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文科无用论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7 07:54
- 提问者网友:書生途
- 2021-03-16 19:58
为什么会有文科无用论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渊鱼
- 2021-03-16 21:09
社科不提,至少人文科学是没用的。
因为我们现代人谈论“有用”“没用”时,我们的标尺并不是它是否能促进人的完善的成长与自我提升,而是它在市场上的价值。诗歌、艺术、文化、教育,甚至是科学,一切不该被商品化的东西都已经被这个社会商品化了。它们被放在市场上,供人挑挑拣拣。评价它们的指标是:“它能不能让我找到工作?它能不能让我赚更多的钱? 它可不可以让这个社会更富足,让人们有钱买更多的商品?” 能带来经济效益(不管是对个人、企业还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的就是有价值的、“有用”的; 在商品市场上卖不出去的就是没用的。
所以我们看到,不只人文科学如文史哲,社会科学如政治学、社会学,乃至艺术、音乐、考古、理论数学,甚至天文学这种不能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的自然科学,都需要在市场的逻辑下为自己辩驳:学哲学能提高你分析能力帮你找到好工作啊,学历史能培养你的格局让你事业更成功,文学艺术考古能增强国家软实力,理论物理理论数学为实践科学打下基础...... 这种话在知乎上各位想必听到的也不少。然而你们或许并不大信: 比起CS这种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学问和技术,这些只能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东西,就算“有用”用处也有限; 但我如果说,“有用”不应成为衡量文学、艺术、甚至科学的价值的标尺,你们恐怕更不会信了。
我并非想抨击谁功利市侩。你我这么想,不是我们个体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机制无处不在的灌输、控制和规训的结果。这些规训已经固化成了根植于我们意识中的思维方式。所以哪怕我告诉你,文学、艺术、哲学能让你看清社会权力的运作,不再受人摆布而不自知,能够消解你的焦虑和困惑,能够促进你智识和德性的发展,能够增强你的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power,让你成为更自由、更理性、精神更强健的存在,过上一种更好的生活—— 也并没有用。 因为你听到这些话的第一刹那就会感觉它们不切实际。不管你听着多受触动,你的内心深处总会有一个声音在问:“但是它有什么用呢?它能让我更有钱么?它能改善我的生活么?”
那个声音会说: “是的, ‘更自由、更理性、精神更强健’,听上去很好;但我为什么要在意这些呢?我为什么要care什么自由、自主、理性、全面发展。 我为什么要care 我的欲望是否是虚假的、社会灌输的、限制我的理性自由自我实现?等我有钱了再去追求那些虚的吧,现在物质富足才是我需要在乎的。 没有钱我买不起房买不起车买不起名牌衣服,穿着淘宝货住着出租房每天挤公交我怎么可能幸福?” 于是最终你会这些“无用的学问”提供的可能性都当作脱离现实的幻想扔在一边。然后盖棺定论:“说到底还是没用。”
这里体现的一个问题, 也就是Adorno, Marcuse 这些人一直强调的想象的问题。在这个社会无所不在的驯化和压迫下,仅仅是想象一种不同的生活,都变得愈来愈不可能。 我们无法想象幸福可以是不同于“comfortable self-preservation”的另一种生活,一种以自由和个人发展来定义,而不是靠消费商品满足欲望来定义的生活。 任何对“另一种”的想象,在现有社会的mindset 下,都会被立刻贴上“乌托邦”的标签(或者是不现实、空中楼阁、鸡汤、过度理想主义,if you like ).
所以并不是人文、社科、艺术本身没价值,也并不是它们对健全、自由、理性的人没价值, 而是它们对我们——被商品社会驯化、异化了的我们——没有用了。换言之,是因为我们已经被腐化成了不健全、不自由、不理性的生灵, 已经没有能力去想象、理解——更不必说去探索——诗歌和艺术提供的广阔的可能,没有能力过另一种更好的、更自由的生活了。
因为我们现代人谈论“有用”“没用”时,我们的标尺并不是它是否能促进人的完善的成长与自我提升,而是它在市场上的价值。诗歌、艺术、文化、教育,甚至是科学,一切不该被商品化的东西都已经被这个社会商品化了。它们被放在市场上,供人挑挑拣拣。评价它们的指标是:“它能不能让我找到工作?它能不能让我赚更多的钱? 它可不可以让这个社会更富足,让人们有钱买更多的商品?” 能带来经济效益(不管是对个人、企业还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的就是有价值的、“有用”的; 在商品市场上卖不出去的就是没用的。
所以我们看到,不只人文科学如文史哲,社会科学如政治学、社会学,乃至艺术、音乐、考古、理论数学,甚至天文学这种不能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的自然科学,都需要在市场的逻辑下为自己辩驳:学哲学能提高你分析能力帮你找到好工作啊,学历史能培养你的格局让你事业更成功,文学艺术考古能增强国家软实力,理论物理理论数学为实践科学打下基础...... 这种话在知乎上各位想必听到的也不少。然而你们或许并不大信: 比起CS这种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学问和技术,这些只能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东西,就算“有用”用处也有限; 但我如果说,“有用”不应成为衡量文学、艺术、甚至科学的价值的标尺,你们恐怕更不会信了。
我并非想抨击谁功利市侩。你我这么想,不是我们个体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机制无处不在的灌输、控制和规训的结果。这些规训已经固化成了根植于我们意识中的思维方式。所以哪怕我告诉你,文学、艺术、哲学能让你看清社会权力的运作,不再受人摆布而不自知,能够消解你的焦虑和困惑,能够促进你智识和德性的发展,能够增强你的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power,让你成为更自由、更理性、精神更强健的存在,过上一种更好的生活—— 也并没有用。 因为你听到这些话的第一刹那就会感觉它们不切实际。不管你听着多受触动,你的内心深处总会有一个声音在问:“但是它有什么用呢?它能让我更有钱么?它能改善我的生活么?”
那个声音会说: “是的, ‘更自由、更理性、精神更强健’,听上去很好;但我为什么要在意这些呢?我为什么要care什么自由、自主、理性、全面发展。 我为什么要care 我的欲望是否是虚假的、社会灌输的、限制我的理性自由自我实现?等我有钱了再去追求那些虚的吧,现在物质富足才是我需要在乎的。 没有钱我买不起房买不起车买不起名牌衣服,穿着淘宝货住着出租房每天挤公交我怎么可能幸福?” 于是最终你会这些“无用的学问”提供的可能性都当作脱离现实的幻想扔在一边。然后盖棺定论:“说到底还是没用。”
这里体现的一个问题, 也就是Adorno, Marcuse 这些人一直强调的想象的问题。在这个社会无所不在的驯化和压迫下,仅仅是想象一种不同的生活,都变得愈来愈不可能。 我们无法想象幸福可以是不同于“comfortable self-preservation”的另一种生活,一种以自由和个人发展来定义,而不是靠消费商品满足欲望来定义的生活。 任何对“另一种”的想象,在现有社会的mindset 下,都会被立刻贴上“乌托邦”的标签(或者是不现实、空中楼阁、鸡汤、过度理想主义,if you like ).
所以并不是人文、社科、艺术本身没价值,也并不是它们对健全、自由、理性的人没价值, 而是它们对我们——被商品社会驯化、异化了的我们——没有用了。换言之,是因为我们已经被腐化成了不健全、不自由、不理性的生灵, 已经没有能力去想象、理解——更不必说去探索——诗歌和艺术提供的广阔的可能,没有能力过另一种更好的、更自由的生活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