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累死了
- 提问者网友:酱爆肉
- 2021-07-25 16:00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不想翻身的咸鱼
- 2021-07-25 16:27
- 1楼网友:鸽屿
- 2021-07-25 17:38
去年最新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显示,在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北京,这个群体的平均死亡年龄从10年前的59岁降到53岁。
“过劳死”趋势上升
“过劳死”最早是在日本提出的,并作为一种现代特殊病得到广泛关注。患者得病的主要原因是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过大,由于患者长期处于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最终积重难返引发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救治不及而病逝。
1994年,日本对过劳死现象立法,死者家属可以通过司法途径向用人单位就过劳死进行索赔。
为什么人会让自己劳累至死?既然人们都知道过度劳累的生活方式不健康,为什么这种现象不但没有消除的迹象,反而有上升趋势?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社会机制决定
今天的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愈演愈烈。中低层员工的工作大多定岗定编,其工作职能越来越具体明确,对工作的考评也越来越量化。因此,人们必须完成并尽可能超额完成量化指标,才能获得好评和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量化机制的激励结果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更残酷,并会不断升级。人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拼命地工作,会在不知不觉中是拿健康做工作业绩的代价。
对于高层员工来说,其工作相对比较有弹性,但正因为这种弹性,往往让他们自己和上司都不知道工作量到底应该在哪里?在自己没有达到承受不了的程度时,这些人都会认为自己还有了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上司和同事对其工作能力的称赞和能者多劳的滚雪球效应,更促使他们夸大了自己的能力,导致他们接受更多的工作、管理更多的部门。
乐观倾向
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相信与其他人相比,自己经历的事情更可能是
积极的,而消极的事情则基本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此现象就称为“乐观倾向”。
对于很多人,尤其是那些过劳死高发人群来说,虽然他们听说过有些人口过度劳累而病逝,但他们往往会认为那是别人身上发生的事情,不会或很难发生在自己身上。即使当他们出现疲劳、乏力等症状,他们也会认为不会太严重,只会主观地认为睡一觉就过去了。
乐观倾向除了有以上表现外。还会表现在我们进行任务计划时的“计划谬误”。我们在对一项任务进行估计时,往往会受到我们主观期望的影响,忽视可能存在的障碍,错误估计自己的能力与承受力,而作出不现实的计划。这也为“过劳”提供了沃土。
事做手头健康排后
研究表明70%以上的青年人(20一40岁)的人愿意每天工15个小时,唯一的条件就是增加奖金。人们倾向于做立即有回报的事情。尽管大家都心知肚明“保重身体最重要”,但大多数人经不住眼前诱惑——更多的奖金、领导的表扬、增加提升的机会等等,选择了工作而将健康抛之脑后。投资健康的“见效”是长期的,真正聪明的人则会让自己“可持续发展”。
疲劳之前要休息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观察:一个工人一天8小时内连续往货车上装生铁,可装12.5吨,而下班时已精疲力尽了;后来,管理者让他改换了工作方法,即每干26分钟后休息三四分钟,结果该工人在同样的8小时内竟然装了47吨,下班时他还显得很轻松,没有太多疲劳的感觉。看来,让身体在疲劳前先休息一下再继续工作,不但不会影响工作结果,反而会增加工作效率,保护身体不受损伤。
那些工作狂们常常在身体疲劳到极点时才停止工作,这对身体的危害是很大的。保持健康,一定要在疲劳前休息。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疲劳之前就休息呢?你可以试着回忆一下,你在上次做同样的工作时,多长时间以后感觉到了疲劳?那么下次在做同样的工作时,你就应该在这个时间之前停止工作适当休息了。
疲劳鉴定量表
除了定期体检9卜 下面我们提供一个自查的量表,以供大家平时自检。
1、我被疲劳所困扰
2、感到身体精疲力竭
3、很容易感到疲劳
4、我有足够的精力来应对每天的生活
5、我会觉得心累
6、我比较难开始做事情
7、我很难清晰地思考
8、一天中我感觉不能做很多事情
9、我没有欲望去做任何事情
10、当我正在做事情时我能集中注意力
计分:
请按照您自身的情况给每题打1—5分,1分表示“从不”,2分表示“有时”,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经常”。5分表示“总是”。
请先将第四项与第十项做反向记分,即你在第4项的得分=6一体选择的数字;第10 项相同操作;其他题得分为原始选择数字。最后将每题得分相加,总和即为量表得分。
总分为50分,反映疲劳程度最高,得分越低越好。
- 2楼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1-07-25 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