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怎么吃竹子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9 06:32
- 提问者网友:做自己de王妃
- 2021-03-19 01:49
大熊猫怎么吃竹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爱难随人意
- 2021-03-19 02:28
问题一:大熊猫为什么要吃竹子 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现在怎么会从食肉者变成食素者了呢?这跟它的生活环境变化有关。冰川袭击之后,留存在四川、甘肃一带的大熊猫只有逐渐改变食性,才能生活下去。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大熊猫从食肉变为食竹,它的臼齿也变得特别宽大,适于磨碎竹的纤维.大熊猫爱吃冷箭竹、墨竹、水竹,尤其爱吃竹笋。每年都会准时到某个地方去吃竹笋。大熊猫的食量很大,每天要吃约20千克的嫩竹,从大量的纤维中吸收营养。由于每天要消化大量的纤维和木质素,所以它特别爱喝水。当然,大熊猫偶然也吃其他小动物,如见到了竹鼠,它就一巴掌将竹鼠打死,然后美餐一顿。
大熊猫平时的生活,除了吃,就是睡,睡醒了又开始吃。有时也到溪流里痛饮一番。
世界上的大熊猫只产在我国,而且只分布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等省的高山峻岭中,寥寥无几,所以极为珍贵,被誉为“国宝”。由于竹子有其盛衰的周期,大约有50~60年开花一次就死亡,这时就使大熊猫食物短缺,生命受到威胁。现在我国已建立了大熊猫保护区,同时还组织大规模抢救大熊猫的活动,进行人工繁殖,使这个“国宝”永存。问题二:大熊猫除了吃竹子还喜欢吃什么? 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现在怎么会从食肉者变成食素者了呢?这跟它的生活环境变化有关。冰川袭击之后,留存在四川、甘肃一带的大熊猫只有逐渐改变食性,才能生活下去。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大熊猫从食肉变为食竹,它的臼齿也变得特别宽大,适于磨碎竹的纤维.大熊猫爱吃冷箭竹、墨竹、水竹,尤其爱吃竹笋。每年都会准时到某个地方去吃竹笋。大熊猫的食量很大,每天要吃约20千克的嫩竹,从大量的纤维中吸收营养。由于每天要消化大量的纤维和木质素,所以它特别爱喝水。当然,大熊猫偶然也吃其他小动物,如见到了竹鼠,它就一巴掌将竹鼠打死,然后美餐一顿。
大熊猫平时的生活,除了吃,就是睡,睡醒了又开始吃。有时也到溪流里痛饮一番。
世界上的大熊猫只产在我国,而且只分布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等省的高山峻岭中,寥寥无几,所以极为珍贵,被誉为“国宝”。由于竹子有其盛衰的周期,大约有50~60年开花一次就死亡,这时就使大熊猫食物短缺,生命受到威胁。现在我国已建立了大熊猫保护区,同时还组织大规模抢救大熊猫的活动,进行人工繁殖,使这个“国宝”永存。问题三:熊猫以前吃肉现在怎么吃竹子? 大熊猫为食肉目动物,但它们食物成分的99%却是高山深谷中生长的20多种竹类植物。随着季节变化,大熊猫食谱中的竹种和所食竹部位也有差异,最喜爱的是竹笋,从春到夏爱以筇竹、刚竹属的几种竹,以及巴山木竹、拐棍竹、糙花箭竹、华西箭竹、大箭竹的竹笋为食。竹笋是从竹的地下茎竹鞭上长出的未放枝叶的新竹株,其组织幼嫩,含水量高,营养成分粗脂肪为1.27%,粗纤维33.62%,粗蛋白10.32%,总糖量26.15%。竹笋幼嫩多汁,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是大熊猫的美味佳肴。每年从春到秋,为了吃到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种的竹子竹笋,大熊猫的觅食从中山到高山迁徙,这叫“赶笋”。 从整支竹看,营养成分的含量从竹株的下部到上部逐渐增加。以冷箭竹为例,粗脂肪含量竹杆为0.59%,竹枝为3.37%,粗蛋白质竹杆为4.20%,竹叶为19.44%,粗纤维竹杆为46.66%,竹叶为24.27%。可见,大熊猫虽偏爱竹笋,但常以竹叶和一年生幼竹中上部竹杆为食是很有道理的。 野外生活的大熊猫,偶尔也采食其它植物,如无芒小麦、玉米、木贼、青茅、多孔蕈、野当归、羌活、幼杉树皮等数十种植物。甚至一反常态,捡食动物尸体,或捕捉较小的动物为食。 大熊猫爱吃肉,尤其爱吃羊肉。问题四:为什么大熊猫只吃竹子? 大熊猫为什么选择食竹这种生活方式,至今令人费解。从生态学角度看,大熊猫特化的食性表示生态位狭窄,通过压缩生态位(食物的宽度)来避免竞争。大熊猫正是依靠最广泛分布于北温带,营养低劣却贮量丰富而稳定的食物存活至今,使人们觉得它们是进化历程中的一个久经考验的胜利者,但它却失去了竞争感和好奇心,从而循规蹈矩,把自己维系于前途暗淡的命运之中。熊猫特化以低营养,低能量的竹子为食,为了生存,它们采取尽可能减少活动范围和活动量,多休息以节能的特殊活动方式。问题五:大熊猫只吃竹子,是真的吗? 大熊猫的食性是其最为奇特和有趣的习性之一,因为它几乎完全靠吃竹子为生,在野外自然采食的50多种植物中,竹类就占一半以上,而且占全年食物量的99%,其中最喜欢吃的有大箭竹、华西箭竹等7种。虽然随着食性的转变,一些器官也起了相应的变化,特别是牙齿,它的臼齿非常发达,是食肉目动物中最强大的,构造较为复杂,接近于杂食性兽类,裂齿的分化不明显,犬齿和前臼齿发达,没有齿槽间隙。上门齿呈弧形排列,下门齿呈一横列,第二对下门齿位置常靠后,似乎形成双列,这种现象在老龄个体的头骨上较为明显。犬齿的齿根粗大,而齿冠显得较短,齿尖不算锋利。第一对前臼齿极小,常见有一侧或双侧缺失的现象,第二对上前臼齿的前缘偏向内,后缘则偏向外,呈半斜位,第三、第四对上前臼齿的齿冠呈棱形,外侧有3个,内侧有2个齿突。臼齿被称为丘突型齿,咀嚼面特宽大,大致呈长方形,具大小不同的结节形齿尖,上臼齿有4个较大的齿尖,最后一枚上臼齿特大,向后延伸于颧骨的后部,冠面具有复杂的小棱形齿突,最后一枚下臼齿小,齿尖并不明显,位于下颔支前缘的内侧。一般食肉目动物的最后一枚上臼齿均位于冠状突基部的前缘处,而大熊猫臼齿的后移即可限制上、下臼齿的左右摆动,又可以增强咀嚼效果,但碾磨作用受到限制。臼齿的磨损上下不同,下臼齿的磨损始自外侧,而上臼齿则始于内侧,原因是左右上臼齿列之间的距离大于下颔臼齿列的间距。总的看来,它的牙齿与其他食肉类动物不同,却同草食性的有蹄类动物十分相似。
它的前掌上的5个带爪的趾是并生的,此外还有一个第六指,即从腕骨上长出一个强大的籽骨,起着“大拇指”的作用,这个“大拇指”可以与其他5指配合,就能很好地握住竹子,甚至抓东西、爬树等。但它却还保留着食肉动物的那种较为简单的消化道,没有食草动物所具有的专门用于储存食物的复杂的胃和巨大的盲肠,肠胃中也没有用于把植物中的纤维素发酵成能吸收的营养物质的共生细菌或纤毛虫。为了获得所需的营养,唯一的办法就是快吃快拉、随吃随拉。一只体重100公斤的成年大熊猫,在春天每天要花12—16小时,吃掉10—18千克的竹叶和竹秆,或者30—38千克的新鲜竹笋,同时排出10 多千克粪便,才能维持新陈代谢的平衡。
大熊猫的食物营养低劣,不能有过多的能量贮存。为了保存能量,必须控制能量消耗过大的活动。因此,它喜欢在平缓的地方行走,避免爬坡。平时也只在一个小范围里活动,利用气味、声音等传递信息,相互之间并不直接接触。大熊猫除吃竹子外,也吃一些杂草等其他植物,但吃进的量极少。此外,它也并非真正的“和尚”,遇到机会,也要开一次“荤”,恢复一下其祖先的本性。例如在它的栖息地内分布着一种害鼠,名叫竹鼠,俗称“竹溜子”,专吃箭竹的地下根,使箭竹枯死。但它的肉却是鲜嫩可口,营养丰富,正象当地的一句俗话中所说的:“天上的斑鸠,地上的竹溜”。大熊猫有一套巧妙的办法来对付竹鼠,一旦闻到它的气味,或者发现其踪迹,很快就能找到它的洞穴,然后便用嘴向洞里喷气,并用前爪使劲拍打,迫使竹鼠慌忙出逃,大熊猫则乘机一跃而上,用前爪按住,撕去鼠皮,尽食其肉。如果竹鼠不出洞,大熊猫就会来个挖洞抄家,直到将其捕获。
大熊猫虽然也具有食肉动物吃肉的潜力,但它很少捕食动物或动物的尸体,这并不是它不喜欢吃肉,而是缺少机会。因为在大熊猫的分布区里,大型的食肉兽很少,没有多少残尸剩首供它食用。如果它自己经常去捕捉鼠类等小动物,所得到的营养却常常不足以抵偿消耗掉的能量。因此,大熊猫只能偶尔吃到一点肉食,大部分时间则按部就班地依靠竹子维持生命,成为一辈子循规蹈距、依竹而生的动物。...余下全文>>问题六:熊猫本来是吃肉的,为什么变成吃竹子了呢? 吃竹子也能生存?大熊猫留给人类一个秘密。
“毕竟它是唬食性动物,人们不知道它是怎样消化竹子的。”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杨光友对记者说,“大熊猫留给人类一个秘密。”
大熊猫是肉食性动物,它的祖先曾以肉为主食……这些信息,曾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在与大熊猫话题有关的网站里,很多评论者对于“大熊猫是肉食动物”的结论感到惊讶———如此可爱的大熊猫,竟然同虎豹豺狼同属一个大家族?
据专家解释,在科学分类中,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纲、食肉动物目,而它的祖先有尖锐发达的犬齿、较短的肠道,以及肉食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
不仅如此,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仍保留了祖先的这些特点。只是由于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渐渐地,它们退居深山竹林,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于是,现代的大熊猫就变成了吃竹子的肉食动物。
但是,按照动物学专家的思维逻辑,原本是吃肉的动物,结果改为以吃竹子为主,“一般会难于适应,并将退出生态”。然而,大熊猫不但反其道而行之,并且选择了一种最难消化的植物———高纤维的竹子———作为主食,这不能不令科学家吃惊。
为了揭开谜底,科学家历时5年,寻找线索。
杨光友教授告诉记者,大熊猫如何消化竹子,如何利用竹子的营养,一直是包括他们在内的无数人想破解的谜团。
5年前,在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基金、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等部门的资助下,成都动物园费立松研究员联合四川农业大学的杨光友教授,开展了“大熊猫消化特点的研究”,试图解开这个千年之谜。
在前后几年里,研究人员开展了严格的取样工作。在人工圈养的大熊猫中,他们采集了23只大熊猫的粪样、5只大熊猫的胃液,最终他们在大熊猫的胃里发现了大量纤毛虫的存在。
食草动物特有的纤毛虫,为何出现在肉食动物体内?
据了解,一般在食草动物消化道内才有纤毛虫,它的生物总量占整个消化道微生物总量的50%左右,在植物性食物的消化与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肉食性动物的胃里怎么会有纤毛虫呢?”杨光友教授对记者表达了他们当时的不解。而正是这个疑问,直接促使他们将目光锁定在纤毛虫上。
他们分别采用直接镜检和碘液染色镜检法进行原虫检测,结果,在大熊猫胃内发现两类纤毛虫———前毛属和内毛属。目前,“种”的鉴定工作正在进行中,已知5只大熊猫胃内纤毛虫的密度低于牛羊等复胃食草动物,据估计,大致是两个新种。
专家认为,大熊猫消化竹子可能得力于纤毛虫的作用。
对于费立松、杨光友两位大熊猫专家来说,在大熊猫胃里发现纤毛虫,如同找到了大熊猫怎样消化竹子的钥匙。
费立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食肉目单胃动物大熊猫的胃内发现纤毛虫,尚属首次。这为探讨大熊猫对竹类植物性食物的消化与利用机理打下了坚实基础,将对大熊猫消化生理学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价值巨大。”
“通过对比分析,肉食动物大熊猫之所以能够以竹子为主食,就是因为体内含有纤毛虫的缘故。”杨光友对记者说,“我们虽然还不知道它是怎样发挥作用,促使熊猫消化掉那么坚硬的竹子,但我们会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揭开全部的秘密。”
此外,有专家认为,大熊猫消化道疾病较多,此项发现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对防治大熊猫消化道疾病有着重大意义。...余下全文>>问题七:熊猫为什么吃竹子 1.食物。熊猫主要食物是竹的剑竹,但是竹营养成分却不能很好的被熊猫吸收,1kg竹,鹿可以吸收超过60%熊猫却不到20%,造成了熊猫每天要吃n多竹子。每天的生活就是走路(比较固定的路线)、吃、睡。拉是跟耗子一个德行的,边走边…… 2.还是食物。熊猫基本不吃虫虫,而且基本就吃竹子,连好多其他植物也不吃,挑食啊,一旦竹子开花后枯萎了,熊猫就要饿死。90年代初就遇到过,饿死了熊猫。 3.繁殖。熊猫一年发情1次,遇到异性后成功交配的概率很小,我是指受孕概率。 4.栖息地。卧龙之所以成为熊猫的家,因为没有天敌,卧龙的豹子生活的海拔和熊猫的不是一个层面,所以熊猫活动范围内没有致命天敌。另外,熊猫生活的海拔,有竹子的地方,在中国温带,恐怕没有多少选择。 5.这点是我自己的看法:其实熊猫被人杀戮得不是很多,因为熊猫没有什么价值……不象老虎,骨头还是药,皮也值钱,还是勇气的象征;熊猫皮我不清楚,但是骨头和肉实在……杀只熊猫也不是什么本事,温顺是出名了的……问题八:为什么大熊猫只吃竹子 大熊猫只吃竹子 是由于生存需要改变饮食习惯造成的,目前披露的好像大熊猫也不光只吃竹子 、野外的大熊猫也是吃肉的哦问题九:熊猫为什么吃竹子 熊猫是食肉目的哺乳动物,其祖先是吃肉的。
最新的熊猫基因组研究显示:熊猫基因组中一个能感受食物鲜度的基因失活,这导致熊猫品尝不出肉类的鲜味,这被认为是熊猫改吃竹子的重要原因。
当然,其前置原因是熊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找不到肉食,而恰好竹子丰富,就逐渐进化成以礌子为食了。问题十:熊猫只吃竹子吗? 国宝大熊猫属食肉目动物,但它90%以上的营养来源于竹子。大熊猫如何能够消化高纤维的竹子呢?这一直是一个谜。近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传出消息科技人员经过5年努力,首次在大熊猫胃内发现纤毛虫,这一发现将对大熊猫消化生理学研究产生深刻影响。 食肉目动物大熊猫具有典型食肉动物的消化道肠道短,没有复胃,缺发达的盲肠。因此,大熊猫如何消化竹子,是无数人想解开的谜团。5年来,成都动物园费立松研究员和四川农业大学的杨光友教授密切合作,终于在大熊猫的胃内发现了大量纤毛虫的存在。 据介绍,一般在食草动物消化道内才有纤毛虫,它的生物总量占整个消化道微生物总量的50%左右,在植物性食物的消化与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食肉的大熊猫在其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食性出现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生活环境。动物食性和营养的改变,往往首先影响到食物消化、吸收的有关器官,最终影响到动物的整个身体。估计大熊猫在消化生理方面发生了某些变化,但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是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麻烦采纳,谢谢!
大熊猫平时的生活,除了吃,就是睡,睡醒了又开始吃。有时也到溪流里痛饮一番。
世界上的大熊猫只产在我国,而且只分布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等省的高山峻岭中,寥寥无几,所以极为珍贵,被誉为“国宝”。由于竹子有其盛衰的周期,大约有50~60年开花一次就死亡,这时就使大熊猫食物短缺,生命受到威胁。现在我国已建立了大熊猫保护区,同时还组织大规模抢救大熊猫的活动,进行人工繁殖,使这个“国宝”永存。问题二:大熊猫除了吃竹子还喜欢吃什么? 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现在怎么会从食肉者变成食素者了呢?这跟它的生活环境变化有关。冰川袭击之后,留存在四川、甘肃一带的大熊猫只有逐渐改变食性,才能生活下去。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大熊猫从食肉变为食竹,它的臼齿也变得特别宽大,适于磨碎竹的纤维.大熊猫爱吃冷箭竹、墨竹、水竹,尤其爱吃竹笋。每年都会准时到某个地方去吃竹笋。大熊猫的食量很大,每天要吃约20千克的嫩竹,从大量的纤维中吸收营养。由于每天要消化大量的纤维和木质素,所以它特别爱喝水。当然,大熊猫偶然也吃其他小动物,如见到了竹鼠,它就一巴掌将竹鼠打死,然后美餐一顿。
大熊猫平时的生活,除了吃,就是睡,睡醒了又开始吃。有时也到溪流里痛饮一番。
世界上的大熊猫只产在我国,而且只分布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等省的高山峻岭中,寥寥无几,所以极为珍贵,被誉为“国宝”。由于竹子有其盛衰的周期,大约有50~60年开花一次就死亡,这时就使大熊猫食物短缺,生命受到威胁。现在我国已建立了大熊猫保护区,同时还组织大规模抢救大熊猫的活动,进行人工繁殖,使这个“国宝”永存。问题三:熊猫以前吃肉现在怎么吃竹子? 大熊猫为食肉目动物,但它们食物成分的99%却是高山深谷中生长的20多种竹类植物。随着季节变化,大熊猫食谱中的竹种和所食竹部位也有差异,最喜爱的是竹笋,从春到夏爱以筇竹、刚竹属的几种竹,以及巴山木竹、拐棍竹、糙花箭竹、华西箭竹、大箭竹的竹笋为食。竹笋是从竹的地下茎竹鞭上长出的未放枝叶的新竹株,其组织幼嫩,含水量高,营养成分粗脂肪为1.27%,粗纤维33.62%,粗蛋白10.32%,总糖量26.15%。竹笋幼嫩多汁,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是大熊猫的美味佳肴。每年从春到秋,为了吃到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种的竹子竹笋,大熊猫的觅食从中山到高山迁徙,这叫“赶笋”。 从整支竹看,营养成分的含量从竹株的下部到上部逐渐增加。以冷箭竹为例,粗脂肪含量竹杆为0.59%,竹枝为3.37%,粗蛋白质竹杆为4.20%,竹叶为19.44%,粗纤维竹杆为46.66%,竹叶为24.27%。可见,大熊猫虽偏爱竹笋,但常以竹叶和一年生幼竹中上部竹杆为食是很有道理的。 野外生活的大熊猫,偶尔也采食其它植物,如无芒小麦、玉米、木贼、青茅、多孔蕈、野当归、羌活、幼杉树皮等数十种植物。甚至一反常态,捡食动物尸体,或捕捉较小的动物为食。 大熊猫爱吃肉,尤其爱吃羊肉。问题四:为什么大熊猫只吃竹子? 大熊猫为什么选择食竹这种生活方式,至今令人费解。从生态学角度看,大熊猫特化的食性表示生态位狭窄,通过压缩生态位(食物的宽度)来避免竞争。大熊猫正是依靠最广泛分布于北温带,营养低劣却贮量丰富而稳定的食物存活至今,使人们觉得它们是进化历程中的一个久经考验的胜利者,但它却失去了竞争感和好奇心,从而循规蹈矩,把自己维系于前途暗淡的命运之中。熊猫特化以低营养,低能量的竹子为食,为了生存,它们采取尽可能减少活动范围和活动量,多休息以节能的特殊活动方式。问题五:大熊猫只吃竹子,是真的吗? 大熊猫的食性是其最为奇特和有趣的习性之一,因为它几乎完全靠吃竹子为生,在野外自然采食的50多种植物中,竹类就占一半以上,而且占全年食物量的99%,其中最喜欢吃的有大箭竹、华西箭竹等7种。虽然随着食性的转变,一些器官也起了相应的变化,特别是牙齿,它的臼齿非常发达,是食肉目动物中最强大的,构造较为复杂,接近于杂食性兽类,裂齿的分化不明显,犬齿和前臼齿发达,没有齿槽间隙。上门齿呈弧形排列,下门齿呈一横列,第二对下门齿位置常靠后,似乎形成双列,这种现象在老龄个体的头骨上较为明显。犬齿的齿根粗大,而齿冠显得较短,齿尖不算锋利。第一对前臼齿极小,常见有一侧或双侧缺失的现象,第二对上前臼齿的前缘偏向内,后缘则偏向外,呈半斜位,第三、第四对上前臼齿的齿冠呈棱形,外侧有3个,内侧有2个齿突。臼齿被称为丘突型齿,咀嚼面特宽大,大致呈长方形,具大小不同的结节形齿尖,上臼齿有4个较大的齿尖,最后一枚上臼齿特大,向后延伸于颧骨的后部,冠面具有复杂的小棱形齿突,最后一枚下臼齿小,齿尖并不明显,位于下颔支前缘的内侧。一般食肉目动物的最后一枚上臼齿均位于冠状突基部的前缘处,而大熊猫臼齿的后移即可限制上、下臼齿的左右摆动,又可以增强咀嚼效果,但碾磨作用受到限制。臼齿的磨损上下不同,下臼齿的磨损始自外侧,而上臼齿则始于内侧,原因是左右上臼齿列之间的距离大于下颔臼齿列的间距。总的看来,它的牙齿与其他食肉类动物不同,却同草食性的有蹄类动物十分相似。
它的前掌上的5个带爪的趾是并生的,此外还有一个第六指,即从腕骨上长出一个强大的籽骨,起着“大拇指”的作用,这个“大拇指”可以与其他5指配合,就能很好地握住竹子,甚至抓东西、爬树等。但它却还保留着食肉动物的那种较为简单的消化道,没有食草动物所具有的专门用于储存食物的复杂的胃和巨大的盲肠,肠胃中也没有用于把植物中的纤维素发酵成能吸收的营养物质的共生细菌或纤毛虫。为了获得所需的营养,唯一的办法就是快吃快拉、随吃随拉。一只体重100公斤的成年大熊猫,在春天每天要花12—16小时,吃掉10—18千克的竹叶和竹秆,或者30—38千克的新鲜竹笋,同时排出10 多千克粪便,才能维持新陈代谢的平衡。
大熊猫的食物营养低劣,不能有过多的能量贮存。为了保存能量,必须控制能量消耗过大的活动。因此,它喜欢在平缓的地方行走,避免爬坡。平时也只在一个小范围里活动,利用气味、声音等传递信息,相互之间并不直接接触。大熊猫除吃竹子外,也吃一些杂草等其他植物,但吃进的量极少。此外,它也并非真正的“和尚”,遇到机会,也要开一次“荤”,恢复一下其祖先的本性。例如在它的栖息地内分布着一种害鼠,名叫竹鼠,俗称“竹溜子”,专吃箭竹的地下根,使箭竹枯死。但它的肉却是鲜嫩可口,营养丰富,正象当地的一句俗话中所说的:“天上的斑鸠,地上的竹溜”。大熊猫有一套巧妙的办法来对付竹鼠,一旦闻到它的气味,或者发现其踪迹,很快就能找到它的洞穴,然后便用嘴向洞里喷气,并用前爪使劲拍打,迫使竹鼠慌忙出逃,大熊猫则乘机一跃而上,用前爪按住,撕去鼠皮,尽食其肉。如果竹鼠不出洞,大熊猫就会来个挖洞抄家,直到将其捕获。
大熊猫虽然也具有食肉动物吃肉的潜力,但它很少捕食动物或动物的尸体,这并不是它不喜欢吃肉,而是缺少机会。因为在大熊猫的分布区里,大型的食肉兽很少,没有多少残尸剩首供它食用。如果它自己经常去捕捉鼠类等小动物,所得到的营养却常常不足以抵偿消耗掉的能量。因此,大熊猫只能偶尔吃到一点肉食,大部分时间则按部就班地依靠竹子维持生命,成为一辈子循规蹈距、依竹而生的动物。...余下全文>>问题六:熊猫本来是吃肉的,为什么变成吃竹子了呢? 吃竹子也能生存?大熊猫留给人类一个秘密。
“毕竟它是唬食性动物,人们不知道它是怎样消化竹子的。”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杨光友对记者说,“大熊猫留给人类一个秘密。”
大熊猫是肉食性动物,它的祖先曾以肉为主食……这些信息,曾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在与大熊猫话题有关的网站里,很多评论者对于“大熊猫是肉食动物”的结论感到惊讶———如此可爱的大熊猫,竟然同虎豹豺狼同属一个大家族?
据专家解释,在科学分类中,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纲、食肉动物目,而它的祖先有尖锐发达的犬齿、较短的肠道,以及肉食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
不仅如此,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仍保留了祖先的这些特点。只是由于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渐渐地,它们退居深山竹林,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于是,现代的大熊猫就变成了吃竹子的肉食动物。
但是,按照动物学专家的思维逻辑,原本是吃肉的动物,结果改为以吃竹子为主,“一般会难于适应,并将退出生态”。然而,大熊猫不但反其道而行之,并且选择了一种最难消化的植物———高纤维的竹子———作为主食,这不能不令科学家吃惊。
为了揭开谜底,科学家历时5年,寻找线索。
杨光友教授告诉记者,大熊猫如何消化竹子,如何利用竹子的营养,一直是包括他们在内的无数人想破解的谜团。
5年前,在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基金、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等部门的资助下,成都动物园费立松研究员联合四川农业大学的杨光友教授,开展了“大熊猫消化特点的研究”,试图解开这个千年之谜。
在前后几年里,研究人员开展了严格的取样工作。在人工圈养的大熊猫中,他们采集了23只大熊猫的粪样、5只大熊猫的胃液,最终他们在大熊猫的胃里发现了大量纤毛虫的存在。
食草动物特有的纤毛虫,为何出现在肉食动物体内?
据了解,一般在食草动物消化道内才有纤毛虫,它的生物总量占整个消化道微生物总量的50%左右,在植物性食物的消化与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肉食性动物的胃里怎么会有纤毛虫呢?”杨光友教授对记者表达了他们当时的不解。而正是这个疑问,直接促使他们将目光锁定在纤毛虫上。
他们分别采用直接镜检和碘液染色镜检法进行原虫检测,结果,在大熊猫胃内发现两类纤毛虫———前毛属和内毛属。目前,“种”的鉴定工作正在进行中,已知5只大熊猫胃内纤毛虫的密度低于牛羊等复胃食草动物,据估计,大致是两个新种。
专家认为,大熊猫消化竹子可能得力于纤毛虫的作用。
对于费立松、杨光友两位大熊猫专家来说,在大熊猫胃里发现纤毛虫,如同找到了大熊猫怎样消化竹子的钥匙。
费立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食肉目单胃动物大熊猫的胃内发现纤毛虫,尚属首次。这为探讨大熊猫对竹类植物性食物的消化与利用机理打下了坚实基础,将对大熊猫消化生理学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价值巨大。”
“通过对比分析,肉食动物大熊猫之所以能够以竹子为主食,就是因为体内含有纤毛虫的缘故。”杨光友对记者说,“我们虽然还不知道它是怎样发挥作用,促使熊猫消化掉那么坚硬的竹子,但我们会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揭开全部的秘密。”
此外,有专家认为,大熊猫消化道疾病较多,此项发现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对防治大熊猫消化道疾病有着重大意义。...余下全文>>问题七:熊猫为什么吃竹子 1.食物。熊猫主要食物是竹的剑竹,但是竹营养成分却不能很好的被熊猫吸收,1kg竹,鹿可以吸收超过60%熊猫却不到20%,造成了熊猫每天要吃n多竹子。每天的生活就是走路(比较固定的路线)、吃、睡。拉是跟耗子一个德行的,边走边…… 2.还是食物。熊猫基本不吃虫虫,而且基本就吃竹子,连好多其他植物也不吃,挑食啊,一旦竹子开花后枯萎了,熊猫就要饿死。90年代初就遇到过,饿死了熊猫。 3.繁殖。熊猫一年发情1次,遇到异性后成功交配的概率很小,我是指受孕概率。 4.栖息地。卧龙之所以成为熊猫的家,因为没有天敌,卧龙的豹子生活的海拔和熊猫的不是一个层面,所以熊猫活动范围内没有致命天敌。另外,熊猫生活的海拔,有竹子的地方,在中国温带,恐怕没有多少选择。 5.这点是我自己的看法:其实熊猫被人杀戮得不是很多,因为熊猫没有什么价值……不象老虎,骨头还是药,皮也值钱,还是勇气的象征;熊猫皮我不清楚,但是骨头和肉实在……杀只熊猫也不是什么本事,温顺是出名了的……问题八:为什么大熊猫只吃竹子 大熊猫只吃竹子 是由于生存需要改变饮食习惯造成的,目前披露的好像大熊猫也不光只吃竹子 、野外的大熊猫也是吃肉的哦问题九:熊猫为什么吃竹子 熊猫是食肉目的哺乳动物,其祖先是吃肉的。
最新的熊猫基因组研究显示:熊猫基因组中一个能感受食物鲜度的基因失活,这导致熊猫品尝不出肉类的鲜味,这被认为是熊猫改吃竹子的重要原因。
当然,其前置原因是熊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找不到肉食,而恰好竹子丰富,就逐渐进化成以礌子为食了。问题十:熊猫只吃竹子吗? 国宝大熊猫属食肉目动物,但它90%以上的营养来源于竹子。大熊猫如何能够消化高纤维的竹子呢?这一直是一个谜。近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传出消息科技人员经过5年努力,首次在大熊猫胃内发现纤毛虫,这一发现将对大熊猫消化生理学研究产生深刻影响。 食肉目动物大熊猫具有典型食肉动物的消化道肠道短,没有复胃,缺发达的盲肠。因此,大熊猫如何消化竹子,是无数人想解开的谜团。5年来,成都动物园费立松研究员和四川农业大学的杨光友教授密切合作,终于在大熊猫的胃内发现了大量纤毛虫的存在。 据介绍,一般在食草动物消化道内才有纤毛虫,它的生物总量占整个消化道微生物总量的50%左右,在植物性食物的消化与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食肉的大熊猫在其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食性出现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生活环境。动物食性和营养的改变,往往首先影响到食物消化、吸收的有关器官,最终影响到动物的整个身体。估计大熊猫在消化生理方面发生了某些变化,但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是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麻烦采纳,谢谢!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