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
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声越来越高……”
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
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材料四 “诸君试看日本国,土地不过我中国两省多,人民亦不过我中国两省多。四十多年以前亦是一个最小、最穷、最弱之国,自明治维新以后,俨然称为列强。全球上能成为列强者,不过六、七国,而日本俨然是六、七国中之一国。他是用何种方法,始能如此?亦只是用开放主义。”
——孙中山
(1)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3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向西方学习的突出特点是什么?(3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指出中国维新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有哪些?(2分)你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是什么?(2分)
(4)材料四中孙中山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3分)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9 12:22
- 提问者网友:原来太熟悉了会陌生
- 2021-02-19 03:20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21-02-19 04:30
(答案→) 解析:(1)由于描述者的阶级立场不同,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看法不同。第二小问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论证要严谨,论据需充分。观点一“农民跪在地上等候地主宣读法令”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的角度回答;观点二“农民中怨声和叫喊声越来越高”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观点三“农民……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等角度回答。(2)依据材料二,“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反映了日本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学习有侧重点;“反对极端西化”等。(3)注意题干要求是回答戊戌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帝国主义的破坏;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等。第二小问考查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4)根据材料四回答,孙中山认为日本“用开放主义”获得明治维新的成功。第二小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但切记脱离材料,必须围绕开放与国家强盛的关系等方面回答。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往事隔山水
- 2021-02-19 04:54
正好我需要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