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五灯会元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6 07:04
菩 提 树 朱千华 ①菩提本非树,菩提本是树。读《五灯会元》,这样的偈语比比皆是。我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于宗教的兴趣。我精读过《大唐西域记》。那实在是部奇书。它吸引我的地方,主要是它描写的异域人情世俗,让我闻所未闻。菩提树,就是读此书知道的。 ②多年来,我一直四处寻找菩提树。奇怪的是,行遍北方大地,怎么也找不到,后来才知道,菩提树只适宜热带和亚热带生长。两年多来,我穿越蛮烟瘴雨,进入岭南腹地,终于有一天,在邕城良凤江畔,看到了向往已久的菩提树。满树满树的红丝带在风中舞飞,刹那间,有一丝白莲花般的亮光闪过我的心际,一种奇怪的感觉在我心里触动。 ③玄奘在书中详细介绍过那棵佛陀菩提树。此树原也是极平常的,生长在印度一个偏僻村野。两千五百多年前,乔达摩·悉达多毅然舍弃王位出家修行,寻求解脱人世困苦的灵丹妙药。他风餐露宿,坚持不懈达六年之久。后来到了一个野村,悉达多独自走到一棵枝叶繁茂的毕钵罗树下盘腿静坐,凝神静思。经过七天七夜的朝思暮想,他获得大彻大悟,终于成为一代伟大的教主,毕钵罗树亦从此称作菩提树。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以后的佛教一直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而这个小野村,从此名扬四方,叫做菩提迦耶。目前在菩提迦耶小镇上的那棵菩提树,虽非佛陀当年原物,却是从当年原树枝叶辗转传承下来的。据说,那棵菩提树自然落下的一片叶子,在黑市上可以卖到十美元。 ④丁亥正月初五,我们驱车去良凤江。来此之前,我曾听好多人说过,良凤江有棵非常奇异的菩提树,至于如何的奇异,多数语焉不详。我决定亲自寻访。良凤江在邕城西南,约七公里。满目翠绿迎面扑来,良凤江的草木山色淹没了我们。沿一条泥泞小路,攀上小山坡,坐在草丛里,凭眺远望。远处有一棵大树,满树满树的红丝带。那里好像是个村庄,小村背后,是长满青翠的山冈。树在村中兀自挺拔,周围是绿色的灌木丛。远远望去,云烟缭绕,一派空濛。 ⑤我没想到,和菩提树就这样猝不及防地相遇。 ⑥树干十分粗大,约要五个成年人张开双臂才能合围。树的模样,给人感觉总有些特别,对它凝视半天,才明白,这是一棵合抱树。原是两棵,时间长了,一棵树把另一棵树搂紧,不再放开,形成了一棵树。我被这种奇特的造型震撼。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紧密的拥抱,密不透风,以身相许。我们只有在树叶上才可以区分这是两棵树。树枝分叉;有两部分,一边枝节直挺粗大,是大树叶,另一边,枝节小巧,柔媚多姿,是小树叶。风一吹,大小树叶互相摩挲,耳鬓厮磨,窃窃私语,说不尽的恩爱衷肠。 ⑦有人告诉我,这是国内惟一的阴阳菩提。正是正月头上,菩提树下,香烟缭绕,观音像,香炉,果品,点心,层层堆叠。据我观察,由于南方人口音差异,阴阳树,会听成姻缘树。这样岂不更好?难怪树下聚集了许多青年男女,他们焚香祈祷,神态虔诚,把写着愿望的红丝带,一条条抛在菩提树上。丝带千丝万缕地挂着,满树通红,若不是偶尔看到青枝绿叶,真让人会误以为这是一棵火红的枫树。旁边就是静静的良凤江。那里有个古渡口,很多人从渡口走上岸来,又有一些人走下去。上上下下,人生就这样沉浮。世上多数人并不快乐,就要来找寻,要梦想成真。那些快乐的人呢,又想佛祖保佑。就这样,菩提树上年复一年地系满了红丝带。 ⑧出于好奇,我想看看那些红丝带上,都写着什么。风一吹,就有红丝带从树上掉下来。心头一紧。我捡起一条看,上面写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心里掠过一丝不安。能写这几句话,应该是位书生吧。有一天,他与她来到良凤江的菩提树下,两人的海誓山盟,系在菩提树上。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红丝带掉下来了。他们现在还好吗。我的心中,忽然觉得难过。 ⑨其实,我们不必固执地去寻找菩提树,也不必相信那些姻缘寄托。如果佛祖当年坐在榕树下,那么,榕树又会成为佛树。只要你心中有菩提,则山川草木皆是佛。事实也是这样,我在南方,看到很多古老的榕树上,同样系了许多红丝带。那些榕树盘根错节,苍老得让人产生敬畏。若只迷信那些所谓的姻缘树,任你把红丝带系满了树枝,也无济于事。 ⑩正想着,一片碧绿的菩提树叶轻飘飘落下来,落在我的身上。多么美丽的叶子。叶片心形,状如水滴。我把这片菩提树叶带回家。夹在书中。不几日,叶片干枯。吹去叶皮,得到了一片清晰透明、薄如蝉翼叶脉。我叫它菩提纱。 7.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触动”用得是否恰当?请简述理由。(2分) 8.第⑤段作者为什么用“猝不及防”’来表现与菩提树的相遇?(3分) 9.第⑦段中的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2分) 10.第②段说“多年来,我一直四处寻找菩提树”,第⑨段又认为“我们不必固执地去寻找菩提树”,这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A.“菩提本非树,菩提本是树”既照应题目,总起下文,也强调了佛教“觉悟”的重要意义。 B.本文善用伏笔和照应,如第②段“一种奇怪的感觉”与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前呼后应。 C.第③段用插叙交代菩提树的得名由来,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也使主旨得到了升华。 D.第⑧段刻画了作者“不安”和“难过”的心理,委婉表达了对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遗憾。 E.文中多处提到系在树上的“红丝带”,意在用细节描写来突出南方人对佛教的顶礼膜拜。 F.作者按知菩提、寻菩提、观菩提和悟菩提的顺序组织全文,线索明晰,思路流畅。 12.最后一段耐人寻味,请联系全文进行赏析。(4分)
最佳答案
7.(2分)不恰当。“触动”和“感觉”搭配不当。 恰当。“触动”准确体现了作者内心短暂而细微的变化。 8.(3分)(1)作者寻找菩提树多年,一直未能如愿;(2)即使这次寻访,作者也做了再次落空的心理准备,与菩提树突然相遇,出乎意外;(3)“猝不及防”准确表现了他的惊喜之情。 9.(2分)明写人们在渡口的上下船,暗写人生的起伏浮沉。含义丰富,虚实结合(一语双关),转换巧妙,联想自然。 10.(3分)不矛盾。第段作者寻找菩提树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宗教兴趣和好奇心,第段说不必固执地去寻找,是因为他认识到“只要你心中有菩提,则山川草木皆是佛”。(只要心中觉悟,万物都可以成为你的精神寄托。) 11.(6分)AF 12.(4分)(1)表现了作者的深刻感悟:树只是树,菩提树叶也只是树叶,若只迷信所谓的圣树,任你把红丝带系满树枝也无济于事。(2)以“菩提纱”书签作结尾呼应了前文,深化了文章的内涵。(3)对菩提树叶和菩提纱的描绘,细腻蕴藉,丰富了菩提树的形象,富有美感,引人深思,意味无穷。
全部回答
谢谢回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我的windows xp菜单栏突然变得好大哦不知道咋
函数f(x)=ln(1-x2)的图象只可能是A.B.C.D
单凭咀嚼能吸收热量么?有时候 很想吃高热量
电信假期宽带时间2016
你不要喜欢我我喜欢你就够了是什么意思啊
历史上的四川是人杰地灵的“天府之国”,是西
出生公证多少钱
小车停在路中间被大货车撞死了怎么划分责任
微软、苹果、谷歌的发布会是否日益同质化?
国产车现在还有用进口发动机的车型吗
无锡梁溪路原名叫什么路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不全相同的一组
西瓜有几种颜色?
做梦梦见抱儿子小时候睡觉
摇钱树的果实是什么颜色
推荐资讯
揭东区人民检察院地址在哪?我要去那里办事
为什么我8g的内存和4g内存的性能一样
室外电缆管套哪个定额
They often their friends at weekends and t
小狗来月经应注意什么?,我家的可能来月经了
火麒麟海鲜自助火锅旗舰店我想知道这个在什么
makena/麦凯龙 m65s 怎么样
单选题食糖放在热水中比放在冷水中溶化得快,
过期的菊花茶叶闻味道有什么害处
苹果系统有没有体态评估app软件
怎么在唯品会里面卖东西?
在水电离的c(OH-)=1.0×10-11mol?L-1的溶液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