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有关杜牧的《赤壁》的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7-25 13:19
有关杜牧的《赤壁》的考题(多点),赏析(最好详细一点)
最佳答案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答案;


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杜牧《赤壁》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一:


唐朝诗人杜牧的这首《赤壁》绝句,应该说是流传久远,家喻户晓,妇孺皆之。自唐起注家蜂起,赢得了众多的读者。而众多的注家如《樊川诗集注》《唐诗三百首详析》《唐诗三百首新注》等等都对此作了详尽的解释。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点:其一、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方便,那么东吴早就灭亡,大小二乔自然也做了曹操的俘虏,成为铜雀台中人,也就是说周瑜是侥幸地成功。其二、推崇诗人,“以小见大”,“言近旨远”,善于用形象思维。这种就诗论诗,古今同一的解释,寒雨认为似乎肤浅了一点。一首好诗不厌其烦地读上百回,越读就越觉得这首诗有着更深一层的意义,需要发掘。


杜牧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有“小杜”之称,他在政治上主张:对外消弭边患,对内平定藩镇叛乱,中兴唐室,恢复统一安定的局面。所以他注重研究“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今之长得短失。”最喜欢论证谈兵,将生平论兵心得,为《孙子》十三篇所注。而这部《孙子兵法》,三国时期的曹操是整理过的。杜牧称赞曹操整理的版本“削其繁剩,笔其精粹。”在《自撰墓志铭》中还特意提到曹公(操)注十三篇。由此可见,杜牧是非常推崇曹操的。由于晚唐时期政治腐败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诗人忧国忧民的热情和经邦济世的抱负都成虚空,所以诗人对一代英雄,壮志不酬的曹操,当然要深表同情了。悲君之时亦自悲,诗人就把这种思想感情,寄托在《赤壁》诗中了,有了上面这样一些背景材料,我们就可以就诗而论诗了。


杜牧任过黄州刺使,这首《赤壁》诗大致就是在黄州写就的,这也和以后的苏东坡一样,是假赤壁之名,写赤壁之战,籍以寄托感慨。“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是否实有其事,还是诗人的虚构,这到不必去做索引考证。关键的是诗人只是借此发端,“因小见大”,从江边沙滩古战场遗物,想到当年战争的情景,“铁戟未销,人事已非”。《赤壁》实际上就是一首咏史诗,一首凭吊古人的诗。诗人咏赤壁之战,吊曹操之古。表面上是在写周瑜,而实际上是写曹操,是众多的注家所忽略了的。所谓“东风”。我们确实是不能拘泥与字面的。寒雨愚见这“东风”就是条件、机遇的代名词,也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只不过是诗人形象地说法罢了。而这种说法又真的是符合史实。那周瑜正是因为得了天时(东风)、地利(长江天险)、人和(孙刘联军),才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才避免了二乔被掳、吴国灭亡的危险,这哪里是“侥幸的成功”呢?其实诗人是在说:一世之雄的曹操呀,就是因为受了当时条件的限制,机遇的影响,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结合,结果最关键性的赤壁一战失败,终于未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可以清楚地看到,诗人是在吊念呢!是在惋惜呢!是在7惜英雄、惺惺惜惺惺呢!这首诗如果从正面来写,应该为“时代若与曹公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但是恰恰诗人没有“论言直遂”,而是运用了一个假定的句式推出了一个肯定的句式。这种曲笔,到是糊涂了更多的后来人和注释者。


推进一层,诗人也形象地论证了一条哲理: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史,都是要受着时代的制约的。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遇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首怎么能够不说是一首深刻的哲理诗呢?一言以蔽之,诗人所要抒发的是:如果当时的时代、条件、机遇都给了曹操方便,那么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就不会失败,吴与蜀的霸业就要客落,三国鼎立就不会出现。无疑地、曹操统一中国的大业也就取得了成功。这一段历史也许就要重写。对于“锁二乔”,也不可拘泥于字面,既然二乔都做了曹操的俘虏,何况其他?或许这样的解释有点荒唐,但是可以说这才是真正地符合诗人的用意和写此诗的初衷。


就是这样一首构思奇巧,短而又精的小诗,却在后世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宋人许酏在《彦周诗话》中说:“杜牧之作《赤壁》诗……,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清人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中说:“牧之绝句,远韵远神,然如《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近轻薄少年语,而诗家盛称之,何也?”误解此诗之人,倒还情有可原;而贬斥此诗的人,确实让人惊骇。这可真的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了!


鲁迅先生说:“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杜牧写诗推崇曹操,为曹操壮志未酬而惋惜,是很有道理,颇有见地的。


赏析二:


杜牧于会昌二年(842)出任黄州刺史期间 ,曾游览黄州赤壁矶。站在滔滔东去的大江之滨,观“赤壁”而思史,回忆三国时代在鄂州赤壁矶所发生的吴蜀联军大败曹兵,从而尊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 “。抚今追昔,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这著名的咏史诗。


一、二句写作者在江边淤沙之中,诗人以一柄残戟置于诗端,引发后两句的历史议论,具有历史的纵深感。三、四句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仅安凭一时侥幸并不是定国之策。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这两句诗颇具史论意味,见解独到 。诗人对周瑜的谐谑揶揄 ,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全部回答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答案;

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杜牧《赤壁》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一:

唐朝诗人杜牧的这首《赤壁》绝句,应该说是流传久远,家喻户晓,妇孺皆之。自唐起注家蜂起,赢得了众多的读者。而众多的注家如《樊川诗集注》《唐诗三百首详析》《唐诗三百首新注》等等都对此作了详尽的解释。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点:其一、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方便,那么东吴早就灭亡,大小二乔自然也做了曹操的俘虏,成为铜雀台中人,也就是说周瑜是侥幸地成功。其二、推崇诗人,“以小见大”,“言近旨远”,善于用形象思维。这种就诗论诗,古今同一的解释,寒雨认为似乎肤浅了一点。一首好诗不厌其烦地读上百回,越读就越觉得这首诗有着更深一层的意义,需要发掘。

杜牧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有“小杜”之称,他在政治上主张:对外消弭边患,对内平定藩镇叛乱,中兴唐室,恢复统一安定的局面。所以他注重研究“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今之长得短失。”最喜欢论证谈兵,将生平论兵心得,为《孙子》十三篇所注。而这部《孙子兵法》,三国时期的曹操是整理过的。杜牧称赞曹操整理的版本“削其繁剩,笔其精粹。”在《自撰墓志铭》中还特意提到曹公(操)注十三篇。由此可见,杜牧是非常推崇曹操的。由于晚唐时期政治腐败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诗人忧国忧民的热情和经邦济世的抱负都成虚空,所以诗人对一代英雄,壮志不酬的曹操,当然要深表同情了。悲君之时亦自悲,诗人就把这种思想感情,寄托在《赤壁》诗中了,有了上面这样一些背景材料,我们就可以就诗而论诗了。

杜牧任过黄州刺使,这首《赤壁》诗大致就是在黄州写就的,这也和以后的苏东坡一样,是假赤壁之名,写赤壁之战,籍以寄托感慨。“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是否实有其事,还是诗人的虚构,这到不必去做索引考证。关键的是诗人只是借此发端,“因小见大”,从江边沙滩古战场遗物,想到当年战争的情景,“铁戟未销,人事已非”。《赤壁》实际上就是一首咏史诗,一首凭吊古人的诗。诗人咏赤壁之战,吊曹操之古。表面上是在写周瑜,而实际上是写曹操,是众多的注家所忽略了的。所谓“东风”。我们确实是不能拘泥与字面的。寒雨愚见这“东风”就是条件、机遇的代名词,也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只不过是诗人形象地说法罢了。而这种说法又真的是符合史实。那周瑜正是因为得了天时(东风)、地利(长江天险)、人和(孙刘联军),才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才避免了二乔被掳、吴国灭亡的危险,这哪里是“侥幸的成功”呢?其实诗人是在说:一世之雄的曹操呀,就是因为受了当时条件的限制,机遇的影响,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结合,结果最关键性的赤壁一战失败,终于未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可以清楚地看到,诗人是在吊念呢!是在惋惜呢!是在7惜英雄、惺惺惜惺惺呢!这首诗如果从正面来写,应该为“时代若与曹公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但是恰恰诗人没有“论言直遂”,而是运用了一个假定的句式推出了一个肯定的句式。这种曲笔,到是糊涂了更多的后来人和注释者。

推进一层,诗人也形象地论证了一条哲理: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史,都是要受着时代的制约的。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遇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首怎么能够不说是一首深刻的哲理诗呢?一言以蔽之,诗人所要抒发的是:如果当时的时代、条件、机遇都给了曹操方便,那么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就不会失败,吴与蜀的霸业就要客落,三国鼎立就不会出现。无疑地、曹操统一中国的大业也就取得了成功。这一段历史也许就要重写。对于“锁二乔”,也不可拘泥于字面,既然二乔都做了曹操的俘虏,何况其他?或许这样的解释有点荒唐,但是可以说这才是真正地符合诗人的用意和写此诗的初衷。

就是这样一首构思奇巧,短而又精的小诗,却在后世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宋人许酏在《彦周诗话》中说:“杜牧之作《赤壁》诗……,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清人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中说:“牧之绝句,远韵远神,然如《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近轻薄少年语,而诗家盛称之,何也?”误解此诗之人,倒还情有可原;而贬斥此诗的人,确实让人惊骇。这可真的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了!

鲁迅先生说:“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杜牧写诗推崇曹操,为曹操壮志未酬而惋惜,是很有道理,颇有见地的。

赏析二:

杜牧于会昌二年(842)出任黄州刺史期间 ,曾游览黄州赤壁矶。站在滔滔东去的大江之滨,观“赤壁”而思史,回忆三国时代在鄂州赤壁矶所发生的吴蜀联军大败曹兵,从而尊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 “。抚今追昔,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这著名的咏史诗。

一、二句写作者在江边淤沙之中,诗人以一柄残戟置于诗端,引发后两句的历史议论,具有历史的纵深感。三、四句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仅安凭一时侥幸并不是定国之策。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这两句诗颇具史论意味,见解独到 。诗人对周瑜的谐谑揶揄 ,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手机键盘掉色了,可以补回来吗?到哪里补?
为什么明天很想睡,却始终睡不着、心里也没有
我的问问是负值!
ASUS P4P800-X怎么做无盘启动阿`进Del里面设
健身房开业宣传标语,求健身房广告词
请介绍一些伤感的歌曲~
我女友痛时都是我给她用暖水袋给她减轻疼痛的
夫妻生活多久算正常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能约分的要约分,是假
茫年能否结婚啊
世界上有多少了国家!
注会税法哪个老师好,cpa税法哪个老师好
均匀的均下边是个金子的金字怎么读?
如何点亮QQ站地之王/??
你们好.请问画漫画有什么技巧?
推荐资讯
此刻的我心烦意乱句子,心烦意乱有想死的心思
在哪里看超级QQ什么时候过期啊?
突然断电后开机鼠标不会动,要重启2、3次才会
爱父亲的古诗词,关于父母的爱名言警句 40分
哪有卖越南妞的
表示心情的词语
英语翻译take that position.这句话是指 反对
孕妇用生姜涂抹皮肤患处 对胎儿有影响吗
大小**呈暗黑色正常吗
oppo s9k怎么停止播放音乐
三道初二数学题.求解...
There is a house at _____ foot of the hill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