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中尉的女人影评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6 20:52
- 提问者网友:浮克旳回音
- 2021-05-05 20:29
法国中尉的女人影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三千妖杀
- 2021-05-05 21:04
凯瑟琳·赫本(KatharineHepburn),共计四次,1934、1967、1968和1981年先后4度获得电影与艺术科学学院奖,4次都是最佳女主角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愁杀梦里人
- 2021-05-05 22:02
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用两条线索贯穿,通过时空交错的方式展现了两个不同时代,男女之间情感的困惑与选择。影片的主线索是展现一对维多利亚时代具有独特个性的莎拉和贵族青年查尔斯的爱情故事,而另一条线索则是反映两个演员安娜和麦克在拍摄主线索这个故事时所产生的感情。《法国中尉的女人》采用了套层结构,即戏中戏的形式,反复运用蒙太奇形成古代与现代相互交错的效果,将故事合理的连接在一起。
《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两个线索同时进行的过程中,流露出古代与现代之间的对比。一百多年前的维多利亚时期,是一个封闭、保守、极具有传统等级观念的时代。纵然莎拉受过教育,爱好绘画,但她出身贫寒,其社会地位不允许她施展艺术才华,也不允许她有爱和思考的自由。影片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冷酷无情、等级观念深重的维多利亚时期。或许正应了那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吧,莎拉有着明确的目标,渴望摆脱受束缚的生活,希望能自由的享受着爱与美好生活。面对不公平的命运,莎拉选择抗拒。莎拉单纯的心因被曾经爱过的法国中尉抛弃而受到伤害。自此莎拉或许是持着报复的心态,或者是受强烈的渴望自由的欲望影响,她不惜毁坏自己的名誉,将自己定位于“法国中尉的女人”这样一个受人轻蔑的形象。相对于莎拉来说,在实际拍片现场的安娜,生活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是一个自由、开放的世界,没有过多的束缚和禁锢,并且具有更多的自主性。随着安娜拍摄电影的深入,她与饰演查尔斯的麦克产生了感情。影片在此时,运用平行、对比等蒙太奇手法,不断的进行着两个时空间的对照,借以突现出两个女主人公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及性格中的共性与不同。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一古一今的故事结构赋予了影片多变性,从而能够吸引观众关注两个不同时代命运的人物。
影片中表现莎拉时始终采用昏暗的色调。由此来表现莎拉情感的压抑、矛盾,孤傲、冷漠性格。在莎拉与查尔斯在树林约会这一场景中,那些盘根交错、粗大阴森的树木,无形中给观众一种强大的压力,导演巧妙的运用这一场景既表现出了古代时期封建保守的社会环境,受到压抑、束缚的感情,同时又达到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在故事结尾,莎拉再次出现在镜头中时,其色彩基调则是明亮的。这种色调的转变也暗示观众,莎拉生活得到了一个全新的转变。与查尔斯结合而又分开三年后,莎拉仿佛获得了重生,她得到了真正的自由,没有任何负担、束缚的追求艺术,寻回自己曾经遗失的那份真爱。影片中,莎拉与查尔斯重逢,船从一个灰暗的桥拱下划过,然后导演将镜头处于一种静止拍摄状态,让两人坐的小船渐渐远离镜头,并且画面色调变得愈加明亮。通过这组镜头,折射出莎拉真正摆脱痛苦、束缚,饱经磨难的恋人获得了重生后来之不易的爱情。
在现代故事中,影片的色彩基调大都是明亮的,这就突出了现代女性所具有的自主性,形成了与套层故事中人物性格的鲜明对比。影片最后,安娜饰演完莎拉这一角色后,重新审视与麦克感情并选择离开麦克。而最富戏剧化的一幕是在最后一个镜头,麦克推开窗子想对安娜做最后的挽留时,脱口而出的那一声“莎拉”让观众顿时从对麦克背叛妻子感情的厌恶中得到释放。镜头给麦克特写、定格时,从他的表情中观众多少也能体会到,他与安娜那段感情究竟是源自内心深处的真爱还是所谓“入戏太深”的意乱。或许此时彼此的心灵都得到了洗礼,获得了重生。
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以现代故事作为结尾,与影片以套层故事开机镜头作为开始达到了首尾呼应,而且不突兀,真正达到戏里戏外、始末都相互对应的效果。整部影片多次运用蒙太奇手法,以时空间转换达到自然转场的效果,可见导演驾驭镜头,淋漓尽致描述、展现故事的能力。两条线索同时进行做比较,引导观众思考社会中的道德标准和爱情的自由之间能否达到一种平衡,同时也使得电影更具有戏剧化的效果。另外,影片色彩基调前后的鲜明对比,从侧面更有助于故事内容的表述,观众也可从中把握情绪的变化。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