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是知恩图报的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1 21:03
- 提问者网友:温柔港
- 2021-04-11 17:04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文后问题。大山是知恩图报的 ①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哪个地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哪个地方灾害发生时损失就小。 ②炎热的一天,我走进北京延庆县东三岔村。它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像走进了森林公园。远看,满目是茂密的参天大树;近看,灌木、野草、鲜花,不见一块裸岩,没有一寸黄土,整个村庄被绿色紧紧裹住。绿色掩映下,一条小溪从村中穿过,小溪边妇女洗衣,儿童戏水。嬉笑打闹声阵阵传来。时值盛夏,这里空气湿润,凉爽宜人,胜过一个度假村。 ③这样美丽的村庄却处在滑坡、泥石流的高危区。村庄被两山夹在中间,村民在千米高的山脚下生活,南北面是连绵起伏的群山,西面惟一一条山路通往山外。该村地质条件相当恶劣,滑坡、泥石流像两只猛兽蛰伏在山间,遇有机会就要狂奔下来。 ④全村没有一块平整的土地。最值钱的家业集中在十几里长的北山沟内。果树、杏树、山楂树养活着全村200口人。一旦遭遇滑坡、泥石流,全村人就要断了生路。 ⑤幸运的是,东三岔村有个头脑非常清醒的带头人,名字叫傅维。20年前他就意识到要想生存,必须对大山进行综合治理。 ⑥傅维不讲大道理,只用通俗的语言讲述治理大山的好处。他说,我们是山里人,大山就是我们的饭碗,自己的饭碗自己不保护行吗?一席话说得大伙心服口服。 ⑦1980年秋收后,东三岔人打响了治理大山的第一炮。那是十分壮观热闹的劳动场面:沟谷内红旗猎猎,村民们挥动着铁锨和镐头,喊着号子,在秋日的阳光下,他们在山坡上垒起道道石堰;挑土背石的人流从沟底向山上蠕动;清脆的打钎声和秋风的呼啸声在山间回荡,每个人的身上泛着热气,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治理山河的豪壮之气。 ⑧巍巍群山俯视着这场生态治理之战! ⑨十几个春秋过去了,全村每座山坡上都垒起了石坝,几道石坝之间专门留了“下水道”,树木、庄稼、野草将整座山罩得严严实实,一座座石坝像一个个卫士,警惕地注视着滑坡、泥石流的动向。 ⑩东三岔人严阵以待,准备迎接大雨的考验。 1998年7月5日,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降临东三岔村。那雨既大又急,持续下了14个小时,降雨量达到了650毫米。 特大暴雨面前,东三岔村的综合治理工程发挥了作用。突如其来的洪水在一道道石坝的阻拦下,被迅速分成扇面状,水流被分散后洪威大减,汹涌的洪水在一道道石坝面前无可奈何地低下头,乖乖地顺着预先设计好的“下水道”平缓流下。 特大暴雨过后,东三岔村未损一树一木,安然度汛。 村民们在事实面前服了:治理大山工程救了全村。 在东三岔村人庆贺胜利的同时,与东三岔村相距8公里的松树沟村却惨遭磨难。 这两个村庄原本是一个村,20年前分了家。两个村地质条件、地理环境十分相似。分家后,东三岔村热火朝天地进行综合治理时,松树沟村却无动于衷。他们绝不相信灾难会降在他们头上。他们甚至认为,东三岔村人是无事找事。结果,特大暴雨下过后,无遮无挡的雨水集中在沟内形成巨大洪流,洪水沿着陡峭的山体急流而下,在松树沟村9公里长的主沟诱发泥石流,硕大的石块铺天盖地地将整个山沟填平。山沟内全村人的“饭碗”——栗树、杏树、山楂树全部被泥石流冲走。 全村人赖以生存的主沟成了碎石的世界。 松树沟人失去了自己的家园。 松树沟人欲哭无泪。 我原本要到松树沟村进行采访,在距村十几公里的地方山石示威似的将道路堵死,汽车根本过不去,即便步行也很困难,只好作罢。 叹息松树沟村遭受不幸的同时,我们不能不称赞东三岔村党支部书记傅维的好眼力。 倘若全国每个村子的书记都有如此远见,都能像东三岔村人这样注重保护环境,我们每年要减少多少损失啊! 我们企盼着。(1)请概括文段说明的道理。(2)给文段划分层次,并依次概括层意,说明文段的结构特点和说明顺序。①划分层次第一层:层意:第二层:层意:第三层:层意:②结构特点:说明顺序:(3)文段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有说明、记叙、描写和议论,请一一指出并分析各自的作用。①表达方式(写段的序号即可)说明:记叙:议论:描写:②各自作用:说明:记叙:议论:描写:(4)文段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5)文段有很多由一句话构成的自然段,举例说说这些段的表达作用。(6)读完此段,我们被作者饱含深情的语言所震撼、感动,请你也试着用这种语言表达一下你对环境保护的态度。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人间朝暮
- 2021-04-11 17:40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轮獄道
- 2021-04-11 19:01
你的回答很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