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饮酒其一 陶渊明 赏析

答案:3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2 16:14
饮酒其一 陶渊明 赏析
最佳答案
饮酒 其一
年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注释

饮酒二十首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
〔说明〕
关于这组诗的写作时间,存有不同的看法,其中当以王瑶先生之说为较
可信,即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陶渊明五十三岁。诗人在诗序中
已说明这组诗非一时之作,但从“比夜已长”之句和诗中有关景物环境的描
写来看,这组诗大约是写于同一年的秋冬之际。
在这二十首诗中,诗人多方面地反映了自己的生活、思想、志趣与情操。
这些诗无论就内容还是就艺术而言,都足以代表陶诗成熟时期的风格,因此
也深受历代人们的喜爱。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1),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C,忽焉
复醉(3)。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4)。纸墨遂多,辞无诠次(5)。聊命故人书
之(6),以为欢笑尔(7)。
其一(8)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9)。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10)!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11)。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12)。
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13)。
〔注释〕
(1)兼:加之,并且。比:近来。夜已长:秋冬之季,逐渐昼短夜长,到冬至达最大限度。
(2)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独尽:独自干杯。
(3)忽焉:很快地。
(4)辄:就,总是。
(5)诠(quán 全)次:选择和编次。
(6)聊:姑且。故人:老朋友。书:抄写。
(7)尔:“而已”的合音,罢了。
(8)这首诗从自然变化的盛衰更替,而联想到人生的福祸无常,正因为领悟了这个道理,所以要
隐遁以远害,饮酒以自乐。
(9)衰荣:这里是用植物的衰败与繁荣来比喻人生的衰与盛、祸与福。无定在:无定数,变化不
定。更:更替,交替。共之:都是如此。
(10)邵生:邵平,秦时为东陵侯,秦亡后为平民,因家贫而种瓜于长安城东,前后处境截然不
同。(见《史记?萧相国世家》)这两句是说。邵平在瓜田中种瓜时,哪里还像做东陵侯时那般荣耀。
(11)代谢:更替变化。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规律。每:每每,即常常。兹:此。
(12)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达观的人。会:指理之所在。《周易?系辞》:“圣人有以见天下
之动,而观其会通。”朱熹《本义》:“会谓理之所聚。”逝:离去,指隐居独处。
(13)忽:尽快。筋:指酒杯。持:拿着。
[译文]
我闲居之时很少欢乐,加之近来夜已渐长,偶尔得到名酒,无夜不饮。
对着自己的身影独自干杯,很快就醉了。醉了之后,总要写几句诗自乐。诗
稿于是渐多,但未经选择和编次。姑且请友人抄写出来,以供自我取乐罢了。
衰败繁荣无定数,
交相更替变不休。
邵平晚岁穷种瓜,
哪似当年东陵侯!
暑往寒来有代谢,
人生与此正相符。
通达之士悟其理。
隐遁山林逍遥游。
快快来他一杯酒。
日夕畅饮消百忧。
全部回答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①,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
??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
??
??【注释】①兼:并且。比:近来。 ②诠次:排比先后。故人:旧交、老朋友。
??
?? 《饮酒诗二十首》是陶渊明的重要代表作。旧说多认为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二(416)、三年间,王瑶定为义熙十三年(见所编注《陶渊明集》),可从。按据原诗第十九首说:“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终死归田”指渊明义熙元年(405)辞彭泽令归隐,再经一纪(即十二年),正好是义熙十三年,时作者五十三岁。或据第十六首“行行向不惑(四十岁称为不惑之年),淹留遂无成”,并将第十九首的“终死归田”解为渊明二十九岁辞去州祭酒职归家,当时他行将而立之年(三十岁),再加一纪为作诗之年,因而认为此诗当是义熙元、二年作者四十一、二岁时作。实则“行行”句系回忆过去情事,并非写作此诗之年,而渊明辞去州祭酒职以后,又曾几次出仕,也与“终死归田”不合,也就是说,“是时向立年”同“终死归田里”讲的不是一回事。此诗写作时,正是晋宋易代之际,故前人称这一组诗为“感遇诗”(见明钟惺、谭元春评选《古诗归》载谭元春语),充满了对时势和作者身世的感慨。
??
?? 序文说明作诗缘起,旷达中透出悲凉,文笔绝佳。“比”,近来。“比夜”一作“秋夜”。“顾影”,望着自己的身影。“顾影独尽”即作者《杂诗》“挥杯对孤影”之意。“辞无诠次”是说言辞没有选择、次序,意谓率意成篇,是不经意之作。据诗序“比夜已长”,“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这一组诗当是同一年秋夜陆续所作。各首在写作的当时,虽然只是根据彼时的感触,直书胸臆,并无预先的规划,但在最后编排时,却照顾到了前后的联系,全组的结构,相当谨严。组诗虽然只有九篇直接写到酒,但所有各篇都是酒醉后的感想,故总题为《饮酒》。饮酒是为了排遣胸中的郁闷,酒后作诗是在书慨。梁昭明太子萧纲说:“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陶渊明集序》)清人方东树也说它“亦是杂诗,……借饮酒为题耳,非咏饮酒也。阮公(阮籍)《咏怀》,杜公(杜甫)《秦川杂诗》,退之(韩愈)《秋怀》,皆同此例,即所谓遣兴也”(《昭昧詹言》),所论极确。
??
?? “衰荣无定在”为原诗第一首,写衰荣无定,世事不常,应当达观处之,饮酒自娱。这是整个组诗的总纲。
??
?? 开头两句就提出一个富有哲理的问题。“衰荣”犹言盛衰。“荣”本意为草木的花,引申为繁盛之意。“彼此”即指上句的衰、荣。宇宙万物,社会人事,莫不有衰有荣,衰荣二者,紧密相连:有荣必有衰,有衰必有荣;没有永远的、一成不变的衰,也没有永远的、一成不变的荣。诗中衰荣并提,重点则在由荣变衰。下文紧接着即引人事申论之。
??
?? 据《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秦东陵侯召(邵)平,秦亡后沦为平民,家贫,在西汉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城东种瓜,瓜美,时人称为“东陵瓜”。诗中的邵生,即指召平(召、邵古代本为一姓)。当邵平在瓜田辛勤种瓜时,同他在秦代为侯的朱门甲第,高车驷马,钟鸣鼎食,奴婢如云的富贵荣华、声势显赫比较起来,何止天壤之别!“宁”,岂、难道。用反诘表示否定,可以使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加强感叹的意味。邵生之不能长久富贵,犹草木之不能长荣不枯。邵生如此,类似邵生的公侯将相,不知有多少;进而言之,王朝的兴衰,不知搬演了几多回。作者写此诗时,东晋王朝经过司马道子乱政、孙恩之乱、桓玄篡逆,已经摇摇欲坠,此诗写作后不久,刘裕即代晋自立。就作者本人而言,他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晋的大司马,祖父、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样的官,但到他这一代,家世已经衰落。所以这两句虽然写的是史事,实际蕴含着对时势和自身身世的感叹。不过,作者既不是在惋惜晋室的衰败,更不是在眷恋先世的富贵,因为前此不久他便主动辞去了彭泽令,当义熙末年朝廷征召他为著作佐郎,也被他辞掉。如果说有愤懑的话,那就是愤懑在当时政治极端黑暗、门阀制度极度森严的情况下,自己早年立下的“大济于苍生”(《感士不遇赋》)、希望建立一个“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桃花源诗》)的美好社会的愿望,再也不可能实现了。
??
?? 然而,“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社会人事的盛衰变化,就像寒暑相互更替一样,是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通达事理的人知道这个道理,就能不为这种变化而惊恐,也不为自己的得失穷达而系心,日夕欢饮,怡然自适。这同作者《归去来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意思差不多。“寒暑”两句既是总结上文,是由上面四句得出的结论,而这个结论本身,又是一个寓有哲理的比喻。这个比喻同开头“衰荣”两句意思相近,作用一样(都讲社会人事变迁),但前者为直述,后者为比喻,表达方式并不相同,它们分别放在邵生这个历史人物的例证前后,通过这样反复咏叹,加重加深表达了主题,增强了诗的感染力。“解其会”的“会”本义为会集,即指上文所讲的道理。“逝”通“誓”,是表示决心之词。“忽”与序中的“忽然”义近,含有随意的意思,是说随意地携着一壶酒,想喝就随便喝几杯。“欢相持”写饮酒时的欢愉,但从上文的感慨和此题其他各首多感事伤时的内容看来,实际是借酒排遣,并非真的整日飘飘然。
??
?? 用精当的比喻,揭示出深刻的哲理,又引典型的历史人物论证之,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感人力量,还避免了内容的平板枯燥。所以虽然此诗几乎全是议论,读来却耐人咀嚼寻味。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是本学期语文《诗歌赏读》中陶渊明的佳作《饮酒》。它给人以什么印象呢?闭上眼睛,脑海中便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青山锁于云雾之中,好似神仙境地。一位青衣方巾、容貌清瘦的隐士渐渐显出了身形,他从容地在竹篱下拈起一朵小小的菊花,与飘渺的远山相对而视……不一会儿山雾四散,有几只鸟悠然地天边飞过。真是一幅飘逸的“深山隐士”水墨图。
领略完诗境,再悟诗意,我觉得全诗有几个地方特别值得注意,一个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远”很重要,它是诗境的先前条件。朦胧而又真切的青山绿水是他内心追求的境界,陶渊明在现实生活中的压抑尽可在隐居中消散,但他并未因此放弃了自己的追求,而是改变了追求的目标: 把外界的、现实的、实实在在的目标,变成了内界的、虚幻的、心灵化的目标。他希望能在另一种生活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样一个纯心灵化的世界里,诗与美的灵感可以自由抒发,从而感受到在现实的自我价值也可以在这个美丽的“远方”实现。
另外,就是关于最后一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忘”。“忘”字用得妙: 言可忘,语可忘,乐可忘,苦亦可忘。一切在生活中的不满、痛苦与失意都可以在一个“忘”中解决。我想把“忘”字和诗题“饮酒”结合起来,当时饮酒之风极盛,许多文人雅士经历不如人意,便会借酒消愁,陶渊明也一定是要达到“醉”的境界,如果清醒时看到的现实令人痛苦,那还不如去“醉”,“醉”起码可以使人缩回内心达到短暂的忘却。
从本质上说,醉、忘、隐、远都是对现实的回避,都是从外界回到自己的本心,我们可以说这是消极的,但更可以说是无法选择的。陶渊明有高洁的个性,他若不想为五斗米折腰就非陷不可。确切地说,隐居生活是他内心的幻想,而不是真的生活,对于他,对于当时的一切人,幸福永远是在远方。“当生活在别处时,是梦、是诗、是艺术。而当彼处一旦变为此处,崇高感随即变为生活的另一面,残酷。”于是荒渺感产生了,平淡、似是而非的幸福和幸福背后的痛苦也逐渐凸现了出来。
我们在品味、欣赏隐士们淡泊出世的人生态度时,又怎么不能不为他们的命运产生深深的思索呢?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填空题下表给出了A、B、C、D四种食物(各100
一面之词是什么意思
男生送什么礼物才能让女生一辈子都带在身边?
美的空气能RSJ200/MS一540V使用说明
全国有多少叫赵心然
晨光文具热可擦中性笔的功效是什么?
89蛇和94狗相配吗
Excel中怎样实现计算带文字注释的计算式
大米小麦的作者刺红还有哪些作品
如何解决砂浆的开裂问题,提高砂浆质量
汽车上12v蓄电池45AH的想装12V65AH能装下,求
谁知道这信息是什么意思?
做凉拌粉丝怎么做好吃 粉丝的做法大全
为什么用苍蝇拍能打到苍蝇,用手不行?
女友对我说好想成家立业!怎样回答
推荐资讯
求番hao或yun盘 三个妈妈帮儿子检查身体然后
对今年12月份我打算考MPAcc有什么影响
弹壳上有数字321、5、79、52,四组数字代表啥
可交换债券的优缺点
古代吞金是什么意思?
爱心作文100字
高分求几首Kara的歌词、don't be shy、go
某学生只有下列仪器和用具:烧杯、试管、玻璃
楼上宿舍休息时间总是扰民怎么办
苹果6被Ab怎么办
大自然商务宾馆(锡林郭勒太仆寺旗)地址在哪,
农历8月22身份证上面是几月几号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