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的祖先?我是湖南人
答案:3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7 22:22
- 提问者网友:相思似海深
- 2021-04-07 08:16
“李”姓的祖先?我是湖南人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往事埋风中
- 2021-04-07 08:40
李姓起源于河南鹿邑。鹿邑古称.关于李姓的起源和得姓始祖,唐朝
李姓祖先火德公的故事
李火德家族人闽。《崇正同人系谱·氏族篇》载:唐末,有宗室李孟,因避黄巢之乱,由长安迁到汴梁,继迁福建宁化石壁乡。台湾《李氏大族谱》载:唐江王李元祥之后李纲,南宋高宗时封相,为天下重望,他的孙子李珠迁住福建宁化。又载,景仙李氏自称“宋邵武李纲之后,再三世而避泉州之安溪”。这几则记载,实际都是说的李火德家族。因为前文已述李纲为77世,李孟为80世,李珠为81世,李火德为82世。
所以,并不是李纲与李孟两支李氏入闽,而是说的同一宗系,即李火德宗系入闽。
只是上文所说的李元祥,据考,是唐宗室的另一支系(据说为唐高祖第二十子),他于唐贞观十一年(637)皇封“闽越江王”,分派入闽时年仅10岁。在他35岁时(662),到福建省永安县大湖乡开基,珠公不属于元祥之后裔,因而作为唐朝宗室的二支后裔,元祥与珠公先后入闽(唐、宋)实则两回事。所以,一共有四支李氏宗族入闽。
前述李珠在宋代迁住福建宁化后,生五子: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其中李火德迁居福建上杭。李火德生有三子,长子朝文(三一郎)这一房,传至庆三郎,迁居福建永定,为湖坑开基祖,再传至孝梓,分居福建平和,其后人仲宗分传福建南靖;仲仪分传福建晋江;仲信分传福建诏安青龙山;仲文分传福建同安兑山保;嘉龙分传福建安溪仙景,并立为各地之开基祖,其后分传广西、江西等地。
火德次子朝宗(三二郎)先移居福建长汀、连城,其后迁住广东嘉应州梅县、广西等地。
火德三子朝美(三三郎),仍住上杭,后人迁往广东龙川、梅县、大埔和江西、浙江等地。
据永舂县《官林李氏七修族谱》载:李唐后裔江王李元祥封于闽越后,其后裔或居南安(今福建南安),或迁尤溪沙县(今福建省内),至18世有一支派徙于永春县(今福建省内)。而卜居官林乡之时间,则迟至明太祖洪武初年,开基祖名祖友。
官林乡旧属福建永春县九十都,今名狮峰。族谱载,官林李氏子孙到台湾去的甚多,至民国十七年(1928)第七次修谱时,见载的赴台子孙已达二百人左右。
综上所述,李氏宗族入闽,以唐朝江王李元祥一支为最早,其次为李伯瑶一支,此后两支则为宋时迁闽的李珠(包括李火德之裔)及元代李善浦的一支。四支李氏宗族入闽,标志着李氏宗族已大规模地深入沿海。福建,这个在李氏宗族迁徙史上具有极为重要意义的地区,在明。清时期已成为李氏宗族向海外迁徙的基地,大凡今天居台湾及东南亚,甚至远至大洋彼岸的李姓家族,多是当年由福建迁入。寻根问祖,饮水思源,福建把海内外的李姓子孙紧密地联结在一起,高山大河、风波险阻都隔不断他们同宗同源的相思之情。
李姓祖先火德公的故事
李火德家族人闽。《崇正同人系谱·氏族篇》载:唐末,有宗室李孟,因避黄巢之乱,由长安迁到汴梁,继迁福建宁化石壁乡。台湾《李氏大族谱》载:唐江王李元祥之后李纲,南宋高宗时封相,为天下重望,他的孙子李珠迁住福建宁化。又载,景仙李氏自称“宋邵武李纲之后,再三世而避泉州之安溪”。这几则记载,实际都是说的李火德家族。因为前文已述李纲为77世,李孟为80世,李珠为81世,李火德为82世。
所以,并不是李纲与李孟两支李氏入闽,而是说的同一宗系,即李火德宗系入闽。
只是上文所说的李元祥,据考,是唐宗室的另一支系(据说为唐高祖第二十子),他于唐贞观十一年(637)皇封“闽越江王”,分派入闽时年仅10岁。在他35岁时(662),到福建省永安县大湖乡开基,珠公不属于元祥之后裔,因而作为唐朝宗室的二支后裔,元祥与珠公先后入闽(唐、宋)实则两回事。所以,一共有四支李氏宗族入闽。
前述李珠在宋代迁住福建宁化后,生五子: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其中李火德迁居福建上杭。李火德生有三子,长子朝文(三一郎)这一房,传至庆三郎,迁居福建永定,为湖坑开基祖,再传至孝梓,分居福建平和,其后人仲宗分传福建南靖;仲仪分传福建晋江;仲信分传福建诏安青龙山;仲文分传福建同安兑山保;嘉龙分传福建安溪仙景,并立为各地之开基祖,其后分传广西、江西等地。
火德次子朝宗(三二郎)先移居福建长汀、连城,其后迁住广东嘉应州梅县、广西等地。
火德三子朝美(三三郎),仍住上杭,后人迁往广东龙川、梅县、大埔和江西、浙江等地。
据永舂县《官林李氏七修族谱》载:李唐后裔江王李元祥封于闽越后,其后裔或居南安(今福建南安),或迁尤溪沙县(今福建省内),至18世有一支派徙于永春县(今福建省内)。而卜居官林乡之时间,则迟至明太祖洪武初年,开基祖名祖友。
官林乡旧属福建永春县九十都,今名狮峰。族谱载,官林李氏子孙到台湾去的甚多,至民国十七年(1928)第七次修谱时,见载的赴台子孙已达二百人左右。
综上所述,李氏宗族入闽,以唐朝江王李元祥一支为最早,其次为李伯瑶一支,此后两支则为宋时迁闽的李珠(包括李火德之裔)及元代李善浦的一支。四支李氏宗族入闽,标志着李氏宗族已大规模地深入沿海。福建,这个在李氏宗族迁徙史上具有极为重要意义的地区,在明。清时期已成为李氏宗族向海外迁徙的基地,大凡今天居台湾及东南亚,甚至远至大洋彼岸的李姓家族,多是当年由福建迁入。寻根问祖,饮水思源,福建把海内外的李姓子孙紧密地联结在一起,高山大河、风波险阻都隔不断他们同宗同源的相思之情。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野慌
- 2021-04-07 12:01
是我,我叫李祖。。。。。。
- 2楼网友:几近狂妄
- 2021-04-07 10:40
传说是老子,李耳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