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可是 “地之角”的“之角”与下句“知交”谐音啊,这算什么修辞?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算不算顶真修辞
答案:6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6 08:37
- 提问者网友:听门外雪花风
- 2021-02-15 13:14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深街酒徒
- 2021-02-15 14:46
不算
顶真,也称顶针,联珠,蝉联。就是邻近的句子首尾相接,用前句末尾一词作下一句的第一个词,上递下接,使结构紧密,语意连贯,声音流畅的一种修辞方法。
1、顶真经常出现在小说故事的开头,用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如:
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木匠。张木匠有个好老婆,外号叫个“小飞蛾”。小飞蛾生了个女儿叫“艾艾”,……(赵树理《登记》)
这是《登记》这一短篇小说的开头,用顶真的手法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
2、在说明事理的时候,有时运用顶真手法来推断关系。如:
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连贯起来的思索。(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在这里,毛泽东运用顶真手法,把“正确的部署”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与“侦察”和“思索”之间的连锁关系,深刻的推断和揭示了出来,结构严密,语气贯通。
3、顶真的作用,还在于使结构严密,语气连绵,音韵悠扬,更好的表现事物之间的承接、递进关系。如:
①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鲁迅《在北京女师大的讲演》)
②严志和一见土地,土地上的河流,河流两岸的涯田,涯田上的青枝绿叶的芦苇,心上就漾着喜气。(梁斌《红旗谱》)
在这两句中,作者分别恰当的运用了顶真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事物发展变化中的承接、递进及其因果关系。
4、对联中运用顶真手法,可以增强节奏和频率感,趣味盎然。如:
常德德山山有德
长沙沙水水长沙(长沙白沙井联)
这是句中顶真,古人称之为“联绵”。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寺庙里弥勒佛联)
本联“容”、“笑”两字出现在断句前后,自然将上句意思蝉联下去,这是句间顶真。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
这里是三个分句,两句顶真,有的学者将其称之为“连环”。
5、诗歌中有时也使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如:
清代,广西三江县有位才子,乡试、会试、殿试,一路顺风,三江县县老爷为这位新科进士设筵庆贺。席间,宾主轮流把盏赋诗。轮到进士的老师作诗时,这位老塾师想到自己也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考不中。怀才不遇之情涌上心来,开口吟道:?
天下文章数三江,
三江文章数鄙乡。?
鄙乡文章数进士,
进士跟我学文章。
?
这里老塾师就是运用顶真手法,表达了自己既复杂又喜悦的心情。顶真,有时还表现在诗歌中上下节的蝉联上。如:
此身常想向天游,
无奈双脚不自由。
踊跃奔驰离不得。
九州万国共一球。
九州万国共一球,
东方自在西方囚,
安得一夜似电变,
人间净化塑琼洲?
人间净化塑琼洲,
万方亿兆喜心头。
应知人定胜天定,
看我中华跃上游。(陈毅《示儿女》)
这里就是用上一节诗的结句,作为下一节诗的首句。顶真手法的运用,使诗行显得更加整齐、完美。
总之,运用顶真手法叙事、写景,可以交代清楚事物之间的时间或空间上的关系,使之语意连绵,文气贯通;运用顶真手法说理、抒情,可以阐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周详严密,一目了然。顶真在语言形式上,句式匀称整齐,句子前后衔接紧密,环环相扣,读起来流畅明快,情趣横生。
顶真,也称顶针,联珠,蝉联。就是邻近的句子首尾相接,用前句末尾一词作下一句的第一个词,上递下接,使结构紧密,语意连贯,声音流畅的一种修辞方法。
1、顶真经常出现在小说故事的开头,用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如:
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木匠。张木匠有个好老婆,外号叫个“小飞蛾”。小飞蛾生了个女儿叫“艾艾”,……(赵树理《登记》)
这是《登记》这一短篇小说的开头,用顶真的手法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
2、在说明事理的时候,有时运用顶真手法来推断关系。如:
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连贯起来的思索。(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在这里,毛泽东运用顶真手法,把“正确的部署”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与“侦察”和“思索”之间的连锁关系,深刻的推断和揭示了出来,结构严密,语气贯通。
3、顶真的作用,还在于使结构严密,语气连绵,音韵悠扬,更好的表现事物之间的承接、递进关系。如:
①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鲁迅《在北京女师大的讲演》)
②严志和一见土地,土地上的河流,河流两岸的涯田,涯田上的青枝绿叶的芦苇,心上就漾着喜气。(梁斌《红旗谱》)
在这两句中,作者分别恰当的运用了顶真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事物发展变化中的承接、递进及其因果关系。
4、对联中运用顶真手法,可以增强节奏和频率感,趣味盎然。如:
常德德山山有德
长沙沙水水长沙(长沙白沙井联)
这是句中顶真,古人称之为“联绵”。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寺庙里弥勒佛联)
本联“容”、“笑”两字出现在断句前后,自然将上句意思蝉联下去,这是句间顶真。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
这里是三个分句,两句顶真,有的学者将其称之为“连环”。
5、诗歌中有时也使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如:
清代,广西三江县有位才子,乡试、会试、殿试,一路顺风,三江县县老爷为这位新科进士设筵庆贺。席间,宾主轮流把盏赋诗。轮到进士的老师作诗时,这位老塾师想到自己也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考不中。怀才不遇之情涌上心来,开口吟道:?
天下文章数三江,
三江文章数鄙乡。?
鄙乡文章数进士,
进士跟我学文章。
?
这里老塾师就是运用顶真手法,表达了自己既复杂又喜悦的心情。顶真,有时还表现在诗歌中上下节的蝉联上。如:
此身常想向天游,
无奈双脚不自由。
踊跃奔驰离不得。
九州万国共一球。
九州万国共一球,
东方自在西方囚,
安得一夜似电变,
人间净化塑琼洲?
人间净化塑琼洲,
万方亿兆喜心头。
应知人定胜天定,
看我中华跃上游。(陈毅《示儿女》)
这里就是用上一节诗的结句,作为下一节诗的首句。顶真手法的运用,使诗行显得更加整齐、完美。
总之,运用顶真手法叙事、写景,可以交代清楚事物之间的时间或空间上的关系,使之语意连绵,文气贯通;运用顶真手法说理、抒情,可以阐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周详严密,一目了然。顶真在语言形式上,句式匀称整齐,句子前后衔接紧密,环环相扣,读起来流畅明快,情趣横生。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山有枢
- 2021-02-15 18:31
不算
- 2楼网友:天凉才是好个秋
- 2021-02-15 18:15
不算
- 3楼网友:话散在刀尖上
- 2021-02-15 17:12
顶真指的是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
所以“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不算用了顶真修辞。
- 4楼网友:冷風如刀
- 2021-02-15 16:29
不算
- 5楼网友:不如潦草
- 2021-02-15 16:04
不是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