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唐代诗歌发展历程,清代诗文的状况是怎样的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16 14:06
- 提问者网友:饥饿走向夜
- 2021-05-15 23:30
简述唐代诗歌发展历程,清代诗文的状况是怎样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鱼忧
- 2021-05-16 00:51
明朝末年,文人社团星罗棋布于大江南北,活动空前频繁与活跃,尤其是复社领袖张溥发起和组织的在江南地区举办的几次文人集会——“尹山大会”、“金陵大会”和“虎丘大会”,规模与声势倾动朝野,在整个封建社会中都是极为少见的。
改朝换代之后,复社、几社的领袖人物被摧残殆尽,这种大规模的文人集会暂时停歇下来。但是入清之后过了不多几年,江南士子又有人开始追寻昔日的旧梦,结社订盟。较大规模的文人集会也慢慢恢复了。顺治十年在苏州虎丘举行的大会尤其引人注目,它是由慎交社、同声社发起的,可以称之为“两社大会”,参加大会之人据说来自九郡(也有人说来自十郡),人数多达数千,其规模足以同张溥组织的“虎丘大会”相比。顾师轼《吴梅村年谱》所引《壬夏杂钞》形容当时的盛况:“会日,以大船廿余,横亘中流。每舟置数十席,中列优倡,明烛如繁星。伶人数部,歌声竞发,达旦而止。散时如奔雷泻泉,远望山上,似天际明星,晶莹围绕。”
吴梅村参加了这次文人集会。同明末他所参加的几次文人集会相比,其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明末的几次,他还十分年轻,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声望,他只是作为复社中普通的一员参加而已。可是这一次,他却成了集会上最为显赫的主角,尽管他既不是慎交社成员,也不是同声社成员,但却被两个文社共同推戴为宗主,在集会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另外,我们知道,顺治十年的这次文人集会是在清朝对江南的统治还远谈不上稳定的时候召开的,在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大背景下,举办如此规模与声势的集会,必定震动朝野,引起当局的警觉与不安。作为集会主角,当然也就尤其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
特别是吴梅村在参加了这一次文人集会之后,同一年里,他便应召出仕清朝了,故而他的这一次活动就更加让人关注。
基于以上原因,关于这次文人集会的来龙去脉,关于吴梅村参加这次文人集会的动机、他在集会上的具体表现以及这次集会对他此后产生的影响,等等,都成了吴梅村研究中不能忽略的重要问题。
有关吴梅村参加这次文人集会的情况,除了其本人的诗文以外,杜登春的《社事始末》可以说是最早的记录了,其中云:“吴梅村出山就道,次虎丘,讲求慎、同合局。”杜登春属于吴梅村弟子一辈,与梅村有交往,其《尺五楼诗集》就是请吴梅村题的序,但是他的记录却并不十分准确。按照这句话的意思,吴梅村在应诏赴京出仕清朝的途中(所谓“出山就道”)经过虎丘参加了“两社大会”,这显然有误。“两社大会”是在顺治十年的三月召开的,这时,征召吴梅村的诏书尚未下达,他接到诏书“出山”其实已经在秋天了,王抃《王巢松年谱》:“九月中,梅村夫子出山北上,余送至吴门”和王撰《王随庵自订年谱》:“是秋九月,梅村应召入都”均可为证。就是说,吴梅村应召出山,距离“两社大会”其实有半年之久。根据吴梅村本人的诗歌和其他相关记载可知,他在参加了“两社大会”之后并没有直接进京,而是到了南京,旧地重游一番,并且在这里想方设法阻止地方官员向朝廷举荐他,然后回到了家乡。他应诏赴京是从太仓启程的,虽然经过苏州,却没有再上虎丘。
杜登春的这一错误记载影响却很大,许多人都把吴梅村参加两社大会当成是他出仕清朝赴京途中的一次活动。清人刘献廷《广阳杂记》著录了一段传闻,说在两社大会之上,忽然有一少年投诗吴梅村,云:“千人石上坐千人,一半清朝一半明。寄语娄东吴学士,两朝天子一朝臣。”[1]这段传闻流传甚广,其依据其实也是认定吴梅村已然接受了清廷的诏书。当代的许多学者也都把吴梅村参加“两社大会”说成是其应召入都途中的一次活动,如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之九《几社始末》云:“吴伟业也......余下全文>>
改朝换代之后,复社、几社的领袖人物被摧残殆尽,这种大规模的文人集会暂时停歇下来。但是入清之后过了不多几年,江南士子又有人开始追寻昔日的旧梦,结社订盟。较大规模的文人集会也慢慢恢复了。顺治十年在苏州虎丘举行的大会尤其引人注目,它是由慎交社、同声社发起的,可以称之为“两社大会”,参加大会之人据说来自九郡(也有人说来自十郡),人数多达数千,其规模足以同张溥组织的“虎丘大会”相比。顾师轼《吴梅村年谱》所引《壬夏杂钞》形容当时的盛况:“会日,以大船廿余,横亘中流。每舟置数十席,中列优倡,明烛如繁星。伶人数部,歌声竞发,达旦而止。散时如奔雷泻泉,远望山上,似天际明星,晶莹围绕。”
吴梅村参加了这次文人集会。同明末他所参加的几次文人集会相比,其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明末的几次,他还十分年轻,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声望,他只是作为复社中普通的一员参加而已。可是这一次,他却成了集会上最为显赫的主角,尽管他既不是慎交社成员,也不是同声社成员,但却被两个文社共同推戴为宗主,在集会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另外,我们知道,顺治十年的这次文人集会是在清朝对江南的统治还远谈不上稳定的时候召开的,在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大背景下,举办如此规模与声势的集会,必定震动朝野,引起当局的警觉与不安。作为集会主角,当然也就尤其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
特别是吴梅村在参加了这一次文人集会之后,同一年里,他便应召出仕清朝了,故而他的这一次活动就更加让人关注。
基于以上原因,关于这次文人集会的来龙去脉,关于吴梅村参加这次文人集会的动机、他在集会上的具体表现以及这次集会对他此后产生的影响,等等,都成了吴梅村研究中不能忽略的重要问题。
有关吴梅村参加这次文人集会的情况,除了其本人的诗文以外,杜登春的《社事始末》可以说是最早的记录了,其中云:“吴梅村出山就道,次虎丘,讲求慎、同合局。”杜登春属于吴梅村弟子一辈,与梅村有交往,其《尺五楼诗集》就是请吴梅村题的序,但是他的记录却并不十分准确。按照这句话的意思,吴梅村在应诏赴京出仕清朝的途中(所谓“出山就道”)经过虎丘参加了“两社大会”,这显然有误。“两社大会”是在顺治十年的三月召开的,这时,征召吴梅村的诏书尚未下达,他接到诏书“出山”其实已经在秋天了,王抃《王巢松年谱》:“九月中,梅村夫子出山北上,余送至吴门”和王撰《王随庵自订年谱》:“是秋九月,梅村应召入都”均可为证。就是说,吴梅村应召出山,距离“两社大会”其实有半年之久。根据吴梅村本人的诗歌和其他相关记载可知,他在参加了“两社大会”之后并没有直接进京,而是到了南京,旧地重游一番,并且在这里想方设法阻止地方官员向朝廷举荐他,然后回到了家乡。他应诏赴京是从太仓启程的,虽然经过苏州,却没有再上虎丘。
杜登春的这一错误记载影响却很大,许多人都把吴梅村参加两社大会当成是他出仕清朝赴京途中的一次活动。清人刘献廷《广阳杂记》著录了一段传闻,说在两社大会之上,忽然有一少年投诗吴梅村,云:“千人石上坐千人,一半清朝一半明。寄语娄东吴学士,两朝天子一朝臣。”[1]这段传闻流传甚广,其依据其实也是认定吴梅村已然接受了清廷的诏书。当代的许多学者也都把吴梅村参加“两社大会”说成是其应召入都途中的一次活动,如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之九《几社始末》云:“吴伟业也......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