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有哪些,有哪些鉴赏方法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3 00:57
在学习语文的古诗词当中,少不了要做一些有关鉴赏的题目,那么,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有哪些,有哪些比较好的鉴赏方法,求指点技巧
最佳答案
品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包含着如下作用:   题目揭示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春日忆李白》就直接点明在春天,诗人杜甫对李白的思念和仰慕的这一主要内容;题目表露心情。《春日忆李白》题目中的“忆”就直接点出了对李白的思念与仰慕。再如《春夜喜雨》《天净沙·秋思》;题目显示诗歌题材,暗示诗歌内容。因为相同的诗歌体裁,有大体相似的诗歌内容。如《鹧鸪天·送人》《在狱咏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例1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首先我们从诗歌题目“送人”上可以先大体上把握诗歌的题材为“送别诗”。   其次回忆送别诗常抒发的感情:①依依不舍的留念、离愁别恨;②情深意长的勉励、赞颂、祝愿之情;③坦陈心志的告白,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最后依据送别诗的大体情感,再结合这首诗的诗歌内容,确定这首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 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途迷茫的郁闷之情。   [知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例2 鹊桥仙·华灯纵博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解析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宋代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当时战争不断,百姓苦难深重,江山支离破碎,诗歌的内容也极为丰富,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爱国主题的日常生活和情景的吟咏,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他的诗毫无保留地体现了自己的肝胆肺腑。年轻时因触犯秦桧被黜之后,仍保持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情,并一如既往;壮年之后坐卧所思仍是抗战立功、洗雪国耻;这些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表现得很明显。即使是到了82岁的高龄,诗人的爱国热情依然没有一丝衰竭,直至临终时,还写下了耀照千古的绝唱——《示儿》,表露出念念不忘祖国统一的一片丹心。而这首词的作者正是陆游,所以我们可以先大体推测词中的感情:陆游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总蕴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   事实上,许多的诗人,他们的诗歌不仅是他们各人命运的写照,气质风格的体现,同时还打上了他所处时代的烙印。如李白的豪放飘逸,诗中多流露出自信达观,傲视权贵,追寻精神自由之思想;杜甫诗的沉郁顿挫,多抒写忧国忧民之思;陶渊明的恬淡闲适;再比如婉约词派的柳永,豪放词派的苏辛,一生忧国忧民矢志北伐却又壮志难酬的陆游。   答案 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读注释   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诗词后的小注一定不能忽略。   例3 醉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 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解析 注释中交代了此诗为作者谪居惠州时所作,而大凡诗人词人被贬谪,多会抒发怀才不遇之感,表达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这首诗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答案 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明典故   诗词中往往引用一些典故,用典的好处是能以少数文字表达比较丰富的含义,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4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既”三句《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解析 “听我楚狂声”出于《论语微子》,楚国隐士接舆曾唱歌当面讽刺孔子迷于从政,疲于奔走,《论语》因此称接舆为“楚狂”。辛弃疾在这里运用这两个典故,目的是为了抒发他虽有满腔“长恨”而又无人理解的悲愤,一个“狂”字,更突出了他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富贵非吾事”出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叶,社会动乱,政治黑暗,而他本人又“质性自然”(《归去来兮辞序》),“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因有是辞。这里词人引用陶诗,表明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荣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以表明自己的心迹。   答案 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全部回答
收益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11月宝宝爱闹人什么原因
20厘米左右的脚买多大吗的轮滑鞋
除数是160,商和余数都是4,被除数是多少
求风语咒未删减资源(电影院删了三十多分钟)
编辑好的字存在哪里?我要去打印店打字,编辑
滇的康熙字典
产品执行标准、产品技术条件和产品规格有什么
有没有搞笑的接头暗号?
单位邀请学生来实习的邀请函怎么写
18gD2O中所含的中子数为多少
心目中的法国印象
我想开淘宝店怎么开始
下列句子中加点俗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俗话
lol丝带怎么来的
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评分标准(怎么给分的)
推荐资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
兴城农村商业银行(西关支行)地址有知道的么?
江苏苍梧县属于哪个市
3dmax把材质赋予物体的快捷键是什么
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的会计专业是一本专
昆明展会装修公司各位有推荐的吗
如何开好一家美容院?
猪肉拿白面祸了能炒吗?
宁陵县公安局赵村派出所地址在哪,我要去那里
堂吉诃德鉴赏
禄康源长江店(西门)在哪里啊,我有事要去这个
就是近了怕误会 远了怕陌生的么还是怎么说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