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福音看耶稣宣教的榜样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9 00:19
- 提问者网友:容嬷嬷拿针来
- 2021-03-28 12:07
从四福音看耶稣宣教的榜样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过活
- 2021-03-28 12:18
四福音书中的宣教
第一节 四福音中耶稣基督的形象
四本福音书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来描绘耶稣,由于写作的对象及目的的不同,这四本福音书对耶稣的描绘也各有不同。
1. 马可福音
作为彼得门徒的马可,从使徒彼得那里得到许多有关耶稣言行的资料,他将耶稣描绘成「神的先知及仆人」:他传道(可3:14; 6:12; 13:10; 14:9)、他赶鬼(可3:15; 6:7,13)、医病(可 6:13)、教导(可 6:30)。所以最明显的总结性经文是:『正如人子来不是受人的服事,乃是服事人;并且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 10:45)。但是耶稣的受苦及钉死在十字架上,乃是耶稣形象的最高峰。因此耶稣成为所有跟随他的门徒之榜样。
2. 马太福音
马太福音则在上述形象之外,强调耶稣「君王」的角色。马太福音中耶稣的家谱指出基督乃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戴维的苗裔」,也就是旧约众先知所预言的那位弥赛亚。此外,当耶稣最后一次进入耶路撒冷时,他两次被称为是「戴维的子孙」(太21:9,15),这与马太引用以赛亚书62:11及撒迦利亚书9:9相互呼应。换句话说,马太指出他就是万国万民蒙救赎的希望所寄的「那君王」。
3. 路加福音
路加由使徒保罗得到有关耶稣基督的一些新的亮光,特别是关乎他的角色及职分。路加强调耶稣祭司的角色,他也是世人的救主,因此路加福音耶稣的家谱追溯至人类的始祖亚当。耶稣出生时天使就宣称耶稣是「至高者的儿子」(路 1:32),又是「主基督」(路 2:11)。因此耶稣的神性是一开始就显明的。此外,年老的西面在圣殿为耶稣祝福时,称耶稣为「照亮外邦人之光」(路 2:32),这也呼应旧约先知以赛亚对弥赛亚的预言(赛42:6; 49:6)。追答4. 约翰福音
约翰福音的结尾清楚地指出,「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约 20:31)。因此约翰福音强调耶稣的神性,在福音书一开头就介绍耶稣基督是「道」,是照亮世人的「真光」,是神的「独生子」。在约翰福音中,还特别记载了七个耶稣所行的「神迹」。而「神迹」这个字约翰都是用希腊文的「记号」(Signs),因为约翰要表明,每个神迹都是指向基督的「记号」。
另外约翰福音也特别记载了几次耶稣自称「我是…」的经文,如「我是生命的粮」(6:35,51)、「我是世界的光」(8:12)、「我是门」(10:9)、「我是好牧人」(10:11)、「我是道路、真理、生命」(14:6)等。这些自称都代表了耶稣的某些身分、使命或特质,但是最重要的是,在希腊文中的「我是…」(ego eimi),是一种强调式的用法。因为希腊文的eimi意思就是「我是」,而ego是「我」。这种重复的「我─我是」词句,在希腊文的《旧约》七十士译本中曾用来翻译出埃及记3章14节神的自称。因此在犹太人中间,这种「我是」(ego eimi)的表达法,就成了神的专用语。如今耶稣却大胆地多次用这个词来自称,可以说是清楚地表白了他的身分。
最后,约翰福音的基督论也强调耶稣是「被父神所差的」,类似的词句一共出现多达42次以上。因此,约翰福音极为强调圣父与圣子的亲密关系。另一方面,耶稣既然是天父所差遣的,所有相信耶稣的人,就是相信差他来的天父,他就能得永生(5:24)。这种「差派」的概念,有很强的宣教意识,所以耶稣可以算是一个「超级宣教士」。而且耶稣复活之后,他对门徒的吩咐就是:『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20:21)于是这位「被差者」,如今成为「差派者」了。2. 福音只限于以色列人吗?
耶稣的宣教范围主要是在巴勒斯坦,似乎只专对犹太人。他甚至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太 15:24)。他也曾吩咐门徒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玛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太10:5-6)。从这些方面看来,宣教的对象与范围似乎是「特定性」(particularism)的,与所谓宣教的「普世性」(universalism)是相互矛盾的。
然而不要忘记耶稣自己却有几次向外邦人传福音的记载:例如他医治迦百农罗马百夫长之仆(太8:5-13)、为格拉森人赶鬼(可5:1-20)、医治迦南妇人之女(太15:21-28)、与撒玛利亚妇人谈道(约4:1-30)等。耶稣也曾越过撒玛利亚,前往罗马统治的外邦人中去做传道与医病的工作,因此他的名声传遍了叙利亚和低加波利等外邦人之地(太4:24-25)。难道耶稣言行不一吗?还是有更好的解释?
首先我们要明白,正如哈维(John D. Harvey)所指出的3,马太福音中将救恩的历史分为四个阶段:(1)律法和先知时期;(2)耶稣宣告天国信息的时期;(3)门徒宣告弥赛亚来临的时期;(4)主再来的时期。在第一和第二个时期,宣教事工分别由「先知」施洗约翰及耶稣来执行,但是对象主要都是以色列人。但是到了第三阶段,宣教就转由耶稣的门徒来推动,对象也扩大到万国万民了。至于到最后的时期,则由天使来执行,对象也是针对万国万民。因此耶稣受难前的宣教事工,是有其阶段性的任务与目标,但是并不表示宣教事工本身在救恩历史中,是局限于特定的对象(犹太人)的。
此外,耶稣作为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人物,他在地上三年半的时间是有限的,他必须集中心力从以色列人开始宣扬福音,而没有花太多时间向外邦人宣教。何况在他钉死复活以前,赎罪祭的羔羊尚未备妥,外邦人蒙恩之路尚未通畅,耶稣的事奉对象也只能暂时以以色列人为主。所以贾礼荣(J. Herbert Kane)说:『明显的,耶稣的宣教使命是包括外邦人,不过那是时间的问题。』4
但是当耶稣从死里复活之后,一切都改观了,因为通往至圣所的幔子已经打开,一条又新又活的路已经备妥,所以耶稣在最后的「大使命」中,才开始吩咐门徒们要往普天下去传福音。2. 「道成肉身」是历代宣教士的典范
A. 「道成肉身」是代表耶稣基督的「降卑」
「道成肉身」从一个角度来看,是代表耶稣基督的降卑。这一点保罗在腓立比书表达的最清晰:
他本来有神的形象,却不坚持自己与神平等的地位,反而倒空自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既然有人的样子,就自甘卑微,顺服至死,而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6-8,新译本)
因此,耶稣是由父神差遣来到人间的一位「宣教士」。也因为如此,耶稣成为历代所有宣教士的楷模。当宣教士离乡背井,来到一个陌生而且落后的地区时,他所感受的挫折感,往往是外人所很难体会的。近年来据统计,有一半左右的新宣教士,在宣教工场工作完第一个任期(约四年)后,就会因挫折感而离职。
所以我们更应该从耶稣的榜样来学习,他甘心顺服,忍受苦难。宣教士若不能以「道成肉身」的心态来投入事奉,必然会陷入自卑、自怜、怨天尤人的漩涡中去。所以这种愿意「降卑」的心志,是做宣教士最起码的条件。
B. 「道成肉身」是代表耶稣基督与软弱的世人「认同」
另一方面,「道成肉身」也代表耶稣基督与软弱的世人「认同」。耶稣既有完全的人性,他也与我们世人同样会经历试探与引诱。所以,基督徒在祷告时会觉得与耶稣基督特别亲近,正因为我们知道他能体会我们的软弱、挣扎、痛苦与悲伤。希伯来书说:
我们既有一位已经升入高天尊荣的大祭司,就是神的儿子耶稣,便当持定所承认的道。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4:14-16)
一个宣教士到达宣教工场,也要学习耶稣这种态度,与当地的人「认同」。戴德生到中国时,留起辫子,穿上长袍马挂,吃中国食物。当时来华的宣教士很多人都不赞同他的作法。但是结果戴德生却赢得中国人的心,正因为他与中国人在生活习惯上认同。第四节 「大使命」:耶稣的宣教宣言
1. 福音书及使徒行传中耶稣复活后有关宣教的吩咐
在四本福音书及使徒行传里,都分别记载了耶稣复活后,对门徒最后有关「宣教大使命」的吩咐(参考下表)5。基本上,除了马可福音之外,这些最后的吩咐都有一段有关于宣教的重要宣言。在每段经文中,耶稣都吩咐他们采取一些宣教的行动,指出宣教的范围,并给予他们保证。
第一节 四福音中耶稣基督的形象
四本福音书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来描绘耶稣,由于写作的对象及目的的不同,这四本福音书对耶稣的描绘也各有不同。
1. 马可福音
作为彼得门徒的马可,从使徒彼得那里得到许多有关耶稣言行的资料,他将耶稣描绘成「神的先知及仆人」:他传道(可3:14; 6:12; 13:10; 14:9)、他赶鬼(可3:15; 6:7,13)、医病(可 6:13)、教导(可 6:30)。所以最明显的总结性经文是:『正如人子来不是受人的服事,乃是服事人;并且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 10:45)。但是耶稣的受苦及钉死在十字架上,乃是耶稣形象的最高峰。因此耶稣成为所有跟随他的门徒之榜样。
2. 马太福音
马太福音则在上述形象之外,强调耶稣「君王」的角色。马太福音中耶稣的家谱指出基督乃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戴维的苗裔」,也就是旧约众先知所预言的那位弥赛亚。此外,当耶稣最后一次进入耶路撒冷时,他两次被称为是「戴维的子孙」(太21:9,15),这与马太引用以赛亚书62:11及撒迦利亚书9:9相互呼应。换句话说,马太指出他就是万国万民蒙救赎的希望所寄的「那君王」。
3. 路加福音
路加由使徒保罗得到有关耶稣基督的一些新的亮光,特别是关乎他的角色及职分。路加强调耶稣祭司的角色,他也是世人的救主,因此路加福音耶稣的家谱追溯至人类的始祖亚当。耶稣出生时天使就宣称耶稣是「至高者的儿子」(路 1:32),又是「主基督」(路 2:11)。因此耶稣的神性是一开始就显明的。此外,年老的西面在圣殿为耶稣祝福时,称耶稣为「照亮外邦人之光」(路 2:32),这也呼应旧约先知以赛亚对弥赛亚的预言(赛42:6; 49:6)。追答4. 约翰福音
约翰福音的结尾清楚地指出,「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约 20:31)。因此约翰福音强调耶稣的神性,在福音书一开头就介绍耶稣基督是「道」,是照亮世人的「真光」,是神的「独生子」。在约翰福音中,还特别记载了七个耶稣所行的「神迹」。而「神迹」这个字约翰都是用希腊文的「记号」(Signs),因为约翰要表明,每个神迹都是指向基督的「记号」。
另外约翰福音也特别记载了几次耶稣自称「我是…」的经文,如「我是生命的粮」(6:35,51)、「我是世界的光」(8:12)、「我是门」(10:9)、「我是好牧人」(10:11)、「我是道路、真理、生命」(14:6)等。这些自称都代表了耶稣的某些身分、使命或特质,但是最重要的是,在希腊文中的「我是…」(ego eimi),是一种强调式的用法。因为希腊文的eimi意思就是「我是」,而ego是「我」。这种重复的「我─我是」词句,在希腊文的《旧约》七十士译本中曾用来翻译出埃及记3章14节神的自称。因此在犹太人中间,这种「我是」(ego eimi)的表达法,就成了神的专用语。如今耶稣却大胆地多次用这个词来自称,可以说是清楚地表白了他的身分。
最后,约翰福音的基督论也强调耶稣是「被父神所差的」,类似的词句一共出现多达42次以上。因此,约翰福音极为强调圣父与圣子的亲密关系。另一方面,耶稣既然是天父所差遣的,所有相信耶稣的人,就是相信差他来的天父,他就能得永生(5:24)。这种「差派」的概念,有很强的宣教意识,所以耶稣可以算是一个「超级宣教士」。而且耶稣复活之后,他对门徒的吩咐就是:『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20:21)于是这位「被差者」,如今成为「差派者」了。2. 福音只限于以色列人吗?
耶稣的宣教范围主要是在巴勒斯坦,似乎只专对犹太人。他甚至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太 15:24)。他也曾吩咐门徒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玛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太10:5-6)。从这些方面看来,宣教的对象与范围似乎是「特定性」(particularism)的,与所谓宣教的「普世性」(universalism)是相互矛盾的。
然而不要忘记耶稣自己却有几次向外邦人传福音的记载:例如他医治迦百农罗马百夫长之仆(太8:5-13)、为格拉森人赶鬼(可5:1-20)、医治迦南妇人之女(太15:21-28)、与撒玛利亚妇人谈道(约4:1-30)等。耶稣也曾越过撒玛利亚,前往罗马统治的外邦人中去做传道与医病的工作,因此他的名声传遍了叙利亚和低加波利等外邦人之地(太4:24-25)。难道耶稣言行不一吗?还是有更好的解释?
首先我们要明白,正如哈维(John D. Harvey)所指出的3,马太福音中将救恩的历史分为四个阶段:(1)律法和先知时期;(2)耶稣宣告天国信息的时期;(3)门徒宣告弥赛亚来临的时期;(4)主再来的时期。在第一和第二个时期,宣教事工分别由「先知」施洗约翰及耶稣来执行,但是对象主要都是以色列人。但是到了第三阶段,宣教就转由耶稣的门徒来推动,对象也扩大到万国万民了。至于到最后的时期,则由天使来执行,对象也是针对万国万民。因此耶稣受难前的宣教事工,是有其阶段性的任务与目标,但是并不表示宣教事工本身在救恩历史中,是局限于特定的对象(犹太人)的。
此外,耶稣作为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人物,他在地上三年半的时间是有限的,他必须集中心力从以色列人开始宣扬福音,而没有花太多时间向外邦人宣教。何况在他钉死复活以前,赎罪祭的羔羊尚未备妥,外邦人蒙恩之路尚未通畅,耶稣的事奉对象也只能暂时以以色列人为主。所以贾礼荣(J. Herbert Kane)说:『明显的,耶稣的宣教使命是包括外邦人,不过那是时间的问题。』4
但是当耶稣从死里复活之后,一切都改观了,因为通往至圣所的幔子已经打开,一条又新又活的路已经备妥,所以耶稣在最后的「大使命」中,才开始吩咐门徒们要往普天下去传福音。2. 「道成肉身」是历代宣教士的典范
A. 「道成肉身」是代表耶稣基督的「降卑」
「道成肉身」从一个角度来看,是代表耶稣基督的降卑。这一点保罗在腓立比书表达的最清晰:
他本来有神的形象,却不坚持自己与神平等的地位,反而倒空自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既然有人的样子,就自甘卑微,顺服至死,而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6-8,新译本)
因此,耶稣是由父神差遣来到人间的一位「宣教士」。也因为如此,耶稣成为历代所有宣教士的楷模。当宣教士离乡背井,来到一个陌生而且落后的地区时,他所感受的挫折感,往往是外人所很难体会的。近年来据统计,有一半左右的新宣教士,在宣教工场工作完第一个任期(约四年)后,就会因挫折感而离职。
所以我们更应该从耶稣的榜样来学习,他甘心顺服,忍受苦难。宣教士若不能以「道成肉身」的心态来投入事奉,必然会陷入自卑、自怜、怨天尤人的漩涡中去。所以这种愿意「降卑」的心志,是做宣教士最起码的条件。
B. 「道成肉身」是代表耶稣基督与软弱的世人「认同」
另一方面,「道成肉身」也代表耶稣基督与软弱的世人「认同」。耶稣既有完全的人性,他也与我们世人同样会经历试探与引诱。所以,基督徒在祷告时会觉得与耶稣基督特别亲近,正因为我们知道他能体会我们的软弱、挣扎、痛苦与悲伤。希伯来书说:
我们既有一位已经升入高天尊荣的大祭司,就是神的儿子耶稣,便当持定所承认的道。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4:14-16)
一个宣教士到达宣教工场,也要学习耶稣这种态度,与当地的人「认同」。戴德生到中国时,留起辫子,穿上长袍马挂,吃中国食物。当时来华的宣教士很多人都不赞同他的作法。但是结果戴德生却赢得中国人的心,正因为他与中国人在生活习惯上认同。第四节 「大使命」:耶稣的宣教宣言
1. 福音书及使徒行传中耶稣复活后有关宣教的吩咐
在四本福音书及使徒行传里,都分别记载了耶稣复活后,对门徒最后有关「宣教大使命」的吩咐(参考下表)5。基本上,除了马可福音之外,这些最后的吩咐都有一段有关于宣教的重要宣言。在每段经文中,耶稣都吩咐他们采取一些宣教的行动,指出宣教的范围,并给予他们保证。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