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09 23:43
如何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
最佳答案
一、将传统文化“请”进校园,着力营造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
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能为语文教学提供广阔的空间。徜徉在一个随时随地都能学到新知识、新学问,能获得审美感受的校园中,更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具体说来,学校的整体规划建设,可以设计一些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代表性建筑、人物塑像、园林景观等。一草一木暗香浮动,一字一画德育无声。学生只有在校园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才能将其内化为求知做人的基本态度和基本品质。
其次,要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境。像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等等,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二、立足课堂,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找到成功的乐趣。
回望历史,古人学语文不仅有强记,也有孔子与学生“浴乎沂,风乎舞雩”的畅快,更有各种各样的轻松的文字游戏。开玩笑、猜谜语、写对联、填诗词,嬉笑怒骂,激扬文字,将语言玩到尽兴玩到极致。也有垂髫小儿、弱冠书生学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常享“语文”的乐趣,常品成功的快乐。
我们的老师,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甜味与魅力。要努力让语文动起来、活起来,从历史故事中明理,从历史笑话幽默中得智,从成语典故中积知,从对联猜谜中获趣,从多种渠道入手,积极激趣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震撼他们的心灵,让学生人人成能手、成英雄。
我的做法是,精心选择三百个典型的成语,既学习语音字形,成语运用,又增加作文文采,还能了解一些文化常识,知道一些文学典故,更能带动名句名篇的背诵。我们进行成语接龙,师生名字镶嵌,历史故事大串联等活动,收效很大。此外,散文、诗歌品赏,对联,猜谜,及自制谜面。虽然有些幼稚,但在快乐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启了学生的创造才能。玩转语言,玩透语文,学生再面对课本、考试、竞赛,便能找到“老叟戏顽童”的快乐。
在教学中,我常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或者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播放音乐,或激昂慷慨或沉缓婉转的音乐。或者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影像材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
(二)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1.感受传统文化的自然美。教材中写景、状物、山水游记、田园诗歌等课文,对自然美进行了钟情的描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自然画面,这些图景经过了作者的摄取拼接,已不再是纯客观景物,它已经是人格化了的自然,它饱含了作者的情思。
2.感受传统文化的社会美。教材中的课文为我们展开了一轴轴性格鲜明的人物画卷和一幅幅生动的社会画面。正义感,嫉恶如仇的精神,对爱情的忠贞,虚心好学的品质,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精神构成了社会美的主体。《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虚心接受批评、闻过即改的作风,《送东阳马生序》中不辞劳苦、虚心求学的精神等等,都可在学生心灵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教师要准确传导出作品中的情感特征,让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传统文化的震撼,受到洗礼,从而陶冶其美好高尚的情操。
3.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美。教材中有不少内容是对艺术的直接表现,在处理此类教材时要把学生引入到语言描绘的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审美意境。而美妙的音乐、优美的歌声、动听的朗诵、悦耳的语言,能让学生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体味语言、声韵之美。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老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挖掘教材蕴涵的文化内涵:(1)从课文注释、阅读提示入手,挖掘有关文化常识;(2)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3)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4)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的文化背景、哲理境界;(5)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三)、强化诵读,与贤哲进行精神的对话、心灵的沟通,进而唤醒学生的心智与灵魂、促进其生命成长。
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是至理名言,是前人的成功经验。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多脍炙人口,文质兼美,从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到元曲,这些课文里所体现出来的意境美、语言美,光靠老师的分析、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学生通过朗读去体味。优秀的必是感人的,感人的必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学生肯定也会喜欢。加之汉语具有一字一音,声、韵、调和谐的特点,因此,加强朗诵教学,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中汉语的音韵美,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及的。
三、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渗透、弘扬传统文化。
(一)引领学生亲近名著,品味经典。大凡名著,都是一个时代智慧的结晶, 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根,这些启迪智慧的典籍,大多是能打动人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的瑰宝,理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应该让经典伴随学生的成长。
教师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给学生推荐一些阅读范围,如古代神话、民间传说、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等,让学生感受经典,从而夯实他们的文化基础,提高人文素养,感受民族情感,陶冶高雅的情操。
在潜心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倡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对名著展开深度研究的主题,以《水浒传》为例:《水浒传》中人物外貌与性格的研究;《水浒传》中人物别名的来源;《水浒传》中武器与人物的关系;从歇后语看水浒故事……然后由个人或分小组研究讨论。有的阅读《水浒传》,有的欣赏《水浒传》的电视剧精彩片段,有的搜索有关《水浒传》的歇后语、人物称号,然后教师用一节课的时间围绕水浒文化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让学生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二)、激励学生走进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文化。现在不少学生对我们的传统节日淡漠了。传统节日蕴含着我们民族的情感追求。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都有着凭吊屈原的主题。人们怀念屈原实际是在传递着爱国精神的火炬。中秋节吃月饼、除夕夜吃饺子,这都反映了我们民族重团圆、重亲情、重和谐的情感追求。在这些节日里,应提醒学生从中感受文化的氛围。
教师可以利用语文研究性学习或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进行语言实践。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及与哪些著名的人物有关?你知道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撰写报告,以网页、演示文稿等形式进行交流。还可以看《屈原》、唱《橘颂》、吟诗词、赛龙舟、插艾叶、佩香囊、吃粽子……一个传统节日,从查询资料到实践体验,可以安排一个较长的周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的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有关家乡的文选典籍,并初步了解家乡婚嫁文化、饮食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考察家乡的名胜古迹与由来。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考察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组织学生为宣传家乡的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是那梦中的伊人,她美丽着,微笑着,深思着……回到源头,走进古典,仿佛进入了豁然开朗的桃花源。在大语文的时空里,我们掬古典之泉,濯蒙尘之心,我们在愉悦中学会孝敬,学会关爱,学会诚信,学会思考,学会勤奋,学会优美,学会深刻……语文让我们快乐,语文让我们聪明,语文让我们美丽,语文让我们高尚,语文让我们有了内涵,语文让我们体现出了人的意义、人的价值、人的尊严!
阅读经典文本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形象、气质,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儒家的厚德载物、刚正不阿、诚信仁爱、尊师重道,道家的顺应自然、淡泊名利、虚怀若谷,佛学的宠辱不惊、进退从容、自然清静,这些都值得学生去学习、体会和进行创造性转化。长期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的学生会变得情趣高雅、语言文雅、行为儒雅、气质优雅。
总之,将传统文化“请”进校园,“请”进课堂,让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来,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夯实传统文化殿堂之基,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永远的责任和使命。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gracl00华为p8是全网通的吗
求34个56相加的和正确箕式是什么
佳乐园宾馆地址在哪,我要去那里办事,
2016江苏高考物理 15题怎么理解
益盟操盘手筹码红绿线代表什么?红绿百分比是
窗口在下对楼梯口好不好
派x派乘几次等于整数
嵊州去北京5曰游要多少钱
假定年利率分别为100%,20%和10%,则现在100
新按村到杏林消防有多少公里
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轮台县支公司办
歌词玉皇大帝还是原来的模样
“俞”加“见”是什么字?
有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
2015农村土地流转补偿政策标准多少
推荐资讯
微处理器有多个C.用微处理器作为CPU的
绿豆汤 煮的时候有难闻的味道怎么办?
本人。现在刚留中分。到鼻子那了。发质粗头发
家里面供佛点香是早晚2一次还是点早上
水力压裂法的作用是什么
怎样查询银行卡的行号?
三角函数中 为什么1弧度等于(180/圆周率
楼梯高240cm宽290cm.楼梯提板是几cm楼梯踏步
古剑奇谭 2个会飞的金元宝那怎么过 真坑爹
铜锌矿地区学校地址在什么地方,我要处理点事
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汇爵士乐>>的分析
潮州烧雁鹅的风味特点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