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谚语的起源是什么
答案:3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1 07:32
- 提问者网友:我们很暧昧
- 2021-04-10 18:14
日本谚语的起源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狂恋
- 2021-04-10 19:29
日本的谚语体现了日本劳动人民通过与自然的相处得到的宝贵经验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日本的谚语也有许多来自于中国的历史典故,甚至有的是以中国成语为原型。另外,这些谚语的产生跟日本的地理环境也有紧密的联系,原本日本就处在岛国封闭的环境之中,而这样的环境下弱者若想平安度日只有尽可能地避免与他人产生冲突、争执,遵从强者。
和辻哲郎在《风土》一书中提到,日本的风土类型属于季候风型,受此影响导致日本人的存在结构上也多少带上了如同季风般包容、忍让的性格特征。之所以日本具有如此充满矛盾的国民性质,原因在于日本人十分重视保持其共同生活圈空间内部的“和谐”。尤其面对长者、上司或者地位高于自己、有权势的人时,日本人几乎都是毕恭毕敬且忠诚地服从对方,很少会直率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日本人这一独特的行为也直接反映在谚语当中。例如:日语中有诸如“鹤の一声”(释义:权威人士的一句话)、“长い物には巻かれろ”(释义:胳膊拧不过大腿)等谚语,它们都表达了与其跟身份地位高于自己的人或权威者正面抗争,倒不如顺从来得更划算的意思。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日本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在通常情况下即使内心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他们表面上还是会报以人顺从的言行。而回顾日本从古到今的历史,它正是在积极学习模仿并追随比自己强大的国家中,不断地得到了发展。
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在其著作《菊与刀》中指出,日本文化是以耻为基调的耻感文化。也就是说,日本人行动的出发点往往会考虑周围相关的他人,在对他人怀有知耻的意识驱动下来指挥自己的行动起始与终止。于是,日语里与“耻”挂钩的谚语也为数不少。比如“闻くは一时の耻、闻かぬは一生の耻”(释义:问则一时之耻,不问一生之耻)这句日本谚语就很好地反映出了日本人对于“耻”的态度,日本人面对他人时那种“害怕出丑”的心理可见是根深蒂固。就因为他们如此在乎与他人和集体的一致性,所以日本人自然而然地便将“集体主义”奉为行事的原则,严格遵守与集体全员的统一步调,时刻注意他人的目光而尽量低调行动。又如:“人のふり见て我がふり直せ”(释义:借鉴他人矫正自己)、“雉も鸣かずば打たれまい”(释义:枪打出头鸟)等谚语体现了以“耻”为中心的日本文化特点。此外,在日本还流传着以下谚语:“言わぬが花”(释义:沉默是金)、“花多ければ実少なし”(释义:绣花枕头稻草心)、“花より団子”(释义:舍华求实)等。由此我们看到了日本人不喜欢外表华丽夸张的事物或者强调个人主义、口若悬河夸夸其谈的人,偏爱富有实质与内涵的人和事以及能带来实际意义的行为。日本人的理想即是最大可能避免直白的表达,人与人之间能够做到“心息相通”。
和辻哲郎在《风土》一书中提到,日本的风土类型属于季候风型,受此影响导致日本人的存在结构上也多少带上了如同季风般包容、忍让的性格特征。之所以日本具有如此充满矛盾的国民性质,原因在于日本人十分重视保持其共同生活圈空间内部的“和谐”。尤其面对长者、上司或者地位高于自己、有权势的人时,日本人几乎都是毕恭毕敬且忠诚地服从对方,很少会直率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日本人这一独特的行为也直接反映在谚语当中。例如:日语中有诸如“鹤の一声”(释义:权威人士的一句话)、“长い物には巻かれろ”(释义:胳膊拧不过大腿)等谚语,它们都表达了与其跟身份地位高于自己的人或权威者正面抗争,倒不如顺从来得更划算的意思。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日本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在通常情况下即使内心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他们表面上还是会报以人顺从的言行。而回顾日本从古到今的历史,它正是在积极学习模仿并追随比自己强大的国家中,不断地得到了发展。
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在其著作《菊与刀》中指出,日本文化是以耻为基调的耻感文化。也就是说,日本人行动的出发点往往会考虑周围相关的他人,在对他人怀有知耻的意识驱动下来指挥自己的行动起始与终止。于是,日语里与“耻”挂钩的谚语也为数不少。比如“闻くは一时の耻、闻かぬは一生の耻”(释义:问则一时之耻,不问一生之耻)这句日本谚语就很好地反映出了日本人对于“耻”的态度,日本人面对他人时那种“害怕出丑”的心理可见是根深蒂固。就因为他们如此在乎与他人和集体的一致性,所以日本人自然而然地便将“集体主义”奉为行事的原则,严格遵守与集体全员的统一步调,时刻注意他人的目光而尽量低调行动。又如:“人のふり见て我がふり直せ”(释义:借鉴他人矫正自己)、“雉も鸣かずば打たれまい”(释义:枪打出头鸟)等谚语体现了以“耻”为中心的日本文化特点。此外,在日本还流传着以下谚语:“言わぬが花”(释义:沉默是金)、“花多ければ実少なし”(释义:绣花枕头稻草心)、“花より団子”(释义:舍华求实)等。由此我们看到了日本人不喜欢外表华丽夸张的事物或者强调个人主义、口若悬河夸夸其谈的人,偏爱富有实质与内涵的人和事以及能带来实际意义的行为。日本人的理想即是最大可能避免直白的表达,人与人之间能够做到“心息相通”。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狂恋
- 2021-04-10 20:29
“a chip off the old block” 这个表达方法说的是某人与他/她的父母很相像。这既可以指相貌方面相像,比如说“一个模子出来的”,也可以指他们所做的事情。
该习语来源于木匠行业,父母像是一大块木材,而孩子是取自同材料上的一小块木材。
- 2楼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21-04-10 20:14
日本谚语的起源是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中国谚语丰富多彩涉足生活的方方面面,日本文化本来就受汉族文化极大影响,唐朝、宋朝、明朝大量传播到日本,经过他们的消化吸收,本土化后,演变成自己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