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在黑暗中或烛光下会发光的布的染法(越详细越好)
答案:3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10 18:34
- 提问者网友:黑米和小志
- 2021-05-10 07:18
古代在黑暗中或烛光下会发光的布的染法(越详细越好)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神鬼未生
- 2021-05-10 07:30
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 商周时期,染色技术不断提高。宫廷手工作坊中设有专职的官吏"染人"、"掌染草",管理染色生产。染出的颜色不断增加。汉代,染色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我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为主。古代原色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将原色混合可以得到间色(多次色)。
青色,主要是用从蓝草中提取的靛蓝染成的。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古代最初用的是马蓝。赤色,我国古代将原色的红称为赤色,而称橙红色为红色。我国染赤色最初是用赤铁矿粉末,后来有用朱砂(硫化汞)。用它们染色,牢度较差。周代开始使用茜草,它的根含有茜素,以明矾为媒染剂可染出红色。汉代起,大规模种植茜草。黄色,早期主要用栀子。栀子的果实中含有"藏花酸"的黄色素,是一种直接染料,染成的黄色微泛红光。南北朝以后,黄色染料又有地黄、槐树花、黄檗、姜黄、柘黄等。用柘黄染出的织物在月光下呈泛红光的赭黄色,在烛光下呈现赭红色,其色彩很眩人眼目,所以自隋代以来便成为皇帝的服色。宋代以后皇帝专用的黄袍,既由此演变而来。白色,可以用天然矿物绢云母涂染,但主要是通过漂白的方法取得。此前,还有用硫黄熏蒸漂白的方法。黑色,古代染黑色的植物主要用 栎实、橡实、五倍子、柿叶、冬青叶、栗壳、莲子壳、鼠尾叶、乌柏叶等。我国自周朝开始采用,直至近代,才为硫化黑等染料所代替。掌握了染原色的方法后,再经过套染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间色。 到了明清时期,我国的染料应用技术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染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乾隆时,有人这样描绘上海的染坊:"染工有蓝坊、染天青、淡青、月下白 ;有红坊,染大红、露桃红;有漂坊,染黄糙为白;有杂色坊,染黄、绿、黑、紫、虾、青、佛面金等"。
青色,主要是用从蓝草中提取的靛蓝染成的。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古代最初用的是马蓝。赤色,我国古代将原色的红称为赤色,而称橙红色为红色。我国染赤色最初是用赤铁矿粉末,后来有用朱砂(硫化汞)。用它们染色,牢度较差。周代开始使用茜草,它的根含有茜素,以明矾为媒染剂可染出红色。汉代起,大规模种植茜草。黄色,早期主要用栀子。栀子的果实中含有"藏花酸"的黄色素,是一种直接染料,染成的黄色微泛红光。南北朝以后,黄色染料又有地黄、槐树花、黄檗、姜黄、柘黄等。用柘黄染出的织物在月光下呈泛红光的赭黄色,在烛光下呈现赭红色,其色彩很眩人眼目,所以自隋代以来便成为皇帝的服色。宋代以后皇帝专用的黄袍,既由此演变而来。白色,可以用天然矿物绢云母涂染,但主要是通过漂白的方法取得。此前,还有用硫黄熏蒸漂白的方法。黑色,古代染黑色的植物主要用 栎实、橡实、五倍子、柿叶、冬青叶、栗壳、莲子壳、鼠尾叶、乌柏叶等。我国自周朝开始采用,直至近代,才为硫化黑等染料所代替。掌握了染原色的方法后,再经过套染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间色。 到了明清时期,我国的染料应用技术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染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乾隆时,有人这样描绘上海的染坊:"染工有蓝坊、染天青、淡青、月下白 ;有红坊,染大红、露桃红;有漂坊,染黄糙为白;有杂色坊,染黄、绿、黑、紫、虾、青、佛面金等"。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骨子里都是戏
- 2021-05-10 08:51
不知道在哪个论坛里看到过,好象是用萤火虫尾部的萤光粉印染的
- 2楼网友:雾月
- 2021-05-10 08:08
古代很多染法已经失传
就算考古学家也没发现
就算发现了也不会给一般的人知道怎么染
他们要赚钱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