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诸侯国以什么名义进行征战
答案:4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1 02:52
- 提问者网友:箛茗
- 2021-02-28 14:48
春秋时期诸侯国以什么名义进行征战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野慌
- 2021-02-28 15:14
春秋时期诸侯国以尊王攘夷名义进行征战。
尊王攘夷,原意是尊奉周王为中原之主,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后来成为面对外族入侵时,结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同义词。
“尊王”,即尊崇周王的权力,维护周王朝的宗法制度。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 齐桓公会集诸侯国君于首止,与周天子盟,以确定太子的正统地位。次年 管仲,齐桓公因郑文公首止逃会,率联军讨伐郑国。数年后,齐桓公率多国国君与周襄王派来的大夫会盟,并确立了周襄王的王位。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鲁、宋、曹等国国君及周王宰孔会于葵丘。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齐桓公为诸侯长。同年秋,齐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后遇到侵犯周王室权威的事,齐桓公都会过问和制止。
鲁僖公四年(前656年),齐桓公率领诸侯进入楚国,质问楚国为何不按时向周天子进贡祭祀所用的茅草而导致祭祀大典无法及时进行,使得楚国承认自己的错误。鲁僖公九年(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路诸侯召开葵丘之盟,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并”周襄王派宰孔参加,并赐王室祭祀祖先的祭肉给齐桓公。
尊王攘夷,原意是尊奉周王为中原之主,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后来成为面对外族入侵时,结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同义词。
“尊王”,即尊崇周王的权力,维护周王朝的宗法制度。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 齐桓公会集诸侯国君于首止,与周天子盟,以确定太子的正统地位。次年 管仲,齐桓公因郑文公首止逃会,率联军讨伐郑国。数年后,齐桓公率多国国君与周襄王派来的大夫会盟,并确立了周襄王的王位。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鲁、宋、曹等国国君及周王宰孔会于葵丘。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齐桓公为诸侯长。同年秋,齐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后遇到侵犯周王室权威的事,齐桓公都会过问和制止。
鲁僖公四年(前656年),齐桓公率领诸侯进入楚国,质问楚国为何不按时向周天子进贡祭祀所用的茅草而导致祭祀大典无法及时进行,使得楚国承认自己的错误。鲁僖公九年(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路诸侯召开葵丘之盟,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并”周襄王派宰孔参加,并赐王室祭祀祖先的祭肉给齐桓公。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患得患失的劫
- 2021-02-28 18:44
吊民伐罪
- 2楼网友:往事隔山水
- 2021-02-28 17:30
春秋无义战,弱肉强食,没有理由。
- 3楼网友:蓝房子
- 2021-02-28 16:41
尊王攘夷。
西周建制,各诸侯国君除开国功臣外多为姬姓,诸侯共尊周天子,礼乐征伐皆从天子出。犬戎攻破镐京,平王东迁,东周开始,前期为春秋,后期为战国。此阶段周天子仅存虚名而无势。
五霸之首——齐桓公率先借助周天子的权威来震慑和威服诸侯(尊王),并帮助天子树立威望打击不臣服的四夷(攘夷)。但五霸多是以尊王的名义互相讨伐争战,以求称霸。属扩张自己利益的行为,是华夏诸侯国的内战。少有攘夷之举。即孟子所云“春秋无义战”。
西周建制,各诸侯国君除开国功臣外多为姬姓,诸侯共尊周天子,礼乐征伐皆从天子出。犬戎攻破镐京,平王东迁,东周开始,前期为春秋,后期为战国。此阶段周天子仅存虚名而无势。
五霸之首——齐桓公率先借助周天子的权威来震慑和威服诸侯(尊王),并帮助天子树立威望打击不臣服的四夷(攘夷)。但五霸多是以尊王的名义互相讨伐争战,以求称霸。属扩张自己利益的行为,是华夏诸侯国的内战。少有攘夷之举。即孟子所云“春秋无义战”。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