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作品的流传有多种原因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5 13:02
- 提问者网友:且恨且铭记
- 2021-04-04 12:49
《诗经》中作品的流传有多种原因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妄饮晩冬酒
- 2021-04-04 13:28
这部历经两千多年的文学古籍,到今天也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的奠基之作。但是,这部文学宝典得以流传至今,还有着非常的经历和故事,这中间不得不提到两个人,就是毛亨、毛苌叔侄俩。
《诗经》是由孔子收集删定后传给子夏,其后传给曾申,曾申传给李克,李克又传给孟仲子,历经根牟子、荀卿、之后传给毛亨。毛亨恰逢秦始皇坑儒焚书,不得不仓皇北上,到了河间(古时属赵国的武恒县),据说今天的河间市诗经村就是毛公隐居之地。其间毛亨的侄儿毛苌逃到了山东昌乐,叔侄俩隐姓埋名互不往来,就此得以躲过了灾难。直到汉惠帝发布了撤销“挟书令”的律令,毛氏才得以重新整理《诗经诂训传》,并亲口传授给毛苌。人们称毛亨为大毛公,称毛苌为小毛公, 当时,西汉河间王刘德遍求天下“善”书,在忽然听说在他的辖区居然有这么一位能够诵经解义的大贤,大喜过望,“礼聘再三”,请毛苌出山,封毛苌为博士,并在都城乐城东面建造日华宫(今泊头市西严铺),北面君子馆村建招贤馆,命毛苌在此讲经,传授弟子。当时讲解《诗经》的主要有齐人辕固、鲁人申培、燕人韩婴、河间毛亨4家。但由于毛诗传继儒门正宗,解经往往与先秦典籍相合,而且其训诂平实,准确、简明、便于传习,所以,独有毛诗流传下来。
毛苌卒年无从查考,但他死后未能葬归故里。一说毛苌后来官北海太守(今山东昌乐东南);一说其最后聘任河间太傅,后葬于国都乐城附近。不过,河间的家乡人为了崇仰祭奉,于诗经村及君子馆的西北面修建了一座毛苌衣冠冢,称“毛精垒
《诗经》是由孔子收集删定后传给子夏,其后传给曾申,曾申传给李克,李克又传给孟仲子,历经根牟子、荀卿、之后传给毛亨。毛亨恰逢秦始皇坑儒焚书,不得不仓皇北上,到了河间(古时属赵国的武恒县),据说今天的河间市诗经村就是毛公隐居之地。其间毛亨的侄儿毛苌逃到了山东昌乐,叔侄俩隐姓埋名互不往来,就此得以躲过了灾难。直到汉惠帝发布了撤销“挟书令”的律令,毛氏才得以重新整理《诗经诂训传》,并亲口传授给毛苌。人们称毛亨为大毛公,称毛苌为小毛公, 当时,西汉河间王刘德遍求天下“善”书,在忽然听说在他的辖区居然有这么一位能够诵经解义的大贤,大喜过望,“礼聘再三”,请毛苌出山,封毛苌为博士,并在都城乐城东面建造日华宫(今泊头市西严铺),北面君子馆村建招贤馆,命毛苌在此讲经,传授弟子。当时讲解《诗经》的主要有齐人辕固、鲁人申培、燕人韩婴、河间毛亨4家。但由于毛诗传继儒门正宗,解经往往与先秦典籍相合,而且其训诂平实,准确、简明、便于传习,所以,独有毛诗流传下来。
毛苌卒年无从查考,但他死后未能葬归故里。一说毛苌后来官北海太守(今山东昌乐东南);一说其最后聘任河间太傅,后葬于国都乐城附近。不过,河间的家乡人为了崇仰祭奉,于诗经村及君子馆的西北面修建了一座毛苌衣冠冢,称“毛精垒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