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圆地方的寓意,天圆地方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2 15:37
- 提问者网友:孤山下
- 2021-04-12 02:07
天圆地方的寓意,天圆地方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掌灯师
- 2021-04-12 02:52
学术界趋于一致的看法是,与《天圆地方》这一古代的朴素哲学理念有关。
天圆地方所指,不是简单的把天看成是圆型,把地看成是方型。而是一种道的理念。即天道圆,地道方。天为阳,地为阴。天地有别,阴阳不同,圆方各异。阴阳相依。而道又自古以来是华夏土生土长的教。
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汉代出现了浑天说与盖天说的争论。在秦汉之前,盖天说比较盛行。自古以来,人们看见苍天笼罩着大地,产生了天圆地方的盖天说,而春秋时的曾参就曾提出疑问:“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揜也。”后来盖天说又认为天不与地相接,而像圆顶凉亭那样由八根柱子支撑着。诗人屈原曾问道:“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公元前一世纪成书的《周髀算经》中提出“天象盖笠、地法复盘”的新盖天说,认为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相盖,二者都是圆拱形,中间相距八万里,日月星辰随天盖旋转,近见远不见,形成了昼夜四季变化。
天好象圆顶帐篷盖在地上。居住在塞外草原上的牧民,极目四望,得到的就是这种印象。
不仅是中国人,居住在世界各处的人们,最初都有过类似的错觉,因为都是仅凭直观感觉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古代中国的学者,把人们这种天笼罩着地的感觉,概括成“天圆地方”的理念,但他们一直未能作出清楚的解释,甚至这“圆”与“方”是否表示形象,也没有确定的说法。中国古代的学术不看重对自然本身的探求,而是着重在用自己对自然现象的感受去附会解释人事。公元前三世纪,吕不韦主持编成的《吕氏春秋》中,将天圆地方解释为:“天道圜(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上君下臣)”。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韩康伯注:天尊地卑之义既列,则涉乎万物之位明矣)”。用天高地卑来证明,在下者应当服从在上者的统治,是人们必需遵守的公理。北京天坛祈年殿的建筑[标题右侧图像]就是按照这种原则精神修造的(上右图)。高38米的祈年殿分三层,覆盖着蓝色的琉璃瓦,逐层向上收缩,表示与天相连接,在人间只有皇帝是天之子,才可以与天沟通,这建筑就是为了他祭天而修造的。*吕不韦,前249-237年时任秦国的相国。前246年秦始皇始登王位,年幼,大权操在不韦手中近十年,是秦统一中国的奠基人之一。
天圆地方所指,不是简单的把天看成是圆型,把地看成是方型。而是一种道的理念。即天道圆,地道方。天为阳,地为阴。天地有别,阴阳不同,圆方各异。阴阳相依。而道又自古以来是华夏土生土长的教。
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汉代出现了浑天说与盖天说的争论。在秦汉之前,盖天说比较盛行。自古以来,人们看见苍天笼罩着大地,产生了天圆地方的盖天说,而春秋时的曾参就曾提出疑问:“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揜也。”后来盖天说又认为天不与地相接,而像圆顶凉亭那样由八根柱子支撑着。诗人屈原曾问道:“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公元前一世纪成书的《周髀算经》中提出“天象盖笠、地法复盘”的新盖天说,认为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相盖,二者都是圆拱形,中间相距八万里,日月星辰随天盖旋转,近见远不见,形成了昼夜四季变化。
天好象圆顶帐篷盖在地上。居住在塞外草原上的牧民,极目四望,得到的就是这种印象。
不仅是中国人,居住在世界各处的人们,最初都有过类似的错觉,因为都是仅凭直观感觉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古代中国的学者,把人们这种天笼罩着地的感觉,概括成“天圆地方”的理念,但他们一直未能作出清楚的解释,甚至这“圆”与“方”是否表示形象,也没有确定的说法。中国古代的学术不看重对自然本身的探求,而是着重在用自己对自然现象的感受去附会解释人事。公元前三世纪,吕不韦主持编成的《吕氏春秋》中,将天圆地方解释为:“天道圜(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上君下臣)”。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韩康伯注:天尊地卑之义既列,则涉乎万物之位明矣)”。用天高地卑来证明,在下者应当服从在上者的统治,是人们必需遵守的公理。北京天坛祈年殿的建筑[标题右侧图像]就是按照这种原则精神修造的(上右图)。高38米的祈年殿分三层,覆盖着蓝色的琉璃瓦,逐层向上收缩,表示与天相连接,在人间只有皇帝是天之子,才可以与天沟通,这建筑就是为了他祭天而修造的。*吕不韦,前249-237年时任秦国的相国。前246年秦始皇始登王位,年幼,大权操在不韦手中近十年,是秦统一中国的奠基人之一。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