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读后感

答案:3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5 17:12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读后感
最佳答案
原发布者:sxs875368351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凯恩斯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凯恩斯一生最为著名的就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该书被公认为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经济学著作。他提出的“有效需求”和“乘数理论”代替了传统的经济理论,获得了经济学界的公认,并被人们称之为“凯恩斯革命”。凯恩斯凭借《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不但成为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甚至是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开山鼻祖,而且他还能被置身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西方经济学家的行列,能与亚当斯密相提并论.《通论》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思想主要有五个方面一、“萨伊定律”与充分就业均衡《通论》的核心是就业不均衡理论。凯恩斯认为,经典经济学只承认两个失业范畴:一是摩擦失业,一是自愿失业。充分就业理论基于两大前提:第一,工资等于劳动力之边际生产力;第二,当就业量不变时,工资效用就等于该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在古典经济学家眼中,资本主义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所有愿意从事劳动的人都会就业,只有自愿失业者或者正在转换就业位置的人才会处于失业的状态。凯恩斯反对萨伊有关供给会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他认为萨伊忽略了货币这个因素。事实上,供给与需求不一定会平衡。他提出的法则是:储蓄动机与投资动机不同,人们有可能储蓄过多而消费过少,而使得储蓄和投资不一致,从而产生市场需求不足——对消费品、生产资料需求不足,供过于求,最终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与失业。萨伊定律在西方具有
全部回答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是1936年出版的英国凯恩斯的代表作。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出版就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界的轰动,有人把他的理论誉为一场像“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一样的革命”。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就是由于力图挽救这次“经济学危机”而被称为对传统经济学的“革命”的。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就业,以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问题。

  一、凯恩斯重新解释了充分就业概念。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否定了社会存在普遍的失业现象,但在20世纪30年代的情况下,他们认为这些大量的失业也仅仅是经济中的“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而已。然而,传统的失业解释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完全是自欺欺人的,对于现实缺乏说服力。凯恩斯认为:在大萧条的环境下,政府应该追求充分就业,这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他看来,充分就业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下定义:(1)当有效需求进一步增加不会引起就业量进一步增加时的就业水平;(2)各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等于这些生产要素为维持一定产量所要求的最低真实报酬时的就业水平。

  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并不排除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但是,大萧条使他意识到:经济现实中还往往存在着第三种失业——非自愿失业。这是指失业者愿意接受等于或低于现行真实工资率的工资,但仍然找不到工作时的失业。当社会存在非自愿失业时,凯恩斯认为经济就没有实现充分就业;当经济中只有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时,社会才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非自愿失业的存在意味着传统就业理论的失效,这就需要建立新的理论,凯恩斯继而提出了自己的就业水平的决定理论。

  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凯恩斯理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乘数原理和有效需求原理。这一理论体系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凯恩斯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充分就业的难以实现就在于有效需求的不足;而有效需求的不足则是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三大心理规律所决定的。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商品供不应求,企业家雇佣更多的工人来扩大生产;当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商品必然供过于求,企业家必然增加商品存货或是降价促销,这就导致利润下降和减少工人以缩减成本。因此,就业量由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点来决定,又因为短期内的总供给基本是稳定的,所以就业量实际上取决于与总供给相均衡的社会有效需求的大小。

  三、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凯恩斯采用了短期分析方法,假定总供给是既定的,因而收入和就业水平完全由总需求来决定。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变动是同方向的变动:总需求越高,收入和就业水平也越高;总需求越低,收入和就业水平越低。而总需求是由消费和投资构成。消费需求由收入水平和消费倾向决定。如果消费倾向不变,消费与收入同方向变化;如果收入水平不变,消费同消费倾向也是同方向变化。投资需求则由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决定。利率的高低则取决于流动性偏好和货币供给量。当流动性偏好一定时,利率与货币供给量成反向变动;当货币供给量一定时,利率与流动性偏好成同向变动。流动性偏好取决于人们对于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因此,凯恩斯认为决定收入和就业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三大心理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和货币供应量。进而,凯恩斯认为,这些因素所决定的收入和就业水平,往往低于充分就业时的水平,从而使得经济运行常常处于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并伴随着大量的、持续的非自愿失业。

  四、凯恩斯提出三大心理规律。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凯恩斯认为,由于基本的心理法则,收入的增加会引起消费的增加,但这是以递减的幅度进行的,造成了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减少,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影响是:一方面,它使得储蓄在收入中的比重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它会导致社会的消费需求不足,进一步造成了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投资需求是有效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决定。凯恩斯认为,在决定投资需求的两因素中,资本边际效率是比利率更重要的因素。资本边际效率是投资者预期增加的每单位投资与新增利润之比,深受投资者的心理和利率因素的影响。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使得投资很难随储蓄的增加而一直增加下去,是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第二个原因。3.流动性偏好。所谓流动性偏好就是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财富的心理动机。凯恩斯认为流动性偏好取决于三种心理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因为货币流通速度在短期中又是稳定的,前两种动机所引起的货币需求主要由收入水平决定。投机动机所引起的货币需求取决于实际市场利率与投机者的预期利率。投机动机使得人们对利率的变化非常敏感:利率足够高时,能够把人们基于投机动机而持有的货币全部吸收;利率足够低时,人们会无限制地持有货币,利率也无法继续下降,经济将出现“流动性陷阱”。

  五、乘数理论。凯恩斯认为,初始的投资增加可以引发诱致性投资增加,通过连锁式效应,最终可以带来数倍于初始投资的社会有效需求扩张;同样,初始投资的减少也最终会造成数倍于它的社会有效需求的缩减。凯恩斯把投资需求所具有的这种性质,称为“乘数效应”或乘数理论。乘数的大小由边际消费倾向决定: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越小。乘数理论实际上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国民收入的增加常常会大于初始需求的增加。同时,凯恩斯也指出了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社会上存在大量的闲置资源,它们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同时,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关联度高。即使社会上还存在一些闲置资源,但由于某些关键部门的资源“瓶颈”制约,也使得乘数作用很难得到发挥。

  六、经济周期理论。凯恩斯认为,经济周期主要包括繁荣、萧条、衰退和复苏四个阶段,这是由于投资率波动引起的,而投资率的波动又主要在于资本边际效率的变动。当繁荣趋向顶点时,资本品巨大需求压力使得它的重置成本的提高,构成资本边际效率下降的一个原因。同时,资本边际效率还取决于对资本品未来收益的当前预期。但是,这种预期的基础是靠不住的。由于预期的依据捉摸不定,所以它面临的是突然和剧烈的变动,成为降低资本边际效率的主要因素。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下降必然导致萧条。凯恩斯认为经济的复苏主要依赖资本边际效率的回升。为了缓解经济周期的波动,凯恩斯赞成双管齐下的政策组合:1.在资本边际效率下降时,由社会控制投资量;2.实施增加消费倾向的各种政策。不过,他更倾向于采用财政政策而非货币政策来缓解波动。

  七、物价理论。凯恩斯研究一般物价水平如何决定。他认为应该把经济学分为:一方面适用于厂商或单个行业的价格决定理论,研究如何把既定数量资源分配于各种用途及其报酬大小;另一方面则适用于社会总体的产量和就业量的理论。进而,凯恩斯认为:在短期中,一般物价水平部分取决于边际成本中的各生产要素的报酬,部分取决于生产规模;而就业水平是由有效需求来决定的。总的来看,凯恩斯认为:一方面,在短期中,一般物价水平由工资单位和就业量决定,货币数量变动是通过影响它们才对物价发生作用的;充分就业之前的货币数量变化既会引起物价变化,又会引起产量改变,充分就业后的货币数量变动则仅仅影响物价。另一方面,在长期中,国民收入和货币数量的关系取决于流动性偏好,价格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则取决于工资单位上涨速度与生产率增加速度的对比。

  八、工资理论。凯恩斯认为:劳动力市场供求均衡时的实际工资水平并没有决定就业量,而是有效需求所决定的就业量决定着实际工资。这一工资水平高于该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因此,劳资双方关于货币工资的争执,主要是决定个人的相对实际工资,而不在于决定平均的实际工资。凯恩斯认为,货币工资通过对有效需求的作用来间接地影响就业。但这种影响是不确定的,所以他强调在短期中不宜采用伸缩性的工资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而应当用伸缩性的货币政策——使货币工资稳定、物价上升,通过物价上升来降低实际工资,以此促进就业。另一方面,凯恩斯认为,在长期内仍有两种政策选择:一种是随着技术进步和设备升级而允许价格的缓慢下降,同时保持工资稳定;另一种是允许工资缓慢上升,同时保持物价稳定。不过,他本人偏向于后一种的政策选择。

  此外,凯恩斯认为,虽然贸易顺差对于提高国内的就业和收入水平有好处,但各国应当尽量通过扩大国内需求来提高收入和就业水平,不应该过分依靠贸易顺差。因为一国的顺差就是别国的逆差,各国追逐出口顺差的结果,势必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结果使大家都遭受损失。凯恩斯也批评了自由放任的企业制度。他认为,这种制度有两个最大的弊端:一是不能实现充分就业;二是造成财富与收入的分配不公平。但他依然认为私有财产制度对于保持经济的效率和个人的自由是不可缺少的。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马歇尔的《经 济学原理》是西方经济学史上三部划时代的著作。 《国富论》为古典经济自由主 义奠定了基础, 《经济学原理》则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为经济自由主义作了 总结,而《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作为凯恩斯主义的经典之作,标志着凯恩斯主 义这一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形成。 进入 20 世纪,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先后发生了多 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特别是 1929-1933 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企业纷纷倒闭, 大批工人失业,购买力下降,市场供求力量失衡,这一严重的现实使得新、旧古 典经济学理论陷入“经济学危机”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是由于力 。 图挽救这次“经济学危机”而被称为对传统经济学的“革命”的。它的核心问题 是如何解决就业,以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问题。 本书共分 6 篇 24 章。第一篇引论中,批评了李嘉图及其以后的资产阶级经 济学家如约翰、穆勒、马歇尔、庇古等人的两个“前提” :一、工资等于劳动力 的边际产物; 当就业量不变时, 二、 工资的效用正好等于该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 这仅适用于一种特例,而不能适用于普遍情况。进而他分析了“有效需求原则” : 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函数相交时的数值,就业量就是这个交点值。第二篇中,他 则主要阐明了预期、所得、储蓄、投资的定义,以及使用者成本等问题。第三篇 研究了消费者倾向,分析消费倾向的主客观因素、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的关系。 第四篇关于投资引诱,分析了资本边际效率、长期预期状态、偏好与利率、资本 性质以及利息与货币的特征。第五篇货币工资与物价,阐述了货币工资的改变、 就业函数与物价的问题。第六篇引用了几篇短论,分析了商业循环,论述了重商 主义、禁止高利贷法、加印货币以及消费不足论。 最后是结束语, 《通论》所引起的社会哲学。而起中则是“有效需求理论” 是本书最核心精彩的部分,凯恩斯运用总量分析的方法,对总收入、总需求、总 供给、 投资、 消费、 就业水平、 物价水平等一系列总量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同时, 独辟蹊径地创造了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定理, 精辟的分析出导致现实失业与萧条的 原因,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 《通论》中我们比较认知的理论是它的有效需求理论,以及产出变动而非价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杨蓉结婚了吗老公是谁是孟庆松吗
---Whatarethose?---________A.It'sapen.
貂绒和羊绒哪个好,黑法师和紫羊绒怎么区别
麻将1到9怎么做记号呢
哗哗的意思,冰箱哗哗响是什么毛病
CFA怎么样,到底值不值得考
单选题Does________matterifIcan'thandin
少女时代有一个mv,是在一个废弃的场地上跳舞
我女儿2006年5月7日上午8点08分出生,起个罗奕
用清水能洗掉农药吗?
谴责的意思是什么,良心的谴责是什么意思 30分
猪蹄放了几天在煮有白泡是坏了吗
癌症病人家属可以申请困难补助吗
asp·netzero 开源吗
you are to take one's ease, and i also
推荐资讯
为什么亿万富翁没有当选xx代表?
We can relax ourselves by taking part in s
首程有很多的诊断,怎么写鉴别诊断
经期周期是什么意思,平均月经周期啥意思
单选题 He finished his&nb
青云决怎样才可以吧坐骑从攻击模式换成普通模
我愿意是陆地仿写
关于孟子的名言名句,孔子曾云,登泰山而小天下
技嘉 ga-a55-s3p配什么显卡
已知f(x)是偶函数,f(x)在(-∞,0)上是
请问有个叫“侨姐”的女人给了我零食吃,我说
如图,用算珠摆出一个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已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