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200字的论文,,
答案:3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7 22:03
- 提问者网友:欲望失宠
- 2021-05-07 06:50
急要,,论据系爱国,,论点系屈原,,10.17前要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话散在刀尖上
- 2021-05-07 08:02
网上找去!只要不全部一样就行?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拜訪者
- 2021-05-07 08:33
自己写吧,你不知道现在学校都用turnitin系统么?你在哪抄的都能找着
- 2楼网友:佘樂
- 2021-05-07 08:17
再论屈原爱国思想及其历史进步性
屈原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其作品集中而强
烈地展现了对国计民生的关注和对故土邦国的挚爱,影响深
远。代表作《离骚》体现了诗人对美政理想的执著追求,饱含
对楚国诚挚不渝的热爱之情。组诗《九章》中那“深固难徙”的
橘树、“操戈披甲”的勇士、魂牵梦绕的郢都,淋漓尽致的再现
了他东下陵阳、北上丹阳及南流沅湘的流放历程中“九死不悔
的爱国苦旅”。[1]《九歌》中古老的巫觋祭祀场面充满了旖旎
的南楚风情,洋溢着诗人对故土的无限爱恋。伟大诗人屈原及
其作品,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璀璨的明珠。
时代的局限、史料的欠缺,导致上世纪八十年代对屈原爱
国的论争缺乏足够的“理智研究的因素”。[2]有人认为全球化
的今天,应取下屈原头上那道沉重的爱国光环。这种论调实质
是忽视了屈作文本及其产生背景,故对这课题的再审视依然有
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界对屈原思想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但从诗人所处的时
代及作品看,屈原的爱国思想特点鲜明:以当时楚国和民众的
利益为旨,积极、执著的实践其美政兴国的政治主张。具体而
言,笔者认为爱国思想是屈原及其作品的主体思想,美政理想
是爱国思想的核心,民本意识是其重要组成。
屈原为强国一统而提出的“美政”,既有着极强的现实性,
也合乎历史进步的潮流。楚人在积极开拓的发展历程中,积聚
了一种大国特具的自信和包容。即便是屈原所处的战国中晚
期的楚国,法制、吏治、社会形态等方面依然比较健康,具有一
统中国的实力。包山2号墓出土的23枚题为“疋狱”的竹简所
记录的六起诉讼案件表明,楚国承认和保护私人的土地所有
权。其他竹简表明当时楚国商贸繁荣,货币经济大发展,堪称
楚国经济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3]张正明根据从西周晚
期到战国中期,楚国王畿内墓葬的数目逐期逐段递增的情况,
考察当时经济发展状况,也认为屈原时期的楚国“可称世界第
一大国也是第一富国”。[4]
诚然,当时楚国也有不少弊端。怀王“使屈平造为宪令”,
[5]屈原针对日渐腐败的现实适时提出并实施了美政主张。司
马迁称屈作“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5]屈原
所造宪令的内容及其思想可参考其浪漫主义诗篇来考察。总
的说来,屈原推行美政的主体为贤君能臣,施行美政的武器是
法治,美政目标是强国一统中国。
贤君能臣是推行“美政”的主体。在旧势力顽固的楚国,
变法的关键在于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意志,于此屈原深有体会。
屈赋中大量斥责党人、劝责怀王的内容,正是屈原在现实改革
的政治斗争中对小人误国现象的痛切认识与表达。而“既滋兰
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离骚》),正是屈原重视“人”的社会历史地位、为改革储备人
才的重要实践。《离骚》称述先圣的情节以表达改革见解,所
举傅说、吕望、宁戚等人之事已不是简单的君臣遇合。从诸人
的卑贱地位来看,这是典型的惟德是举的用人观念,它体现了
贵族屈原的思想开放特质。
法治是美政的有力武器。《离骚》多次提及“规矩”、“绳
墨”,《惜诵》“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以向服。俾山川以备御
兮,命咎繇使听直”,也潜在地表现了对“法”的遵从。诗人对
结党营私者误君害贤行径的批判,又从反面来谈维护国家法制
的必要性。屈原对法治的重视和强调,顺应了当时进步的思想
主张,体现出了变革期新兴的阶级对国家治理的手段和理想。
一统中国是终极目标。《离骚》中“上下求索”、“周流四
荒”等情节显示出的开阔视野,正是屈原胸有天下的体现。
《惜往日》中,说屈原变法之初即见到“国富强而法立”。《国
殇》中“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气概,是对为国
捐躯者的颂歌,也是屈原励战一统思想的侧影。祖述屈子之辞
的《大招》说楚国的统治者应该是“德誉配天,万民理只。北至
幽陵,南交阯只。西薄羊肠,东穷海只”,天下归顺,其疆域包括
整个华夏地区;又写想像中的楚王的地位应该是“雄雄赫赫,天
德明只。三公穆穆,登降堂只。诸侯毕极,立九卿只”,俨然天
子之尊。这是对屈原的一统思想的形象诠释,其内容体现了时
代的要求,同样表现了屈原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屈原的美政理想,有着进步的哲学背景和纯真深挚的情感
基础。《天问》中可以看到屈原的政治思想、历史观,也可以看
到诗人对各种传统观念深刻怀疑和尖锐批判的精神,体现出一
个先进知识分子的唯物倾向。《九歌》中那庄严的东皇太一、
英武的东君、肃穆冷峻的大司命、勇武刚强的烈士,表达的是对
国家命运的强烈神圣的使命感、责任感;那大胆率直的湘君、美
妙多情的湘夫人、活泼妖娆的山神,又洋溢着对美好未来的憧
憬和对幸福爱情的热烈追求。诗中山川神祗、自然风物浓郁南
楚特色,更多的表达了诗人对故土风情的浓烈的赞美眷念之
情。这种进步的哲学观念和对故土纯真深挚的爱恋,强化了屈
原爱国思想固有的的进步色彩。
屈原的遭谗被诬,从侧面表明了其政治主张具有的现实针
对性。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屈原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如女媭、
巫咸、灵氛、郑詹尹、渔父的劝戒;也有过动摇,如幻想离开楚国
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但他至死也没有离开楚国,以“虽体解吾
犹未变”、“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的决心和腐朽势力进行
了不屈的斗争。屈原牵挂的除了楚国国运的安危之外,还有民
生的疾苦。
对民生的关注也是屈原爱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屈原
的贵族身份注定了他某种程度的宗国情结,但我们不能因此而
忽视他对民众的深切同情与重视,这是在残酷的政治斗争和流
放经历中生成的。诗人流放成行时,叹“皇天不纯命”“百姓震
愆”(《哀郢》);被逐出朝,依然“怨灵修浩荡”、“不察民心”,想
到“民生多艰”而“长太息以掩涕”(《离骚》)。屈原先“哀民生
之多艰”,再叹自身“謇朝谇而夕替”的不幸遭遇,将个人的痛
苦与民众的痛苦结合起来,可见对民众的感情之深挚。想要依
从众人之劝“摇起而横奔”(《抽思》),却又“览民尤以自镇”,
[6]诗人把自己的爱国之情由个人的不幸转到同情民生疾苦上
来,这是深度的自觉升华。屈原虽未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孟子》)的主张,但在战国中后期,能够理解、关
心民众疾苦,并将民众疾苦与自身遭遇相结合,从而提出改革
弊政的要求,着实可贵。
特殊的历史、地域因素,极大地催生了楚人文化心理上独
立的诉求。为争取生存发展而进行的艰苦抗争,导致楚人民族
意识和爱国激情显得尤为强烈,并逐步积聚为深厚强烈的爱国
情感,它深深地影响了楚国子孙,自然也深深地影响了屈原。
当然,属于历史范畴的“爱国主义”,其具体内涵在不同历史条
件下有不同的规定性。屈原对楚国的热爱之情,与现代意义上
的“爱国主义”会有差异。但屈原为着楚国国运民生而不懈奋
斗的精神,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有其内在的一致性,都是我们民
族精神的不朽的日月光华。以屈原为典范的先秦楚人这种可
歌可泣的爱国精神和事迹,早已汇入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
传统,铸就了民族的脊骨,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 董运庭.楚辞与屈原辞再考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190.
[2] 周建忠.屈原“爱国主义”研究的历史审视[ J].中国文学研究,
2002, (4).
[3] 王 颖.从包山楚简看战国中晚期楚国的社会经济[J].中国社
会经济史研究, 2004, (3).
[4] 张正明.从考古资料看屈原在世时的楚国[J].岳阳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2004, (4).
[5]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 1999. 1933.
[6] 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83.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