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诗歌词和谱子,唐诗解释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6 14:34
- 提问者网友:战魂
- 2021-04-16 03:53
读唐诗歌词和谱子,唐诗解释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神也偏爱
- 2021-04-16 05:14
柳永(宋)《雨霖铃》赏析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② 都门帐饮无罚,③ 留恋处,④ 兰舟摧发。⑤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⑥ 念去去千里烟波,⑦ 暮霭沈沈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⑨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⑩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
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
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
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
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⑦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
楚国,故称。 ⑨经年:一年又一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品评】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
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
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
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
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
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
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刘熙
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
‘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
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
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
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
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
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词一向被判为“俗曲”。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
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
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白居易《卖炭翁》赏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入仕以前自代宗大历七年(772),至贞元十五年(799),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11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离......余下全文>>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② 都门帐饮无罚,③ 留恋处,④ 兰舟摧发。⑤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⑥ 念去去千里烟波,⑦ 暮霭沈沈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⑨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⑩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
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
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
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
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⑦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
楚国,故称。 ⑨经年:一年又一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品评】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
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
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
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
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
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
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刘熙
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
‘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
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
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
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
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
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词一向被判为“俗曲”。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
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
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白居易《卖炭翁》赏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入仕以前自代宗大历七年(772),至贞元十五年(799),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11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离......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