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传变概括为哪三个方面
- 提问者网友:记得曾经
- 2021-03-15 18:03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思契十里
- 2021-03-15 18:34
中医疾病传变规律是中医学名词,即疾病传变具有一般规律特征,也就是说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规律特征。传变,即疾病的发展变化。在六经病症中,学术界称之为“传经”,即病邪自外侵入,逐渐向里发展,由某一“经”病症转变为另一“经”病症。在卫气营血辨证中,李积敏将它称之为“传分”,即病邪自外侵入,逐渐向里发展,由某一“分”病症转变为另一“分”病症。在三焦辨证中,李积敏将它称之为“传焦”,即病邪自外侵入,逐渐向里发展,由某一“焦”病症转变为另一“焦”病症。共分为五大类:循传、越传、直中、合病、并病。
循传
在六经病症中,称为“循经传”,即按照伤寒六经的顺序相传,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在卫气营血辨证中,李积敏将它称之为“循分传”,一般学术界称为“顺传”。即病变从卫分开始,依次传入,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在三焦辨证中,李积敏将它称为“循焦传”,学术界仍称之为“顺传”。即由上焦手太阴肺开始,依次传入,上焦→中焦→下焦。
越传
在六经病症中,称之为“越经传”,即是隔一经或两经以上相传者。在卫气营血辨证中,李积敏将它称之为“越分传”,学术界一般将此称为“逆传”,即邪入卫分后,不经过气分阶段而直接传入营分或血分。在三焦辨证中,李积敏将它称之为“越焦传”,即邪自上焦越传下焦。在三焦辨证中,学术界也有“逆传”之说,但它是指病邪从肺卫而传入心包者,并非我们所说“越焦传”之概念。
直中
在六经辨证中,伤寒病初起不从三阳经传入,而病邪经直入于三阴病者,称之“直中”。在卫气营血辨证中,温病发病之初无卫分证,而经见气分证或营分证,李积敏将此称之为“直中”。如“直中气分”、“直中营分”、“直中血分”等。在三焦辨证中,起病即见中焦或下焦病症者,李积敏将它称为“直中”。如“直中中焦”、“直中下焦”等。
合病
在六经辨证中,伤寒病不经过传变,两经或三经同时出现的病证,称之为“合病”。如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太阴合病等。在卫气营血辨证中,温病未经传变,而两“分”或三“分”以上同时出现的病证,李积敏将此称之为“合病”。如“气营两燔”、“气血两燔”等。在三焦辨证中,温热病未经传变,而见两焦病证错综互见或病邪弥漫三焦者,李积敏把它称之为“合病”。
并病
在六经辨证中,伤寒病凡一经之证未罢,又见它经病证者,称之为“并病”。如太阳少阴并病、太阴少阴并病等。在卫气营血辨证中,温病一“分”之证未罢或尚存,又出现它“分”病证者,李积敏将此称之为“并病”。学术界称它为“同病”,如“卫气同病”。在三焦辨证中,一“焦”病证未罢而又见另一“焦”病证者,李积敏将此称之为“并病”。如上焦病证未罢而又见中焦病证的,亦有中焦病证未除而又出现下焦病证者等等。
疾病在其传变过程中,形式是非常复杂的。由于病邪的因素以及机体反应的特殊性,疾病也有不按上述五大规律传变的。因此,在对疾病的判断中,应全面搜集临床资料,综合进行分析,才能正确地认识疾病、判断病势。
- 1楼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03-15 19:16
五脏疾病的传变与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有密切联系。其传变的一般规律不外相乘、反侮、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四个方面,再加上本脏自病,则为五种不同情况。故曰:“病有虚邪,有实邪,有贼邪,有微邪,有正邪……从后来者为虚邪,从前来者为实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自病者为正邪”(《难经·五十难》)。所谓“后来”、“前来”,就是生我、我生的母子传变关系:后来为生我之母,即母病及子;前来为我生之子,即子病及母。“所不胜釆”,“所胜来”是克我、我克的关系:所不胜为克我者,“所不胜来”即相乘传变;所胜为我克者,“所胜来”即相侮传变。“自病”则为病邪直中本脏,并非由于他脏传变而来。
五脏之间的这种病理传变形式又可分为顺传和逆传两种情况。
顺传:一般地说,母病及子和相乘传变谓之顺传。如水能生木,若肾阴不足,导致肝阴不足而肝阳上亢,出现眩晕、眼花、腰膝酸软、头重脚轻之候,即属母病及子,称之为水不涵木。因肾水能滋养肝木,病情虽有发展,但邪气挟生气而来,所以其病虽进而易退。木能克土,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则肝脾不调,而现胸闷胁痛、纳呆腹胀等症。木来乘土,属相乘传变,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脏气本已受制,邪气又挟其相制之力而来,贼害必甚。但其病虽甚而易却。
逆传:一般地说,子盗母气和反侮传变谓之逆传。如土能生金,在虚损劳瘵病中,其自上而来者,一损于肺,过于中则不治,故曰:“久咳,损及中州,食减神倦,则肺无所资”(《临证指南医案》)。“久咳便溏,脉虚而数,为肺脾俱病,培补中气为要”(《静香楼医案》)。此为肺病及脾,子盗母气。肺主一身之气,脾乃生气之源,脾虚则生化之机日惫,使虚劳趋于难复之境。故曰:“脾胃一虚,肺气先绝”(《医旨绪余》),所以说子病及母为逆。土本克水,土虚则水反侮土,则土益虚。五更泄泻谓之“脾肾泄”,系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土,水寒侮土,故下利不已。故曰:“肾之脾,谓之辟阴,死不治”(《素问·阴阳别论》)。辟,反克之义。可见反侮相传亦为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