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学生管理文化的基本内涵和作用概述
2、当前国内外高中学校学生管理的现状概述
3、我国高中学校学生管理的基本内容和重点难点概述
4、对xx中学学生管理制度的认识和建设性合理化建议
5、高中期间思想品德日常行为习惯自我培养目标
关于高中学生学校管理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6-03 05:06
- 提问者网友:轻浮
- 2021-06-02 07:47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洒脱疯子
- 2021-06-02 09:07
、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通海杞麓湖环境现状调查玉溪一中高2010届16班耿晓欢 杞麓湖流域的污染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点源污染,二是农村面污染。据介绍,点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源和城镇生活污染源,其中以城镇生活污染源为主;此外,由于杞麓湖流域经济比较发达,企业较多,化工、造纸、水泥、蔬菜加工等发展较快,工业废水入湖也是造成杞麓湖污染的重要原因。而农村面源污染则是杞麓湖的主要污染源,突出表现在农业生产污染上。杞麓湖流域内有耕地面积16.3万亩,由于大量种植蔬菜及经济作物,化肥施用量每年达4.5万吨,平均每亩耕地用化肥280公斤,化肥流失量按20%计算,则流失量达到0.9万吨。农药施用量每年平均327吨,平均每亩施用2公斤,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造成相当一部分作物不吸收、土壤不吸附的化肥、农药随农业废水进入湖中,污染湖水。据通海县环保局2003年调查显示:全县近15万亩蔬菜,150余座冷库的废菜叶综合利用不到60%,其余的就是到处乱倒;近两年来,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规模化养殖场已达182个,年产生畜禽粪便29万吨以上,已远远超过全县工业固体废物5.8万吨的产生量,而畜禽粪便有较大一部分没有很好利用,造成的污染越来越突出。湖盆区农村面源污染也很严重。湖盆区6镇1乡及297个自然村每天产生约300吨生活垃圾;县城区每天约有120吨送往里山垃圾填埋场;乡镇除集镇送到相应垃圾填埋场外,只有15%的自然村清运垃圾,85%的自然村无序排放,每天不少于100多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到处乱倒,特别是14条入湖河道,旱季是垃圾沟、垃圾河,雨季是垃圾输送带,全部冲刷入湖。此外,由于森林植被的减少,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径流区内大量开山采石、采砂,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年损失库容0.31%,湖泊淤积总量约926万立方米,湖泊的蓄水供水能力减弱。我调查中了解到,杞麓湖由于多年的水土流失和动植物残体的沉积,底泥中富含氮、磷,底泥中的污染物在温度、PH值、浓度及水体拢动等外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会从底泥中释放进入水体,而成为水体的内污染源。同时水生生物系统破坏严重,生物物种数量少,物种多样性衰退,湖泊生态脆弱,自净能力较弱,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由于缺乏有力的调蓄功能,导致水资源缺乏,供需矛盾突出,人均水资源仅为469立方米,为全国的1/5,全省的1/14,从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看,通海县显然属于重度缺水区,而随着通海县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一问题将会显现。调查显示,尽管近年来地方政府已采取了多项污染源控制和生态修复技术,延缓了水质的恶化趋势,但水体污染依然严重。根据水环境监测和评价,杞麓湖主要是有机污染,水质近6年来一直稳定为劣V类,是一个难控制的富营养化型湖泊。 杞麓湖流域内未来的社会经济是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如果不采取有力的环保措施,杞麓湖水质将进一步恶化,湖泊的富营养型将从中—富营养型发展到富营养型,杞麓湖的工业和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杞麓湖是一个封闭型高原湖泊,总径流面积354.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7.8%,湖面面积35.9平方公里,最大水深6.8米,平均水深4.5米,水容量1.68亿立方米。水源补给全靠降雨,且湖泊无明显的出水口,泄洪完全依赖于东部天然的石灰岩溶隙落水,伏流下泄于华宁县王马大龙潭出露汇入南盘江,由于淤泥堵塞,下泄流量由原来的6.7立方米/秒下降至现在的2.48立方米/秒。杞麓湖流域辖6镇1乡,流域面积354.2平方公里,占通海县土地面积的47.8%。2003年耕地面积16.6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89.8%;流域内总人口24.0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3997人。流域人口密度662人/平方公里,流域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9.9%。 杞麓湖流域地处滇南北上滇中、再入巴蜀的交通要冲,人口密集,工业集中,是通海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流域经济是通海县的经济主体。“由于杞麓湖流域集中了通海县的主要人口、工业和农业,因此,其污染将对通海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农业是流域的基础产业。2004年全年流域内的总播种面积为30.2万亩,流域农作物的主要类型有粮食作物(包括小春与大春粮食)、经济作物(含油料和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