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下列句子中的“而”与“学而不思则罔”中的“而”字含义用法不相同的(《论语十则》课时基础的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0 10:57
- 提问者网友:原来太熟悉了会陌生
- 2021-03-09 14:52
(《论语》)下列句子中的“而”与“学而不思则罔”中的“而”字含义用法不相同的(《论语十则》课时基础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雪起风沙痕
- 2021-03-09 15:21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2. 连词(a.表平列,如“多~杂”.b.表相承,如“取~代之”.c.表递进,如“~且”.d.表转折,如“似是~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3. 表(从……到……):从上~下.〈名〉1.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而,颊毛也.——《说文》1.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2. 表示并列关系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3. 表示递进关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4. 表示承接关系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5. 表示转折关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6. 表示假设关系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1. 你;你的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2.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3. 这样,此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4.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助〉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动〉1. 好象.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以下答案可供参考======供参考答案1:不会供参考答案2:“学而不思则罔”中的“而”表转折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执傲
- 2021-03-09 15:33
这个答案应该是对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