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三国鼎立时期,曹丕与刘备称帝,而孙权却是称王?
答案:7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7 21:48
- 提问者网友:富士山上尢
- 2021-04-07 06:45
为什么在三国鼎立时期,曹丕与刘备称帝,而孙权却是称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第四晚心情
- 2021-04-07 07:22
因为孙权当时实力小,不想得罪蜀国和魏国。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往事隔山水
- 2021-04-07 12:58
孙权在他们之前 流行称王
- 2楼网友:千夜
- 2021-04-07 11:22
独树一帜,其实称王称帝差不多
- 3楼网友:深街酒徒
- 2021-04-07 10:28
孙权精明,给他们一个信号,我无意争取全国,只想偏安一隅,要打你们打
- 4楼网友:毛毛
- 2021-04-07 10:02
为了巩固政权,各自采取不同的策略。
- 5楼网友:鸠书
- 2021-04-07 09:10
提问者,你好。
220年,曹丕称帝,不仅是他心中的野心极大,而且在当时也是大势所趋。曹丕作为魏王,手下文武百官人才济济,封无可封,而且曹丕一手掌控着大汉政权,如果不称帝,这就不免出现了尴尬的局面。这就好比,大汉这栋老屋子不仅破败不堪且腐朽不可闻,曹丕手上有着充足的材料建造一个新的府邸,而且老宅子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感情,你说他是修葺老宅子,还是拆了重建?依我之见,曹丕称帝以为必然。
至于221年,刘备称帝,这是他不得不做的一件事,别看《三国演义》里刘备是不愿意的,那只是一种形式,或者说是一种手段。220年,大汉王朝名亡实亡,作为汉中王的刘备如果不称帝,那就要对魏国俯首称臣,这在政治上无疑处在劣势,处处受曹丕制约。但是刘备一向以忠汉为准则,大汉一灭亡,他就称帝的话,不免是他的一大诟病。所以,他推辞是必须的,称帝也是必须的。
然而222年,孙权称王,这是曹丕授予孙权的。其中的政治内涵我不太清楚,但是就孙权答应了来看,孙权有意三分天下,但绝不愿意将名分扩大化。也就是说,孙权即为吴王,是魏国之臣,曹丕暂时没有借口来打他,而且曹丕也有拉拢孙权的意思。至于蜀国,刘备控制着益州、荆州以及汉中一地实力雄厚完全有实力和魏国平起平坐,孙权心里没想法那才怪了。对于刘备,孙权必打,顺便将曹丕拉进浑水中也是他乐意看到的。所以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就浮出水面了。(至于之后的夷陵—猇亭之战不在问题答案范围内,我也不详细讲了。)229年,孙权称帝,这个时候蜀国国力衰弱,吴国人口稀缺,而北面的魏国实力强大,局势一片明朗,必须吴蜀联合抗魏,才得以自保。曹丕也清楚地意识到孙权的想法,孙权自己也没必要装下去了,果断称帝。
可以说孙权称王,不仅是为了投靠魏国将其拉下水对付刘备,也是为了所谓的低调做人,因为荆州大部被孙权所得后,按理来说,蜀国就算报仇也应该找大的(魏国),可惜孙权错误估计形势,爆发了夷陵—猇亭之战,导致两国实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
220年,曹丕称帝,不仅是他心中的野心极大,而且在当时也是大势所趋。曹丕作为魏王,手下文武百官人才济济,封无可封,而且曹丕一手掌控着大汉政权,如果不称帝,这就不免出现了尴尬的局面。这就好比,大汉这栋老屋子不仅破败不堪且腐朽不可闻,曹丕手上有着充足的材料建造一个新的府邸,而且老宅子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感情,你说他是修葺老宅子,还是拆了重建?依我之见,曹丕称帝以为必然。
至于221年,刘备称帝,这是他不得不做的一件事,别看《三国演义》里刘备是不愿意的,那只是一种形式,或者说是一种手段。220年,大汉王朝名亡实亡,作为汉中王的刘备如果不称帝,那就要对魏国俯首称臣,这在政治上无疑处在劣势,处处受曹丕制约。但是刘备一向以忠汉为准则,大汉一灭亡,他就称帝的话,不免是他的一大诟病。所以,他推辞是必须的,称帝也是必须的。
然而222年,孙权称王,这是曹丕授予孙权的。其中的政治内涵我不太清楚,但是就孙权答应了来看,孙权有意三分天下,但绝不愿意将名分扩大化。也就是说,孙权即为吴王,是魏国之臣,曹丕暂时没有借口来打他,而且曹丕也有拉拢孙权的意思。至于蜀国,刘备控制着益州、荆州以及汉中一地实力雄厚完全有实力和魏国平起平坐,孙权心里没想法那才怪了。对于刘备,孙权必打,顺便将曹丕拉进浑水中也是他乐意看到的。所以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就浮出水面了。(至于之后的夷陵—猇亭之战不在问题答案范围内,我也不详细讲了。)229年,孙权称帝,这个时候蜀国国力衰弱,吴国人口稀缺,而北面的魏国实力强大,局势一片明朗,必须吴蜀联合抗魏,才得以自保。曹丕也清楚地意识到孙权的想法,孙权自己也没必要装下去了,果断称帝。
可以说孙权称王,不仅是为了投靠魏国将其拉下水对付刘备,也是为了所谓的低调做人,因为荆州大部被孙权所得后,按理来说,蜀国就算报仇也应该找大的(魏国),可惜孙权错误估计形势,爆发了夷陵—猇亭之战,导致两国实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
- 6楼网友:风格不统一
- 2021-04-07 08:33
关羽伐魏时吴国攻打蜀国的荆州杀关羽,跟蜀国关系破裂,为了不被蜀魏夹击而两面作战,所以投靠了曹操,曹操死后吴国名义上仍从属于魏,所以只能称王。后来吴蜀关系和好,吴国不再惧怕两线作战,就称帝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