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否有个序?
有一说:这首词是苏轼写给一暗恋他的女子的:
据《宋六十名家词.东坡词》载,此词还有一序,讲的是一个美丽而凄凉的故事。如下:
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曰:“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坡回惠,为赋此词。
请问:
有资料说这首词是在黄州作的?
定慧院是在惠州还是黄州?如果在黄州,那么上面的材料说是惠州就不妥了!!
请专家指教~~~~
谢绝把一大堆材料粘贴过来,拜托!!~~~~~~
谢绝把一大堆材料粘贴过来,拜托!!~~~~~~
谢绝把一大堆材料粘贴过来,拜托!!~~~~~~
谢绝把一大堆材料粘贴过来,拜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否有个序?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9 06:16
- 提问者网友:愿为果
- 2021-02-09 00:10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渊鱼
- 2021-02-09 01:03
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主要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古今词话》转引的龙辅《女红余志》里的一段话:"惠州温氏女超超,年及笄,不肯字人。闻东坡至,喜曰:我婿也。日徘徊窗外,听公吟咏,觉则亟去。东坡知之,乃曰:'吾将呼王郎与子为姻。'及东坡渡海归,超超已卒,葬于沙际。公因作《卜算子》词。"毛晋《宋六十名家词》于东坡此词下将语意相近的这一段情事附上,遂将这层意思推而广之。
然这种以俗情附会的说法受到了后人的大量质疑。
南宋王宗稷《东坡年谱》定此词为壬戌年在黄州作,元本《东坡乐府》亦题:黄州定慧院寓居。
清代王文诰《苏诗总案》也据王谱及元本定此词壬戌年十二月作。因此《女红余志》中这类近乎小说家言的记载确实有空穴来风的味道,是不应轻信的。
吴曾《能改斋漫录》云:“其属意盖为王氏女子也,读者不能解。张右史文潜继贬黄州,访潘邠老,闻得其祥,题诗以志之云:空江月明鱼龙眠,月中孤鸿影翩翩。有人清吟立江边,葛巾藜杖眼窥天。夜冷月堕幽虫泣,鸿影翘沙衣露湿。仙人采诗作步虚,玉皇饮之碧琳腴。”又别立黄州王氏女子一说,亦不可信。
所以现在通行的版本都是从元本,以黄州为是。而且从屈原开始,美人香草,圣君贤臣,讽喻不绝,把这阙词看做东坡学士的政治牢骚,也更加顺理成章一些。
其一是《古今词话》转引的龙辅《女红余志》里的一段话:"惠州温氏女超超,年及笄,不肯字人。闻东坡至,喜曰:我婿也。日徘徊窗外,听公吟咏,觉则亟去。东坡知之,乃曰:'吾将呼王郎与子为姻。'及东坡渡海归,超超已卒,葬于沙际。公因作《卜算子》词。"毛晋《宋六十名家词》于东坡此词下将语意相近的这一段情事附上,遂将这层意思推而广之。
然这种以俗情附会的说法受到了后人的大量质疑。
南宋王宗稷《东坡年谱》定此词为壬戌年在黄州作,元本《东坡乐府》亦题:黄州定慧院寓居。
清代王文诰《苏诗总案》也据王谱及元本定此词壬戌年十二月作。因此《女红余志》中这类近乎小说家言的记载确实有空穴来风的味道,是不应轻信的。
吴曾《能改斋漫录》云:“其属意盖为王氏女子也,读者不能解。张右史文潜继贬黄州,访潘邠老,闻得其祥,题诗以志之云:空江月明鱼龙眠,月中孤鸿影翩翩。有人清吟立江边,葛巾藜杖眼窥天。夜冷月堕幽虫泣,鸿影翘沙衣露湿。仙人采诗作步虚,玉皇饮之碧琳腴。”又别立黄州王氏女子一说,亦不可信。
所以现在通行的版本都是从元本,以黄州为是。而且从屈原开始,美人香草,圣君贤臣,讽喻不绝,把这阙词看做东坡学士的政治牢骚,也更加顺理成章一些。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野慌
- 2021-02-09 01:45
1;恨的内容: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无人理解的忧愤。 2;同意:
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