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一笑】拈花一笑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8 17:35
- 提问者网友:难遇难求
- 2021-02-17 21:58
【拈花一笑】拈花一笑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上分大魔王
- 2021-02-17 22:43
【答案】 【注 音】
niān huā yī xiào
【释 义】
比喻心心相印、会心.“拈花一笑”也作“拈花微笑”,佛教语,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公案(典故),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想通、心心相印.
【出 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示 例】
伊为新至我,我是旧来伊,拈花一笑,心是口.★·李渔《奈何天·巧怖》
【典 故】
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这就是禅宗“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的典故.中国禅宗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
佛祖所传的其实是一种至为详和、宁静、安闲、美妙的心境,这种心境纯净无染、淡然豁达、无欲无贪、无拘无束、坦然自得、不着形迹、超脱一切、不可动摇、与世长存,是一种“无相”、“涅盘”的最高的境界,只能感悟和领会,不能用言语表达.而迦叶的微微一笑,正是因为他领悟到了这种境界,所以佛祖把衣钵传给了他.
【佛经出处】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尔时大梵天王①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②于金婆罗华③,各各顶礼佛足④,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⑤破颜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⑥,涅盘⑦妙心⑧,即付嘱于汝.汝能护持,相续不断.”时迦叶奉佛敕,顶礼佛足退.
《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卷一: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⑨,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① 大梵天王:佛教语,印度神话中世界万物的创造者,地位相当于中国的盘古.因为他善恶不分,所以既是世间万物的创造者,也是魔鬼、灾难的制造者.他高兴的时候,世间安稳,万物兴盛;他愤怒的时候,世间不安,灾难欉生,众生苦恼,连草木也不能幸免.
② 世尊:佛陀的尊称,指佛祖释迦牟尼,简称为佛,佛教的创始人,俗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因为他是出生于释迦族的一位圣人,故被尊称为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
③ 金婆罗华:金色的婆罗花,(一说紫色的金莲花),“华”为“花”的通假字.
④ 顶礼佛足:礼拜佛陀的足,这是佛教最隆重的敬礼法.
⑤ 迦叶:摩诃迦叶尊者,佛祖的大弟子,后成为印度禅宗初祖,至第二十八代达摩时传入中国,中国奉达摩为禅宗始祖.
⑥ 正法眼藏:佛教语.正法是指全体佛法,眼是指普照宇宙,藏是指包含万有.
⑦ 涅盘:梵语的音译,旧译“泥亘”、“泥洹”.意译“灭”、“灭度”、“寂灭”、“圆寂”等.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后的境界.
⑧ 妙心:奥妙的心法.心法:佛教语,指经书典籍以外传授的佛法.
⑨ 实相无相:
相:事物的外形和状态.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一定因缘条件下形成的,都是空幻无实的;空是一切事物的本质,虽然体现于具体的万物,然而它本身却是没有形象、没有聚散生灭、超越于一切万有之上的,难以用文字来表达.
实相:佛教语,指世间事物本来的面貌或状态.佛教认为,实相也就是无相、空相.
无相:佛教语,与“有相”相对,是指摆脱对一切事物的有相认识后感悟真知的最高境界,即“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有相:佛教语,指具有外形、能区别于其它事物、会生灭变化的事物.因为佛教认为万有皆空、心体本寂,所以“有相”就是“造作之相”或“虚假之相”,本质其实还是“无相”.
本文由拈花一笑(dwh555.blog.163.com)编写,转载请注明此信息.
niān huā yī xiào
【释 义】
比喻心心相印、会心.“拈花一笑”也作“拈花微笑”,佛教语,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公案(典故),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想通、心心相印.
【出 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示 例】
伊为新至我,我是旧来伊,拈花一笑,心是口.★·李渔《奈何天·巧怖》
【典 故】
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这就是禅宗“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的典故.中国禅宗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
佛祖所传的其实是一种至为详和、宁静、安闲、美妙的心境,这种心境纯净无染、淡然豁达、无欲无贪、无拘无束、坦然自得、不着形迹、超脱一切、不可动摇、与世长存,是一种“无相”、“涅盘”的最高的境界,只能感悟和领会,不能用言语表达.而迦叶的微微一笑,正是因为他领悟到了这种境界,所以佛祖把衣钵传给了他.
【佛经出处】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尔时大梵天王①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②于金婆罗华③,各各顶礼佛足④,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⑤破颜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⑥,涅盘⑦妙心⑧,即付嘱于汝.汝能护持,相续不断.”时迦叶奉佛敕,顶礼佛足退.
《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卷一: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⑨,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① 大梵天王:佛教语,印度神话中世界万物的创造者,地位相当于中国的盘古.因为他善恶不分,所以既是世间万物的创造者,也是魔鬼、灾难的制造者.他高兴的时候,世间安稳,万物兴盛;他愤怒的时候,世间不安,灾难欉生,众生苦恼,连草木也不能幸免.
② 世尊:佛陀的尊称,指佛祖释迦牟尼,简称为佛,佛教的创始人,俗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因为他是出生于释迦族的一位圣人,故被尊称为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
③ 金婆罗华:金色的婆罗花,(一说紫色的金莲花),“华”为“花”的通假字.
④ 顶礼佛足:礼拜佛陀的足,这是佛教最隆重的敬礼法.
⑤ 迦叶:摩诃迦叶尊者,佛祖的大弟子,后成为印度禅宗初祖,至第二十八代达摩时传入中国,中国奉达摩为禅宗始祖.
⑥ 正法眼藏:佛教语.正法是指全体佛法,眼是指普照宇宙,藏是指包含万有.
⑦ 涅盘:梵语的音译,旧译“泥亘”、“泥洹”.意译“灭”、“灭度”、“寂灭”、“圆寂”等.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后的境界.
⑧ 妙心:奥妙的心法.心法:佛教语,指经书典籍以外传授的佛法.
⑨ 实相无相:
相:事物的外形和状态.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一定因缘条件下形成的,都是空幻无实的;空是一切事物的本质,虽然体现于具体的万物,然而它本身却是没有形象、没有聚散生灭、超越于一切万有之上的,难以用文字来表达.
实相:佛教语,指世间事物本来的面貌或状态.佛教认为,实相也就是无相、空相.
无相:佛教语,与“有相”相对,是指摆脱对一切事物的有相认识后感悟真知的最高境界,即“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有相:佛教语,指具有外形、能区别于其它事物、会生灭变化的事物.因为佛教认为万有皆空、心体本寂,所以“有相”就是“造作之相”或“虚假之相”,本质其实还是“无相”.
本文由拈花一笑(dwh555.blog.163.com)编写,转载请注明此信息.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北方的南先生
- 2021-02-17 22:49
这个答案应该是对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