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陆世楷赏析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2 16:43
- 提问者网友:人生佛魔见
- 2021-03-02 09:47
清平乐村居陆世楷赏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迷人又混蛋
- 2021-03-02 09:56
1、《清平乐·村居》原诗全文:
三间茅屋,屋后萧萧竹。更喜柴门临水曲,隔岸柳丝垂绿。
午余一枕匡床,醒来窗外斜阳。犊子驱过短堰,鹅儿浴起方塘。
2、鉴赏:
这首词题目为“村居”,作者摄取了村居中极普遍,而又是极典型的,富有诗情画意的镜头,客观摹状,却饱蘸作者的“喜悦”之墨,洋溢着难以抑制的欣喜之情,是一首格调清新的田园词。
词作的上片,侧重描写自己的村居及周围幽美的环境。“三间茅屋”本无什么值得夸耀之处,然而关键在于屋主人对自己村居的热爱,以及周围幽美的环境。首先这屋后种植了“萧萧竹”。何以这村居主人如此看重这竹呢?原来竹乃高人雅士“一日不可无此君”之物。苏轼更把其中奥妙一语道尽:“居无竹,使人俗。”然而作者的村居之美犹不止于此,更可喜的是,柴门面临着弯曲的清流,小河对岸柳树成行,绿丝摇曳,正所谓临清流而生清爽之气,睹柳绿而起闲适之意。可见,上片虽是侧重描写村居的幽美环境,而言语之中,欣喜之情难以抑止,跃然纸上。
下片写自己午后醒来所目睹的乡村所特有的景致。所选取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与上片的静态描写,相映成趣,有一种满足、悠然自得其乐的情态。午后一觉醒来,已是太阳西斜,那梦里乾坤的乐趣只有自己知道了。正所谓“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抬眼往窗外望去,但见牧童正驱赶着牛犊儿,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越过短堰;一群鹅儿刚从池塘中爬上岸,一副悠闲自在的神态。虽说下片描写的是动态的画面,但无论人或是禽畜,都显得从容不迫,安详、宁静。
作者描绘的这些静穆、舒适、悠哉游哉的村居生活,既无整日的案牍之劳形,也无城市生活中的喧嚣、快节奏,更无官场的尔虞我诈、宦海沉浮的忧愁。作者虽然只是选择了几幅典型的乡村生活画面,但已经很明显地表现了他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3、作者:陆世楷(1672-1691),字英一,号孝山,浙江平湖人,陆浚睿子。顺治三年(1646)拔贡,五年授山西平阳府通判。
三间茅屋,屋后萧萧竹。更喜柴门临水曲,隔岸柳丝垂绿。
午余一枕匡床,醒来窗外斜阳。犊子驱过短堰,鹅儿浴起方塘。
2、鉴赏:
这首词题目为“村居”,作者摄取了村居中极普遍,而又是极典型的,富有诗情画意的镜头,客观摹状,却饱蘸作者的“喜悦”之墨,洋溢着难以抑制的欣喜之情,是一首格调清新的田园词。
词作的上片,侧重描写自己的村居及周围幽美的环境。“三间茅屋”本无什么值得夸耀之处,然而关键在于屋主人对自己村居的热爱,以及周围幽美的环境。首先这屋后种植了“萧萧竹”。何以这村居主人如此看重这竹呢?原来竹乃高人雅士“一日不可无此君”之物。苏轼更把其中奥妙一语道尽:“居无竹,使人俗。”然而作者的村居之美犹不止于此,更可喜的是,柴门面临着弯曲的清流,小河对岸柳树成行,绿丝摇曳,正所谓临清流而生清爽之气,睹柳绿而起闲适之意。可见,上片虽是侧重描写村居的幽美环境,而言语之中,欣喜之情难以抑止,跃然纸上。
下片写自己午后醒来所目睹的乡村所特有的景致。所选取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与上片的静态描写,相映成趣,有一种满足、悠然自得其乐的情态。午后一觉醒来,已是太阳西斜,那梦里乾坤的乐趣只有自己知道了。正所谓“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抬眼往窗外望去,但见牧童正驱赶着牛犊儿,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越过短堰;一群鹅儿刚从池塘中爬上岸,一副悠闲自在的神态。虽说下片描写的是动态的画面,但无论人或是禽畜,都显得从容不迫,安详、宁静。
作者描绘的这些静穆、舒适、悠哉游哉的村居生活,既无整日的案牍之劳形,也无城市生活中的喧嚣、快节奏,更无官场的尔虞我诈、宦海沉浮的忧愁。作者虽然只是选择了几幅典型的乡村生活画面,但已经很明显地表现了他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3、作者:陆世楷(1672-1691),字英一,号孝山,浙江平湖人,陆浚睿子。顺治三年(1646)拔贡,五年授山西平阳府通判。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