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氏族谱字辈轮回规律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0 21:57
- 提问者网友:兔牙战士
- 2021-04-10 16:51
我是安徽阜阳临泉县的 祖辈字是民,父辈是光,我是振/协,子辈是清。哪位大哥帮我查查我这是属于文氏哪一支,以及相应的子辈族谱???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我住北渡口
- 2021-04-10 18:20
文--西伯追谥周文王,庶孙以号文氏昌
【得姓始祖】
《史记》上有个“桐叶封弟”的故事:“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后更名晋。成王与叔虞同为姬昌(周文王)孙,姬发子。姬昌崩,姬发兴国,谥父曰“文”。叔虞六代孙、即姬昌八代孙中有名祈者,受封采邑雁门。祈改以祖(姬昌)谥(文)为姓。是为雁门文之发祥。时在西周,距今三千年。
【文姓来源】
中国姓氏中的姓是“别婚姻”,氏则是“明贵贱”。氏隶属于姓。秦汉以来,姓氏合而为一.姓源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为一个血缘家族的称号,最初以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以后多以国名邑名官名谥号.或以住地之名等等为氏,战国时,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发生根本变革。这时氏开始转变为姓,百姓遂也得姓氏,关于文姓的来源,据史料考证,有以下几个来源:
一,出自于姬姓,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
①、出自于姬姓,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 据《风俗通义》等有关资料所载,商朝末年,居住于渭河流域的周族逐渐强盛起来,商王文丁感到周的威胁,就找借口杀了周人(姬姓)的领袖季历。季历之子姬昌即位后,励精图治,深得国人拥戴,被商纣王封为西伯。因西伯声望太高,纣王又找借口将西伯囚禁,后释放。西伯归周后, 以贤臣姜尚为辅佐,先后吞并了虞、芮、黎(今山西长治西南)、崇(今河南嵩县北)等国,并建丰邑(今陕西长安沣水以西)作为国都,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其实力超过商王朝。西伯在位50年,他死后,其子周武王继承了他的遗志,完成了灭商大业,于公元前11世纪建立了周朝,建都于镐(今陕西长安沣水以东),追谥西伯为周文王。姬昌八代孙中有名祈者,受封采邑雁门。祈改以祖(姬昌)谥(文)为姓,这便是文姓的得姓始祖。
②,出自周代卫国将军文子之后。出自周代卫国将军文子之后。据《姓氏考略》等所载,西周初年建立的卫国(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初建都于朝歌<今河南淇县>,又迁都于楚丘<今河南滑县>,后又迁都帝丘<今河南濮阳>,前209年,为秦所灭),至春秋时期的卫献公时,有个将军叫孙文子,是个很有声望的人物,孙文子的子孙有以祖字为氏,称文氏。
二,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姜文叔之后。
西周初,周武王封炎帝裔孙太岳之苗裔文叔于许(在今河南许昌市),建立许国,为姜姓诸侯国。春秋时,许国受郑楚所迫,经四次迁都,前576年迁叶(今河南叶县西南),前553年迁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前529年复迁叶,前524年迁白羽(今河南西峡),前506年迁至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战国初年为楚所灭(一说灭于魏),子孙四散。除有以原国名“许”为氏外,还有以许国开国君主文叔之字为氏,就是文姓.
三,出自姓妫(读音:归)姓,为妫满之裔孙.
据《左传》记载,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后因以为氏姓,姓妫氏。舜崩,传禹天下,舜子均商为封国。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国,以奉帝舜祀。春秋时期,陈国有一公子名妫完,乃妫满第十代孙,因宫廷之变后于周桓王二十年(公元前700年)逃到了齐国。公子完感谢齐桓公姜小白赐田地邑城之德,遂指田改姓为田氏。此后公子完第十代孙田和“田代齐姜”于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被周王室册命为齐侯。公子完逝世后,齐王曾赐其谥号为“敬”,史称田敬仲完。《通志•氏族略》:田氏既陈氏。陈厉公子完,字敬仲,陈宣公杀其太子寇,敬仲惧祸奔齐,遂匿其氏为田。陈田声近陈故也,又齐襄王之后,本田氏,后改法氏。法,姓也,齐襄王法章之后,本田姓,齐灭于秦,子孙不敢称田姓,故以法为氏。敬,姓也.公子完子孙有姓:陈﹑田﹑法﹑敬等四种。
①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战国时,齐国(今属山东)有贵族田文,是齐威王的孙子,号称孟尝君,门下有食客数千,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后来齐国贵族田甲叛乱,孟尝君逃到魏国(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山西芮城北),在魏任相国,死后谥号文子。其后人也有以“文”为氏的。
②、出自敬姓避讳改姓。《史宋•文彦博传》指出,“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五代后晋时,文彦博的曾祖父敬时为避晋高祖石敬塘之名讳, 将敬字拆开,一分为二。凡是姓敬的,要么改姓文,要么姓苟.约在公元947年后晋为后汉所灭,敬氏不存在避讳之嫌了,苟氏、文氏的有些后代相继回复为敬氏,有些则没有复回原姓。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王朝,赵匡胤成为宋太祖。由于赵匡胤的爷爷名叫“赵敬”,如此一来敬氏又犯了帝讳,文彦博祖父文铳(号挺之)只好再次改为文氏或苟氏。
四;出自他姓所改和小数民族有文姓:
① 满族喜塔喇氏、文扎氏,蒙古族鄂依罗特氏,锡伯族温都尔氏改姓文。
② 土家、黎、壮、布依、回等民族均有文姓。
【得姓始祖】
《史记》上有个“桐叶封弟”的故事:“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后更名晋。成王与叔虞同为姬昌(周文王)孙,姬发子。姬昌崩,姬发兴国,谥父曰“文”。叔虞六代孙、即姬昌八代孙中有名祈者,受封采邑雁门。祈改以祖(姬昌)谥(文)为姓。是为雁门文之发祥。时在西周,距今三千年。
【文姓来源】
中国姓氏中的姓是“别婚姻”,氏则是“明贵贱”。氏隶属于姓。秦汉以来,姓氏合而为一.姓源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为一个血缘家族的称号,最初以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以后多以国名邑名官名谥号.或以住地之名等等为氏,战国时,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发生根本变革。这时氏开始转变为姓,百姓遂也得姓氏,关于文姓的来源,据史料考证,有以下几个来源:
一,出自于姬姓,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
①、出自于姬姓,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 据《风俗通义》等有关资料所载,商朝末年,居住于渭河流域的周族逐渐强盛起来,商王文丁感到周的威胁,就找借口杀了周人(姬姓)的领袖季历。季历之子姬昌即位后,励精图治,深得国人拥戴,被商纣王封为西伯。因西伯声望太高,纣王又找借口将西伯囚禁,后释放。西伯归周后, 以贤臣姜尚为辅佐,先后吞并了虞、芮、黎(今山西长治西南)、崇(今河南嵩县北)等国,并建丰邑(今陕西长安沣水以西)作为国都,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其实力超过商王朝。西伯在位50年,他死后,其子周武王继承了他的遗志,完成了灭商大业,于公元前11世纪建立了周朝,建都于镐(今陕西长安沣水以东),追谥西伯为周文王。姬昌八代孙中有名祈者,受封采邑雁门。祈改以祖(姬昌)谥(文)为姓,这便是文姓的得姓始祖。
②,出自周代卫国将军文子之后。出自周代卫国将军文子之后。据《姓氏考略》等所载,西周初年建立的卫国(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初建都于朝歌<今河南淇县>,又迁都于楚丘<今河南滑县>,后又迁都帝丘<今河南濮阳>,前209年,为秦所灭),至春秋时期的卫献公时,有个将军叫孙文子,是个很有声望的人物,孙文子的子孙有以祖字为氏,称文氏。
二,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姜文叔之后。
西周初,周武王封炎帝裔孙太岳之苗裔文叔于许(在今河南许昌市),建立许国,为姜姓诸侯国。春秋时,许国受郑楚所迫,经四次迁都,前576年迁叶(今河南叶县西南),前553年迁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前529年复迁叶,前524年迁白羽(今河南西峡),前506年迁至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战国初年为楚所灭(一说灭于魏),子孙四散。除有以原国名“许”为氏外,还有以许国开国君主文叔之字为氏,就是文姓.
三,出自姓妫(读音:归)姓,为妫满之裔孙.
据《左传》记载,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后因以为氏姓,姓妫氏。舜崩,传禹天下,舜子均商为封国。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国,以奉帝舜祀。春秋时期,陈国有一公子名妫完,乃妫满第十代孙,因宫廷之变后于周桓王二十年(公元前700年)逃到了齐国。公子完感谢齐桓公姜小白赐田地邑城之德,遂指田改姓为田氏。此后公子完第十代孙田和“田代齐姜”于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被周王室册命为齐侯。公子完逝世后,齐王曾赐其谥号为“敬”,史称田敬仲完。《通志•氏族略》:田氏既陈氏。陈厉公子完,字敬仲,陈宣公杀其太子寇,敬仲惧祸奔齐,遂匿其氏为田。陈田声近陈故也,又齐襄王之后,本田氏,后改法氏。法,姓也,齐襄王法章之后,本田姓,齐灭于秦,子孙不敢称田姓,故以法为氏。敬,姓也.公子完子孙有姓:陈﹑田﹑法﹑敬等四种。
①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战国时,齐国(今属山东)有贵族田文,是齐威王的孙子,号称孟尝君,门下有食客数千,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后来齐国贵族田甲叛乱,孟尝君逃到魏国(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山西芮城北),在魏任相国,死后谥号文子。其后人也有以“文”为氏的。
②、出自敬姓避讳改姓。《史宋•文彦博传》指出,“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五代后晋时,文彦博的曾祖父敬时为避晋高祖石敬塘之名讳, 将敬字拆开,一分为二。凡是姓敬的,要么改姓文,要么姓苟.约在公元947年后晋为后汉所灭,敬氏不存在避讳之嫌了,苟氏、文氏的有些后代相继回复为敬氏,有些则没有复回原姓。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王朝,赵匡胤成为宋太祖。由于赵匡胤的爷爷名叫“赵敬”,如此一来敬氏又犯了帝讳,文彦博祖父文铳(号挺之)只好再次改为文氏或苟氏。
四;出自他姓所改和小数民族有文姓:
① 满族喜塔喇氏、文扎氏,蒙古族鄂依罗特氏,锡伯族温都尔氏改姓文。
② 土家、黎、壮、布依、回等民族均有文姓。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