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 的语言特色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9 04:38
- 提问者网友:感性作祟
- 2021-02-18 15:00
罗密欧与朱丽叶 的语言特色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鸠书
- 2021-02-18 15:37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所出现的大量的抒情意象形式,是莎士比亚其他悲剧中所没有的。戏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完全沉浸在对爱情的热忱、向往之中,第二幕第二场凯普莱特家花园中,朱丽叶对月的抒怀,表现了青年男女热情的情感交流和相别时的难舍难分,弹奏的是一曲曲情意缠绵的爱的青春颂歌。 朱丽叶:明天我应该在什么时候叫人来看你? 罗密欧:就在九点钟吧。 朱丽叶:我一定不失信,挨到那个时候,该有20年那么长久,我记不起为什么要叫你回来了。 罗密欧:让我站在这儿,等你记起了告诉我。 朱丽叶:你这样站在我的面前,我一心想着多么爱跟你在一块儿,一定永远记不起来了。 罗密欧:那么我就永远等在这儿,让你永远记不起来,忘记除了这里以外还有什么家。 这奔放的青春和充溢的情怀,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喜剧所惯常表现的。这种纯洁而又期盼的爱情,是与传统社会观念而相对立的。男女主人公运用死亡这一极端,才实现了尘世所不容的恋情,并且化解了两个家族的仇恨。他们的死,显示了爱情的巨大力量、对现实世界投射出无限光芒。从这个意义上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最后结局仍然是一个大团圆。所以,这部戏剧确实更接近于莎士比亚创作于同一时期的喜剧。 新版中学教材节选的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五幕第三场,即全剧的结局部分。这一部分中所凝聚了爱情的深沉和坚贞,男女主人公勇敢面对封建礼教的无畏精神;以及他们的死,对两大家族所产生的巨大的冲击力;还有在男女主人公对白中,所孕含的浓郁的带有诗意的情话。都深刻展现了全剧作为“乐观主义悲剧”的全部特征。 下面是罗密欧进入墓穴看到服药假死的朱丽叶时的独白:“一个坟墓吗? 啊,不!……这是一个灯塔,因为朱丽叶睡在这里,她的美貌使这一个墓窟变成一座充满着光明的欢宴的华堂。”--这里没有死亡的阴惨和恐怖、辉映着的却是青春和爱情的光芒,朱丽叶压抑不住的生机扫尽现实的阴霾,给黑暗的人生带来永恒的光明和无尽的欢乐。 “啊,我的爱人,我的妻子!死,虽然已经吸去了你呼吸中的芳蜜,却还没有力量摧残你的美貌;你还没有被他征服,在你的嘴唇上、面庞上,依然显著红润的美艳,不曾让灰白的死亡进占。……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仍然这样美丽? 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 为了防止这样的爱情,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这是对爱情的咏叹和爱情的誓言,在罗密欧的意念中,朱丽叶虽然失去了“呼吸的芳蜜”,但却永葆着“红润的美艳”,永恒的青春以不可摧残的力量战胜了“灰白的死亡”,面对死神,相依相恋,永不分离的誓愿,既有对爱情的执着,更有对中世纪封建压抑的强烈的反叛。在对青春和爱情的歌颂以及对生死不渝的爱情的追求中,强烈的爱情故事展现出的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中心思想--以“人物”为中心。这是一部,将“普通人物”的情感完全放置到艺术作品中的典型事例。表现出人文主义的思想在16世纪末期的强大涌动。 “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岩上冲击进去吧!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这是罗密欧义无返顾地走向死亡前,所表述的最后的心声。莎士比亚运用“爱情的悲诗”,使文中结尾部分的死闪耀着人性的灵光,回响着浪漫的旋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改造了现实生活的定式,产生了摧枯拉朽的作用,使未来生活在两个世仇家庭的青年人不会再重蹈他们的命运。他们用年轻的生命预示了充满希望的明天,《罗密欧与朱丽叶》无愧于文艺复兴晚期一部洋溢着青春朝气的“乐观主义的悲剧”。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