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能借力打力 以柔克刚?
那像跆拳道 空手道这种打击技 VS 太极 什么结果?
打太极的老头给活活 T死?
太极有没有实战的 真的有那么厉害?
答案:6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6 04:48
- 提问者网友:自食苦果
- 2021-02-25 21:24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末日狂欢
- 2021-02-25 21:48
1、太极拳有实战的辉煌历史,有实战的招式拳法和理论,有出名的高手获得社会认同,但在现代散打、搏击比赛类对抗竞技中成绩优越拔尖的没有。
2、作为传统传承的太极拳如果仅仅靠传说故事是无法获得社会广泛认同的,但缺乏在现代激烈对抗的搏击竞技成绩也说明太极拳手的训练和现代这类竞技模式和规则比有局限性。总体看,太极拳不象传说一些故事里面那般神奇,也不仅仅因为在现代散打、搏击比赛类对抗竞技中成绩没出类拔萃就那样不堪。
3、社会现实中太极高手中有存在徒手实战强悍的,在现代散打、搏击比赛类对抗竞技中少有以太极拳为主武技参加对抗有多方面原因。
2、作为传统传承的太极拳如果仅仅靠传说故事是无法获得社会广泛认同的,但缺乏在现代激烈对抗的搏击竞技成绩也说明太极拳手的训练和现代这类竞技模式和规则比有局限性。总体看,太极拳不象传说一些故事里面那般神奇,也不仅仅因为在现代散打、搏击比赛类对抗竞技中成绩没出类拔萃就那样不堪。
3、社会现实中太极高手中有存在徒手实战强悍的,在现代散打、搏击比赛类对抗竞技中少有以太极拳为主武技参加对抗有多方面原因。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独钓一江月
- 2021-02-26 01:34
当然有了,而且很厉害。只不过现在保存下来的多是套路,很多实战方法已经失传了。。。
- 2楼网友:我住北渡口
- 2021-02-26 01:22
太极
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易经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系辞传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天地、日月、雷电、风雨、四时、于前午后,以及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事万物,莫不分阴阳。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莫不合阴阳之理。这一理论建立至今凡两三千年,仍在为人们描述万象。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
先贤从用兵和较技中认识到一条真理:天下有常胜之道日柔,上善若水,柔可以克刚,避实以击虚,持后而处先。
《易经》等中国古典哲学、道家养生理论、中医经络学说、兵法和其它武学丰富的理论与经验构造成中华沃土,太极拳在这方沃土之上萌发和成长并非偶然。太极拳之所以不断发展而有今日之壮大,也端赖数百年来历代大师们的巨大贡献和无数英锐心血的灌溉。四海之内,有史以来,尚没有哪一拳种有着如此复杂而完善的理论。数百年中,太极拳向外流传,自中原至大河以北、长江之南而渐至偏远,尤其是自上一世纪五十年代始,太极拳得以迅速传播。在传承与创新之中,便衍生出诸多流派。各式太极拳的开山大师;无一不是武术界殿堂级人物,他们都以自己对太极拳的理解诠释太极拳。各种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标志着太极拳的丰富与发展。
太极拳之理虽屡有阐发,但纵横以观之,习者芸望 明师绝少。那掩关自守者有之;将那精微所在深自秘惜,学子皆不得见;功力所限;对拳理精意管窥蠡测者有之,以此类孔见为据修炼则误已,倘竟以此传授则误人;于拳理懵然不知者亦有之,却说玄弄虚,言不及义,则更是贻害无穷。
陈式太极拳宗师陈公发科、心意六合门宗师胡公耀贞两位武术大师,以其毕生的精力和智慧体悟和实践着太极拳之真。冯志强先生得天独厚师从两位大师,将两位大师的倾授融会贯通,以自身对太极拳的深刻理解,对传统的陈式太极拳成功地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创立了深刻反映万物本象的心意混元太极拳(简称混元太极拳)。混,取万物万象意;元,为初始根本之意。冯先生将自己的真知灼见,贯彻到功法和拳法之中,以造福人类之心,毫无保留地奉献于世。我们的世界,是运动的世界。亿万年来,自然界中,日经月行,星环辰绕,莫不循圆以为轨道;水滴而形珠,石磨而状卵,石滚水注,莫不符合圆的规律;禽兽的扬降与走跃,也莫不留下圆弧之轨迹。人类发展了科学技术,而察今日飞机之螺桨,车辆之转轮;电动之机械,乃至物质之微观结构,同样无一脱离圆的运动。直线是无限大的圆之一段,点即是无限小的圆,螺旋则是国与其它因素的合成。圆运动乃是万物运动的本质,乃是乾坤大道。
人身之阴阳,往往不得其平,则血气滞而疾病生。作为内功拳,混元太极拳以功为本,为拳为母,以养为主。作为其内功修炼之道,混元功一系列功法疏通经络、平谧阴阳,培补内气,增长内功。
练拳须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混元太极拳之走架,动静相兼,内外俱练,性命双修。其多种拳架以陈公发科之拳架为基发展而成,始自无极;现有机而生太极,分而成阴阳,动则螺旋曲折;阴阳相生,开合折叠;最后归于无极,彻底地反映出万物的运动规律。其拳架之形势,环圈层叠,螺旋缠绕,动静相兼,刚柔相济,内外相合,形意相任,开满合严,松沉浑厚,充分体现了太极拳的特点,而且观之自然流畅,如龙如川 , 十分美观。混元太极拳以行拳走架为活桩;注重练意,要求静心慢练,会练善养,有助于达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虚至虚灵之境界。同时,通过对缠丝功的练习,在走架时令内气充分缠绕运行于肌肤骨节,敛入骨髓而形成刚柔相济的内劲。
混元内功和走架的修炼,旨在培养混元一气。这一过程,也使修炼者得到中国古典哲学的滋养,对修炼者的身心健康和养生有着巨大的补益,对习练推手散手者,也因修炼所获得的真气、生物磁和生物电的能量而使自己的技击能力得到飞跃。
练拳须明理,理通拳法精。祝广大混元太极拳爱好者明白以上道理;从修炼混元功法、拳法和养生之法中获益。
太极有多种表达图形,周易<乾坤谱>中用阴阳十二爻代表太极,更能体现太极生八卦的原理.如上图: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周敦颐的“太极”,一方面回复到将太极说成是气,另一方面又提出 “太极”本于“无极”,“太极”的“有”产生于无极的“无”。周敦颐的宇宙生成论就是一个从无极至太极,至阴阳、天地,至五行、四时,至万物的发生形成过程。程颐和程颢则将太极等同于无极,“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阴阳一道也。太极,无极也”,“散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认为无极、太极、道和理是无二致的。朱熹也将太极说成是理,称“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非是别为一物,即阴阳而在阴阳,即五行而在五行,即万物而在万物,只是一个理而已”。同时,朱熹又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朱熹的“太极”、“理”和“道”,内涵虽然各有侧重,但实际上也是相同的概念。由于朱熹的理学受到官方推崇,宋代以后的儒家哲学中,太极就成为天地万物的根柢和枢纽,是决定一切和派生一切的精神实体。“太极”成了朱熹理学的基础。
- 3楼网友:大漠
- 2021-02-26 00:07
楼上的几位,我看了大家的议论,觉得到处都有错误认识,在这里说一下我认为的正确意见:
1、太极拳当然厉害,当初发明它就是为了战胜敌人,经过了多年的社会动乱和战争,能够这么广泛地流传,说明它的存在是有道理的,是能实战的。
2、大部分人不懂太极拳的实战作用,这是事实,但好东西总是具有极少数人掌握的,什么拳不都是这样?你以为所有练泰拳的都厉害吗?
3、不能因为你没见过真正的高手,就认为正在没有高手。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一叶障木不见森林。至少我就见过。
4、太极拳是借力打力不假,但那只是它的一个特点之一,并非所有的功能。至于以柔克刚,其实太极拳并不总是柔的,柔也未必就克得了刚,太极拳讲究刚柔相济,忽柔忽刚,当柔则柔,该刚就刚。所谓“刚不能久,柔不能守”,单纯的刚或者柔都是错误的。太极拳比外家拳的优势在于,它是避开敌人的力量的锋头,避实击虚,并善于借其力而用。一般人从外表看都以为太极拳就是软的,那是表面现象而已。
5、打太极拳的当然并非全是老人,这种看法更是可笑。那些街头上练太极拳的老人都是为了健身,练的大部分都只能叫太极操,那哪里是太极拳???
6、一楼的说香港的陈姓老人最不可能是陈式太极拳的,我认为这种看法显然很片面,因为他说的理由是陈式太极拳偏于刚,其它的都偏于柔。所以陈式太极拳就会以刚对刚了。呵呵。我认为这是不真正了解太极拳的人的说法。如果陈式太极拳偏于刚,那它怎么还叫“内家拳”?怎么还叫“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发力的动作多一些,但也一样讲究柔化,只不过陈式太极拳不偏于刚也不偏于柔,再说刚和柔是相互转化的,刚就是柔,柔就是刚。一般人的思维都是直线式的,难以理解这么复杂的东西,所以不了解也情有可原。
7、对于二楼的兄弟俺倒要问一声了,奇怪,我怎么没见到中央电视台的武林大会有太极拳的比赛?你是在哪里看到的????还想再请教一下,至于你所推崇的散打、拳击、空手道、泰拳等,如果让这些拳手也上央视按照武林大会的规则(不许打头)比一下,不知道他们会怎么打?又能比现在的比赛强多少?至于和柔道者比赛会被关节技致残,那实在是太可笑了。你根本不知道太极拳是什么。以太极拳的听劲功夫,只要练好了,擒拿根本就对它没办法,更何况是什么柔道的关节技。
8、我不认为香港陈姓老人就是陈式太极拳的传人,我甚至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但这并不是说太极拳不行。有人居然考证说打败大山倍达的是王芗斋,实在不知道有何证据,从何说起?这个说法可很有自我标榜、大成拳往自己脸上贴金之嫌呵。居然连人家作者自己说的话都可以扭曲变形。
9、吴公仪和陈克夫的比赛,确实打得太糟烂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从民国时代就已经有很多有名的人是假功夫了,但不见得太极拳不行,也不能说明所有的太极拳家都没有真功夫。有名的未必有真功夫,有真功夫的不出名,这是历朝历代的真理,却到现在仍然有许多人参不透,总是拿有名的人的行为作为标准来衡量。
10、一定要说太极拳没有实战可能性的,你不懂不要胡说。
- 4楼网友:大漠
- 2021-02-25 23:10
嗯,太极拳最早是有很强的实战作用的,
而且太极的拳术理论非常优秀,
然而自民国以来,以太极拳成名的实战名家,真的非常少(事实上,可以说是没有)
先纠正前面诸位提出的一些事:
首先,大山倍达确实在自传中说过,他在香港输给一位陈姓老人,
但据史料考证,打赢大山的应该是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
而不是什么太极拳陈老人。
至于K-1腿王Andy Hug,确实曾经学过太极拳,
但他纯粹是为了养生而已,基本并没有发挥在擂台上,
因此也无法证明太极的实战能力;
这种情形就好像台湾的七星螳螂拳大师苏煜彰,
经常宣称他的徒弟在泰国拿过泰拳金腰带,
其实他那位徒弟本来就是泰拳高手,只是学过半年螳螂拳而已,
在擂台上他照样用泰拳打,跟螳螂拳的实战性没什么关系。
最后,张三丰并没有靠太极拳杀过元兵,
因为太极拳本来就不是张三丰发明的,张三丰是宋末到明初的人,
而太极拳最早出现于清初的河南陈家沟,两者没有实质关联;
不过陈家沟的人曾经靠着太极拳行走江湖、担任保镖,
可见最早的太极拳应该是有一定实战能力
总之,我相信太极拳是可能实战的,
但如今到底还有没有实战的太极拳大师,我就不敢说了。
很多人说一些太极拳大师可以发劲把人弹出几公尺、可以用听劲玩弄人于手掌之间,这都是事实,然而这跟实战还是有差距的。太极拳的发劲是有技巧的,任何人只要知道技巧,都可以轻松把人弹出去;而推手中的听劲也是有规则限制的,和实战并不一样。
大家可能都看过1950年代香港太极拳宗师吴公仪和白鹤拳宗师陈克夫的擂台赛,说真的,比流氓打架还不如。
所以说,我相信太极拳除了健身、养生之外,也有一定实战能力,但有没有那么神奇,就很难讲了。也许一个太极拳大师可以把只练过半年空手道的年轻人玩弄于股掌间,但如果是同样练习过十年以上的太极拳和空手道、跆拳道、散打等较量,我很怀疑太极拳能否取胜
- 5楼网友:神也偏爱
- 2021-02-25 22:46
我们都知道,有句话叫做“四两拨千斤”指得就是太极拳为代表的拳法
但数百年来,人们都片面的理解了它,因为这句话完整的原话是“四两拨千斤,千斤力在后”,意思是说,想要用四两的巧劲化解对方千斤之力,首先你自己也得有千斤的力气。所以说,借力打力、以柔克刚可以做到,但首先你和对手差距不能太大。一只狗无论如何也不能用巧劲弄倒大象。
太极拳的理论很好,但实战,很遗憾现在根本找不出一个纯练太极实战很牛的人,至少那个人是个隐士没有露面。你看看央视武林大会上太极拳的比赛就明白了,一场闹剧。
如果真是找一个纯练习太极的人,让他分别去和空手道练习者、散打练习者、ITF跆拳道练习者、拳击练习者、柔术练习者、泰拳练习者对打,
前提是,双方年龄和身体条件一样,训练时间也一样。
照目前的情况来看,那这位练习者只有可能会战胜ITF跆拳道,因为ITF跆拳道华而不实(实用的是WTF跆拳道)。
和柔术练习者对打,会有残疾的危险,被关节技致残。
和泰拳、散打、拳击、空手道打,会被打得满脸血,或者KO。
如果派一个老头,那更完蛋了。拳怕少壮,至理名言。
但并不是说,练太极就没有用。当年张三丰也是靠得一手太极和元兵厮杀的。但为什么现在变成了这样,这就不是太极一家的问题了,所有传统武术现在都面临着花哨不实用的尴尬境地。
在练习格斗技的基础上,辅助练太极是很有帮助的。曾经的K1(世界水平最高的站立格斗赛事)世界冠军、极真空手道高手、绰号腿王一世的AndyHug(已故)就在其训练中有太极拳项目。练习太极拳,会有助于增加身体的柔劲,形成借力打力、以柔克刚的意识,不经意间就会应用而出。
纠正一下这位回答者: dzsxd - 江湖少侠 七级 8-6 16:17
我说的是柔术,巴西格雷西柔术,不是柔道。两者区别非常大
顺便再反问你,不让打头,那还能叫武术?还能叫搏击?
还有我自己说错了,不是武林大会,是武林风,不好意思。
上面不止一次有太极练家和别人的比赛,干脆成了王八拳加摔跤,除了起首两下以外,完全看不出是太极。
至于其它方面,我本身说得已经很清楚,不想再解释。
凡事看事实,武术更要睁眼看世界。
一种武术的优劣,那要看事实来说话。我相信太极拳在古代非常厉害,但不是现在。
自从霍元甲以后,我们只看到了散打在擂台上苦苦为中华武术争光,传统武术都只是在光说不练。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