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选择在清明节去祭奠故人?
- 提问者网友:刺鸟
- 2021-10-17 08:24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荒野風
- 2020-10-08 01:19
- 1楼网友:青尢
- 2020-12-28 09:15
春雨霏霏,桃红柳绿,岁岁清明,今又清明。“慎终追远”,是清明永远的主题,清明的日子也总是充满凝重和悲凄的调子。殊不知,讲求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古人在 清明节,并非只有悲悲泣泣,清明的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多的民俗。民俗学者:清明是悲欢交集的中国传统节日
清明节又称“冥节”“踏青节”“聪明节”,《岁时百问》记载道:“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起初,清明只是作为一个节气而存在,唐代以后,寒食与清明逐渐为一,才演变为以祭祖扫墓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节日。
古代 清明节传统习俗繁多,王丽平说,主要有扫墓祭祖、寒食赐火、插柳戴柳、春游踏青、蹴鞠、荡秋千、放风筝、斗禽、拔河、赠画蛋、吃青团、吃红藕、植树等,当然最主要习俗是祭拜祖先,悼念亲人。插柳戴柳则与古人祛鬼辟邪观念有关,柳在古人心中有辟邪祛鬼的功能,佩戴能防鬼侵害。据记载,清代民间还有“清明不插柳,红颜成皓首”的谚语,可见过去插柳戴柳是清明必备装饰。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充满春天气息的民间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和时间节点多由阴历系统决定,唯有 清明节的时间节点是由阳历系统决定的。 清明节俗,主要起于唐代每年冬至后三个半月左右的寒食连清明假日。清明前后,正是草长莺飞、桃红柳绿、春光宜人的大好时节,人们结束了寒冷冬季的蛰伏,纷纷走向自然,走向郊野,感怀先人,踏青扫墓,围席而坐,对酒当歌。 清明节还有“踏青节”、“秋千节”、“插柳节”、“植树节”等美丽别名。2006年5月,清明习俗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又是一个文化节日,一个拥抱自然的春天的节日,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也意味着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又是一个节日,一个拥抱自然的春天的节日。
中国的二至(夏至、冬至)二分(春分、秋分)出现极早,《尚书尧典》已有记载。一年细分为二十四节气,则是秦汉之间的事。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最早出现在《淮南子天文》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岁时百问》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亮,故谓之清明。”清明真是一个令人神往的诗意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