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婚姻有什么要求
- 提问者网友:活着好累
- 2021-05-01 00:02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05-01 00:07
- 1楼网友:纵马山川剑自提
- 2021-05-01 01:20
送葬前夕,生者向煞费苦心者告别,名曰“辞灵”。辞灵的作法是死者至亲好友,一一在灵前焚香跪拜告别。次日凌晨安葬,必须在太阳出来之前安葬完毕。村中族人及亲属全来帮葬,抬棺出殡,拿锹镐到坟地,将棺安放挖好的土圹中。启灵柩时,全家人哭葬,在灵柩后随行。长子在灵柩启动时,将“丧盆”摔于棺前,然后持“灵头幡”在灵柩前引路。经过人家门口、井台时,必须先用脸盆盛水,放在门口、井台上,否则不能通过。安葬时,长子将“灵头幡”放在棺盖上面,并亲手埋第一锹土,接着帮葬人动手将棺柩埋入圹中,上面凸起一个坟堆。在家族坟茔地,男埋在西边,女埋在东边。之后送葬人还要在坟前焚香烧纸致哀。然后在坟前脱下孝袍,男的只扎一条白孝带,女的也只用一条白孝布包头。回家后将死者枕头在大门外烧掉,请帮葬人含几口酒洗手,然后进屋吃“回灵饭”。 死者的子女要守孝百日,妻子要守孝三年。死者葬后“一七”晚间人定时,死者的子媳们要在外边的烟囱下上供烧纸哭着吊祭,供品是红糖馅煮饺。意思是死者葬后七天回来望乡,看望家中老小,名曰“上望”。“上望”后饺子拿回来,儿子和媳妇们抢着吃,说这样吉利。但女儿无论出嫁与否均不许吃。葬后“五七”,由结婚的女儿扎五盆花上坟前烧掉,意思是望死者乘坐五朵莲花飞入西方极乐世界;这天又是女儿满孝期,到坟前脱孝之日。儿子、儿媳及未婚女儿则于百天时至坟前脱孝。整个葬礼,到此才结束。 解放后,随着封建礼教的破除,锡伯族人思想觉悟的提高,丧葬形式已大为简化,老坟实行了深葬,土葬改用了火葬。吊唁形式也普遍简化,死者子女及近亲朋友、胸戴白花,臂戴青纱,及送花圈等,以表怀念与哀思。 锡伯族与西迁节 锡伯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清朝统治者曾将锡伯族编入蒙古八旗和满州八旗,所以有人认为他们是满族人。 古代的锡伯族以狩猎为生,能骑善射,性情骁勇。由于在狩猎过程中,他们豢养的猎狗能帮助他们发现猎物、追赶猎物、捕捉猎物,去人不能到达的地方(如深水中、悬崖下、沼泽里)叼回射中的猎物,甚至在猎人发生危险时,能够咬退凶猛的野兽,或给其他猎人通风报信儿前来营救主人,所以锡伯族人非常喜欢狗。直到现在,他们仍然有喜欢养狗、爱狗胜过爱其它动物的习俗。他们从来不杀狗、不吃狗肉。 在古代,锡伯族人从事狩猎,过着半游猎的生活。在狩猎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危险,如在深山老林中迷失方向,被凶猛的野兽袭击,被困于暴雨山洪或无边的雪海,沦陷于沼泽之中等等。为了免除自然灾害的侵扰,除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狩猎技艺外,还信仰多种神灵,以求得神的庇佑。主要供奉的神灵有保佑家人平安的“喜利妈妈”和保护牲畜健壮的“海尔堪”神。还有一些人信仰萨满教和喇嘛教。 由于在狩猎过程中的长期缎炼,形成了锡伯族人膘悍强壮、能骑善射、性格勇猛、胆大顽强的民族特点,所以在18世纪中叶,清政府为巩固和加强西北边防,曾将东北各地锡伯族官兵及随军家属,征调到新疆伊犁地区去屯垦戍边。因为起程这天是1764年4月18日,后来锡伯族就将4月18日定为“西迁节”,每年都以省城为界,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大家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座谈、饮酒、唱歌、跳舞,表达他们爱国护边、骄傲自豪的崇高感情。 过去锡伯族曾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后因长期与汉族杂居,本民族语言文字便逐渐失传。现通用汉语汉文。其民族习惯也趋同于汉民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