’表现了匡衡人穷志坚,发奋读书的精神
2、《孟母戒子》
【原文】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 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矢,复得。”其母引刀裂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 矣。
【译文】
孟子小时侯,倍数的时候。她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背书有时会中断下来,过一会就又会背诵下去,她的母亲知道他是遗忘了,就叫他过来说,:“背书怎么会停下来呢?”孟子回答说:“有的地方忘记了,过一会又记起来了。”他的母亲没有说什么,便拿起剪刀八织成的布剪断了,用这来告戒孟子。从此以后,孟子背书,不再遗忘了。
启示: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不能半途而废。父母教育孩子要用适当的方式,言传身教,事半功倍. 。
3、《自相矛盾》
【原文】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本来嘛,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能同时并存的。
启示:如果不实事求是,过分强调绝对的一面,前后互相抵触,势必造成思维混乱,陷入不能自圆其说的尴尬局面。
启示:如果不实事求是,过分强调绝对的一面,前后互相抵触,势必造成思维混乱,陷入不能自圆其说的尴尬局面。
4、《守株待兔》
【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
宋国有个耕田的人,他的田地里有个树墩子。一只兔子跑过来,恰巧碰在上面,撞断脖子死了。他毫不费力地拣到了这只死兔子,于是干脆放下农具,守候在树墩子旁边,希望再拣到一只。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启示:偶然性不能代替必然性。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做有意义的事。
5、《买椟还珠》
【原文】
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译文】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启示:做事要分主次,别丢了真正珍贵的东西,而留下了不珍贵的东西。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行雁书
- 2021-02-06 16:03
1.找不到原文,请贴上原文!
2.念——想。
3.
(1)“少”——年青。
“佣”——雇用(名词作动词)。
“闻”——听到。
“致”——情趣。
“要”——通“邀”,邀请。
“已” ——停,停止。
(2)善作咏史诗,甚有情致。
(3)以镇西将军谢尚闻咏诗声而被吸引,十分赞赏,继而邀请相见来表现袁虎的才华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